(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體育部 安徽 滁州 239000)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高職教育培養(yǎng)目標逐漸轉變?yōu)椤澳芰Υ龠M就業(yè)”,旨在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也正面臨教學改革,要求教學可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并提升其身心素養(yǎng)。體現(xiàn)出健康、生活的體育理念。而陶行知體育思想內涵與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目標趨于一致,對高職院校體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陶行知教育思想凸顯出健康理念在體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將“健康第一”作為體育教育的基礎,重點關注學生身心健康。要求高職院校在體育課程改革時能將健康作為教學前提與教學目標,真正將健康理念作為教育改革的指導精神,將其滲透至體育課程中,發(fā)揮其重要價值,引導學生品格與人格的養(yǎng)成。此外,健康理念不應僅是一個口號,而是要將其作為高職院校體育改革的內核,發(fā)揮其對學生成長多元化、多維度的影響。
生活體育是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也是體育教學的源頭內容。陶行知體育思想提倡“生活即教育”,并將其作為教學理論的核心,要求教育與生活有機結合,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生活體育思想是體育教育的體現(xiàn),只有將生活與教育相解餓,才能促使教學煥發(fā)力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此外,生活體育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將文化作為生活重要內容,以提升生活水平作為體育活動的宗旨。因此,高職院校在體育課程改革時需將體育項目與生活體育相銜接,滿足學生體育學習需求。
終身教育是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最終目標,也是陶行知體育思想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陶行知體育思想提成終身體育意識的養(yǎng)成,對學生生命全程教育,形成終身體育思想。終身體育指學生終身接受體育教育,從而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主要涉及兩層內容,首先,學生可不斷參與體育學習,體育教學目標具有目的性。其次,可在不同時期參加體育活動,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好習慣。而學校是體育教育的基礎,需將終身體育作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
當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存在教學思想滯后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時大多將學生考核達標作為教學目標,學生僅能通過體育學習提升某一專項的達標率。因此在課程設置時也沒有考慮學生身體、健康等素質提升問題,這顯然與體育課程改革目標相悖。而若從體育教學目的分析,應著重對學生健康的身體素質進行培養(yǎng),而不是單一達到考核目標,對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有著制約作用。此外,若僅完成考核目標,而不對學生興趣、愛好進行挖掘,對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有影響。這與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息息相關,教師教學思想滯后,沒有將學生作為課程主題,課程內容設置也較為單一,無法滿足體育課程改革需求,也無法有效樹立終身體育、健康體育教學理念,影響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當前高職院校體育考核主要依照課程標準進行設置,考核內容的統(tǒng)一性占據(jù)較大比重。此類考核方式不利于學生體育技能的培養(yǎng),也無法有效提升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易對體育課程產(chǎn)生抵觸心理。且有較大部分學生身體素養(yǎng)無法達到體育考核標準,只有通過不斷的練習才能勉強通過,付出與匯報不成正比,從而使學生出現(xiàn)厭倦、恐懼心理,影響學生體育素養(yǎng)的提升。
當前體育教師是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實施的主體,學生在接受體育課程內容時處于被動位置。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確實,在學習時也僅是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體育訓練未顯示出健康教育理念,使體育課程逐漸成為應試教育的延伸。學生的參與也更多是由于強制課程的壓制,而非主動利用體育提升自身素養(yǎng),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理解也更加付錢與模式,成為高職院校實現(xiàn)體育教學目標的阻礙。
在傳統(tǒng)教學體系中,教師是課堂主體,學生被動接受體育活動。而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應是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教師承擔起引導的責任,利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引導課程的順利開展。陶行知曾提出終身體育理念、健康體育的教學思想,將其滲透至教學方法中,能促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教師將學生作為主體,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理念,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也有效解決當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存在課程目標不清晰的問題,將身心健康作為教學目標。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才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滿足社會的需求。此外,將終身體育作為教學目標,教師可對原有課程模式加以改革,將身體練習作為教學手段,將體育、健康知識與體育技能作為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健康意識,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此外,陶行知健康體育理念的提出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指明方向,在健康體育理念的主導下,師生將健康作為首要任務,發(fā)揮體育教學健康功能,改變傳統(tǒng)課程體系重視考核結果的狀況。充分利用體育課程加強師生互動,促進學生身體素養(yǎng)有效提升,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鍛煉學生社會能力,對學生未來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奠定基礎。健康體育理念是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的主導,也是我國體育發(fā)展必行的道路。
陶行知健康體育、生活體育的教學思想逐漸成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主導思想,也就是說,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皆需從健康與生活的角度考慮,教學內容也需趨于健康化與生活化。同時生活體育與健康體育是需要長期實踐而形成的,二者之間互相制約、互相促進,形成新型教學思想。需要從學生意識的發(fā)展進行分析,把握未來體育教育的走向,提升學生精神生活質量,利用生活化體育課程內容為學生加以指導,利于提升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程的自覺性,從而養(yǎng)成健康體育的習慣。此外,還需將體育課程與生活相結合,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體育學習網(wǎng)絡,形成生活化延伸格局,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為此,體育課程內容在經(jīng)過改革后,教學活動能有效提升學生體質,且與日常生活有一定聯(lián)系,被學生廣泛接受。例如,某所高校在體育課上引導學生參與游戲,游戲內容與貪吃蛇較為類似,幾個學生變換跑步路線,剩余學生排成一列積極應對,趣味性有所提升,還能達到健康鍛煉的目標。
體育來源于生活,因此,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需將生活作為課程內容,貫徹健康體育主導思想,將告知院校體育課程與健康體育、生活體育有機結合,促使體育課程成為生活教育內容與手段,使學生終身受益。
陶行知體育教學思想在教學評價方式中滲透,引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做到教、學、做三者合一,有效促進體育課程評價方式的多元化發(fā)展。陶行知先生的終身體育教育思想,需要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意識,因此需要體育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將傳統(tǒng)終結性評價轉變?yōu)檫^程性評價。對學生體育學習過程、結果綜合評估。教師通過評估結果了解學生學習實效性,由此給予學生專業(yè)化建議,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形成。同時,教師還可充分了解自身教學過程的問題,從而加以改進,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為此,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實踐可利用整體觀與系統(tǒng)論的思想,構建與陶行知體育思想相符的體育教學目標體系。要求體育課程評價需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條件等方面共同思考。同時,還需從師生之間教學互動進行評估,記錄學生學習過程。此外,還可采用階段式考評方式,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客觀評價學生學習效果,促進學生成長。
隨著陶行知健康教育理念的提出,體育教育與衛(wèi)生教育成為高職院校教育中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與衛(wèi)生的有機融合也成為高職教育體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的目標。陶行知先生對運動的科學理解,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促使體育課程將健康作為首要目標,建立科學的體育觀,掌握科學體育教學方法。這與我國新課程標準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一致。此外,高職院校旨在培養(yǎng)具有高標準、高技術的專業(yè)人才,這個目標決定了職業(yè)院校學生的身心類型。因此,要求高職院校體育為這個目標提供教學內容,結合專業(yè)特點設置運動項目,針對不同專業(yè),利用衛(wèi)生課程傳遞健康知識。在教學時,也需針對不同專業(yè)增強健康、衛(wèi)生等內容,使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與職業(yè)技能。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在發(fā)揮其強身健體的功能外,還需利用多元化形式宣傳體育、衛(wèi)生的重要性,關注學生健康知識,樹立健康體育的學習理念,對我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價值。
陶行知體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健康體育、生活體育、終身體育三個方面,因此結合陶行知體育思想,轉變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理念,促使教學內容生活化轉變、教學評價多元化轉變,并將體育與衛(wèi)生有機結合,為學生樹立健康第一學習理念,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