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析史料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教學中的價值與選擇

      2018-04-03 03:31:20
      關鍵詞: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綱要史料

      (廣東培正學院思政部 廣東 廣州 510310)

      “綱要”是全國高等學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主要講授中國近代以來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tǒng)治、實現(xiàn)人民解放的歷史。為了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一言堂、從頭講到尾、考試劃重點、考前突擊背”的教學模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一直在不斷嘗試和改革。史料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的作用,使它日益成為“綱要”課程教學的重要工具和教師教學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基于此本文從史料對于“綱要”課程的價值以及史料在課程中的選擇進行探討,希望對“綱要”課程教學改革大有裨益。

      1.史料對于“綱要”課程的價值所在

      “綱要”是通過歷史學習進行思想教育的課程,而史料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基礎,對人類歷史的學習和研究如果離開了史料,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寸步難行。今人治史,只能通過對史料的搜集、整理、鑒別和運用,以期能夠復原歷史和重構過去。梁啟超認為“史料為史之組織細胞,史料不具或不確,則無復史之可言”,蔡元培、傅斯年更是提出“史學便是史料學”的論斷。因此,“綱要”課程教學離不開史料,史料對于提升“綱要”課程教學效果有重要價值。

      1.1 史料的運用更有助于營造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

      從初中開始學習歷史一直到大學,學生在以往歷史的學習中,就是對歷史年代、歷史事件和歷史意義的簡單記憶,缺乏對這些歷史概念深刻地理解和領悟,反而對歷史課程內(nèi)容產(chǎn)生了枯燥、乏味的認識。而豐富鮮活的史料的選擇,則可以直接還原歷史情境,讓學生全方位更真實的地去接觸歷史。

      例如在講到第二章第一節(jié)太平天國起義失敗的原因,書本只是給出“農(nóng)民階級不是新的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的代表”這一結論,卻沒有具體史料予以支撐,學生也只是簡單機械記憶,并不能產(chǎn)生好的教學效果。而1861年,英國來華特使布魯士根據(jù)英人宓捷在南京實地考察所得的報告,這樣記載“南京城及其附郭地的明代華美的陵墓與著名的瓷砌寶塔,一切皆被破壞。城垣極高,周圍約二十英里;但是城內(nèi)以前寬廣平坦的市街,只留下一些穿過瓦礫堆中的小徑了。諸王的宮殿很刺目地挺立在那些殘垣廢墟之中,這些宮殿都是新的”美國宣教師羅伯滋的報告則批評說“1860年,從蘇州到南京的途次,我所目見橫陳于路旁的死人有十五個到二十個之多;當中有幾個是剛被殺了的,殺的人并不是他們的敵人,而是他們自己的人。使我更嫌惡苦惱的,就是他們故意設置一些陷阱來捕殺人民。一個是他們的布告說‘凡剃發(fā)的人不許入城’,但在人民知道有此布告之前,已經(jīng)有十七八個人墮入這個陷阱,被他們捕殺了;當中有幾個恐怕永不知道有此布告……”。[1]通過這兩位外籍人士根據(jù)在太平天國時期南京城所見所聞的記錄資料,使得同學們對洪秀全所建立的太平天國有了一個更直觀的認識,深刻體會到農(nóng)民階級的局限性之所在。相關史料地選取使課堂教學不僅僅局限于枯燥的理論,另一方面也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1.2 史料的運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綱要”課程教學目的明確規(guī)定使大學生在中學所學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對“兩個了解、四個選擇”相關的重大歷史問題、歷史發(fā)展的經(jīng)驗以及規(guī)律性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不僅要知道“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為什么”。把史料引入課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對史料的選擇、甄別、判斷與運用,對歷史問題進行自己的認識和分析,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辨析和探究能力。

      例如討論課是“綱要”課程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在進行討論課的過程中,往往發(fā)現(xiàn)討論課都流于形式,思想和內(nèi)容皆無,本希望做到“前車之鑒后事之師”,但學生的討論只是激烈的言辭,在內(nèi)容上并沒有揭示問題的本質(zhì)。其原因就在于,大部分學生在中學階段的歷史積累比較有限,有些學生只通過教材來學習歷史,從未接觸過史料。而“綱要”教材講述從1840年至今170多年的歷史,因此在編寫教材時,編寫組為了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性質(zhì),不得不對一些史料進行割舍,以突出重大歷史事件與重大理論問題的闡述,這就使得教材上的史料十分有限。如果學生開展討論課,僅僅是通過閱讀課本來進行思考和分析,那么學生的思考只能成為內(nèi)容缺乏的簡單思考,其所進行的討論也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趨于表面的討論。例如“綱要”課程第四章第三節(jié),以“國民大革命為什么失敗”展開討論,很多學生對問題的結論完全來自于教材,如進一步提問“國民黨為什么會叛變革命呢?”,“中國共產(chǎn)黨除了右傾錯誤還有沒有其他問題呢?”,學生給出的答案竟同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基本一致!這種是從教材到教材,從結論到結論,根本未能起到討論課應有的作用。沒有“史料”,何來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和分析,何來學習能力的提升?

      1.3 史料的運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綱要”課程“開篇的話”講到,通過對“綱要”課程學習,讓學生自覺地繼承和發(fā)揚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進一步增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但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不能僅僅靠教師課堂上抽象空洞的灌輸,更需要學生自我的升華,而史料則可以發(fā)揮這一媒介的作用,使學生在全方位體會和了解近代以來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樹立正確的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

      史料豐富多樣,按照表現(xiàn)形式可以分為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和口傳史料。以文獻史料為例,文獻史料是指用文字記錄的歷史資料,與“綱要”課程相關的文獻史料大致有幾十種。按照歷史時期分,可分為:(1)1840-1919年間的文獻史料 這部分史料包括晚清政府和北洋政府兩個時期。(2)1919-1949年間的文獻史料 這部分文獻史料涉及其間政治、經(jīng)濟、外交、軍事、社會等方方面面。(3)1949年至今的史料 這部分文獻史料也被稱為當代中國史史料,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政權保存的檔案;文史、圖書機構收集的全國性當代史料;軍事機構的史料等等。[2]上述文獻資料,是對近現(xiàn)代社會各階級和各社會人群活動比較詳細記載,反映了近現(xiàn)代中國170多年的歷史進程。通過對史料的閱讀和研究,近現(xiàn)代史上的英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他們的“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使學生感同身受,產(chǎn)生強烈的內(nèi)心體驗,促使其進行深入的人生價值思考。

      2.“綱要”課程中要科學選擇史料

      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數(shù)量龐大,浩如煙海,因此在“綱要”課程教學中,要運用歷史研究的方法,堅持對史料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科學選擇,力爭每段史料的選取都有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的功用,才能有效地發(fā)揮史料的作用。

      2.1 史料的選擇要依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內(nèi)容上要認真選取那些典型性、基礎性、基本性的知識,做到少而精,把那些完全多余或可有可無的內(nèi)容毫不可惜地刪掉。[3]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不可磨滅地加深印象,切實掌握教材。因此,在“綱要”課程教學中教師對史料的選擇要慎之又慎,要嚴格依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選出最能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并能培養(yǎng)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史料。例如,近年來,各種各樣的思潮出現(xiàn)在國際國內(nèi),諸如虛無主義、民粹主義、新自由主義等。特別是歷史虛無主義,習近平總書記給予過明確回應,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古人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瘒鴥?nèi)外敵對勢力往往就是拿中國革命史、新中國歷史來做文章,竭盡攻擊、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亂人心?!盵4]“綱要”課是基于歷史學習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這些思潮,可以選取《中國近代史料叢刊-洋務運動》、《三朝籌辦夷務始末》、《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等檔案史料的部分內(nèi)容供學生閱讀,學生通過思考對洋務運動、清末新政有更全面深刻地認識,從而認識到革命是不能否定的,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

      2.2 史料的選擇要依據(jù)學生的特點

      “綱要”課是全校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課,不同專業(yè)、不同學科、不同地區(qū)、不同性別的學生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師在選擇史料時,要考慮到學生差異性,適當兼顧學生的專業(yè)和學科。對于文科背景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專業(yè)性較強的史料;對于理科背景的學生,可以選擇較為通俗的史料。例如,教材第三章第三節(jié)辛亥革命的失敗,其中提到“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他(孫中山)開始看清袁世凱的真面目,毅然發(fā)動武裝反袁的‘二次革命’”,為什么“宋教仁遇刺案”使孫中山看清了袁世凱的真面目呢?這里就需要補充史料對“宋案”進行說明。江蘇都督程德全、民政長應德閎發(fā)給袁總統(tǒng)的電報,關于“宋案”的一一證據(jù),在電報中都有所說明。但這份史料對有文科背景的學生比較適合,對于理科背景的學生則可以選取一些反映“宋案”的影像資料。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所學專業(yè),選擇本專業(yè)與近現(xiàn)代史相交叉的史料。總之,教學中史料的選擇一定要考慮學生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同時也使史料發(fā)揮應有的價值。

      2.3 史料的選擇要具有真實性、啟發(fā)性和多樣性

      著名史學家翦伯贊曾說“你根據(jù)錯誤的資料得出的結論,必定是錯誤的結論”,所以,教師在選擇史料時,應該進行比較和篩選,把最能反映歷史真實的史料運用到教學中。我們需要用具有真實性的史料去還原歷史的本來面貌,去認清歷史進程中人、物和事。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些為了吸引學生眼球,罔顧歷史事實編造的所謂“史料”是不可取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jīng)說“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給他的學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勞動的現(xiàn)成的大廈,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磚的工作”,因此,史料的選擇要有啟發(fā)性。選擇具有啟發(fā)性的史料,同時一定要適應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太簡單的史料,學生幾乎不需要思考和探究,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起到相應作用;太難的史料,超出學生能力水平,使學生不能在現(xiàn)有知識背景下進行思考,反而會增加學生分析史料的心理壓力,甚至產(chǎn)生排斥,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此外,“綱要”課教材中不僅史料少,而且多是節(jié)選史料中的一句或者幾句話,學生看不清歷史的本來面貌,質(zhì)疑的空間也不存在。因此,選擇史料還需要多樣且全面,讓學生從歷史知識的簡單接受者轉變?yōu)闅v史問題的探尋者。

      魯迅先生告訴我們“讀史可以知今,治史有助于研究現(xiàn)狀”,史料作為歷史的細胞,以此為工具去探究中國近代史的進程、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在感受到歷史無窮魅力的同時,進一步領會“四個選擇”,更加堅定中國今天之來之不易。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它是對自身的反思,對一個人的反思,對一個國家的反思,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反思,讓我們在這反思中不斷提升和豐富自己的歷史思維和歷史智慧。

      猜你喜歡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綱要史料
      國家標準化發(fā)展綱要
      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
      史料二則
      郭沫若學刊(2019年3期)2019-10-12 08:10:00
      一圖讀懂這本《學習綱要》
      例談數(shù)據(jù)史料的辨?zhèn)闻c解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基礎
      史料教學,史從何來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三位一體式教學研究初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14期)2016-06-08 13:56:09
      新形勢下中國夢教育與“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的融合
      科技視界(2016年1期)2016-03-30 13:58:53
      屏边| 原阳县| 密山市| 高尔夫| 克东县| 赤壁市| 聊城市| 夏邑县| 宜都市| 开江县| 遂溪县| 胶州市| 岢岚县| 诸暨市| 曲水县| 荣成市| 漾濞| 吉林市| 和平区| 来凤县| 迁西县| 景泰县| 沁阳市| 马尔康县| 大英县| 安多县| 盘山县| 塔河县| 盐源县| 宜兰市| 大埔县| 临桂县| 卢氏县| 陕西省| 西藏| 道孚县| 呼伦贝尔市| 樟树市| 泾川县| 安龙县| 思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