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宿世謬詞客,前身應(yīng)畫師
      ——淺析王維詩歌青與白的色彩審美意蘊

      2018-04-03 08:07:17周文琪
      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王維白云意象

      周文琪

      (陜西理工大學 文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一、畫面:冷色調(diào)的極簡視覺

      王維詩歌構(gòu)成的畫面所寫的意象簡單,又多用如青、白、綠等素雅色彩,這種冷色調(diào)通常給人一種極簡的視覺感受。[2]

      (一)具體意象:青山白云

      在中國古代的詩歌中,詩人往往借物托興,借意象來表達內(nèi)心的志向。王維的詩歌中,“青山”和“白云”是用得較多的意象,具有“白云”意象的詩歌就有80余首,[3]如:

      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送別》)

      卑棲卻得性 , 每與白云歸。(《留別錢起》)[4]

      “白云”其色潔白無瑕,其蹤遠離塵世,具有自由、高潔的意蘊,寄托著詩人向往歸隱的心愿。在日本學者入谷仙介的王維研究中,認為王維詩歌中的白云是將理想世界與凡俗世界隔開的屏障,如“悠然遠山暮,獨向白云歸。”(《歸輞川作》),輞川是詩人隱居之地,亦是白云中的世界。在山中寄諸弟妹中的“城郭遙相望,唯應(yīng)見白云”更是將自己比作白云,這句詩的意思是你們?nèi)绻肽钗?,就遙望這山中的白云吧。

      詩人欣賞青山,因其山性深隱曠達、山形雄渾厚重、山色亙古不改,所以“青山”意象在詩歌中頻繁出現(xiàn)。青山象征著家園和故鄉(xiāng),是詩人心中向往的安寧居所,連綿的青山也會給人安穩(wěn)之感,也如:

      忍別青山去,其如綠水何!《別輞川別業(yè)》)

      素懷在青山,若值白云屯。(《瓜園詩》)[5]

      當然也有其他常見的意象,“青苔”、“青草”、“白水”、“白石”等意象是生活中常見的,詩人采用白描手法從細微處感受,語淡而味遠,如:

      青苔石上凈,細草松下軟。(《戲贈張五弟諲三首》)

      荊谿白石出,天寒紅葉稀。(《闕題二首》)[6]

      王維還喜歡用青白眼的典故,“青白眼”出自《世說新語。簡傲》,據(jù)書記載,阮籍對待尊敬的人就用“青眼”,對待輕視的人就用“白眼看人”。王維詩歌如 “與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贈韋穆十八》)以阮籍喻韋穆,引為知己?!翱祁^箕踞長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崔興宗的隱者姿態(tài)和鮮明的傲然個性呼之欲出。

      (二)組合立體:青中暈白

      明代書畫家董其昌將中國山水畫分為南北二宗,南為水墨,北為青綠。王維精于山水畫,先后受李思訓和吳道子的影響,畫青綠也畫水墨,尤其擅長水墨,董其昌尊其為“南宗”之祖。青綠山水精工富麗,水墨山水則色彩單一,青白二色,正是水墨畫寫物表意不可或缺的要素,而這種色彩搭配在王維詩中屢屢出現(xiàn),也從側(cè)面反映了其詩畫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王維早年因?qū)W北宗李思訓青綠畫法之故,詩中多用濃厚的金粉之色,如金、玉、彩、瓊等。中年歸隱山林,心境變得淳淡閑曠,在遣詞設(shè)色上由濃入簡,蓋用淡雅之色,如青、綠、白、碧等。青中暈白,明而不刺目,淡而不單調(diào),柔和富有詩意。我們來看看王維詩歌中青與白組合的絕妙效果: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浦涵白芷(《寒食城即事》)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欹湖》)[7]

      以《終南山》為例,“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此句是寫回望白云,繚繞中聚合,進入山中就不見迷茫的青靄了。青靄,是指山中嵐氣,想必是山色空蒙,才生出嵐氣青青的錯覺。云霧流動變幻,影影綽綽,渺白與淡青構(gòu)成了一幅暈染的水墨畫。

      又以《送嚴秀才還蜀》為例,“山臨青塞斷,江向白云平”描寫青山被關(guān)塞橫斷,大江與白云相接。一縱一橫,一青一白,色澤淺淡雅致。還有《送刑桂州》:“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日落江湖,波光滟滟,天地映青,“白”、“青”二字以淡雅繪燦爛,著筆簡潔而色彩明麗,筆觸靈動,氣象壯闊。

      (三)對比運用:淡雅瑰麗

      在唐朝詩壇,除卻王維,還有幾位善用色彩詞的詩人,李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不過李賀有別于李白的明朗純凈和王維的清淡高遠,他鐘愛冷艷瑰奇的獨特色調(diào),喜歡使用密集繁麗的色彩詞語。

      在《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四月》一詩中有“千山濃綠”、“金塘閑水”、“碧漪”、“墮紅殘萼”、“青氛氳”等詞,重復(fù)使用同一色系的“綠”、“青”、“碧”等字面,有意使色彩意象繁多密集,又以“墮紅、殘萼、青氛氳”等詞敷設(shè)秾艷清冷的氛圍。再譬如《昌谷詩》:

      昌谷五月稻,細青滿平水。

      遙巒相壓疊,頹綠愁墮地。

      愁月薇帳紅,罥云香蔓刺。[8]

      詩中的細青、頹綠、紅帳等,色彩濃麗,對比強烈,產(chǎn)生令人目眩神迷的視覺效果。

      相比之下,王維詩歌中的色彩則較為簡潔,以素雅色調(diào)為主,如“雀乳青苔井,雞鳴白板扉”(《田家》)。其實王維也有色彩濃郁的詩歌,不過較為少見,如《河南嚴尹弟見宿弊廬訪別人賦十韻》“古壁蒼苔黑,寒山遠燒紅”古壁上蒼黑色的苔痕和遠處燒山的紅火,前一句“薄霜澄夜月,殘雪帶春風?!变亯|清寒色調(diào)的背景,此句再以蒼苔之黑與寒山之紅互相映襯,視覺效果大膽強烈,更添鮮烈悲壯之感。

      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如《輞川別業(yè)》的“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保短飯@樂》的“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钡?,這些詩句色調(diào)以紅、綠為主,色彩艷麗,似乎與王維詩歌淡雅的風格形成了沖突,但王維在寫艷麗的色彩意象時,會不自覺地將畫家的設(shè)色技巧移于其中,將桃紅柳綠進行水、雨、煙等物的虛化處理,自帶清淡的光色濾鏡,達到其淡雅風格的統(tǒng)一。

      二、畫筆:水墨畫的余白手法

      王維詩語得繪畫之脈理,有白描點染的線條勾畫,有通感溝通的靈活運用,也有透視角度轉(zhuǎn)換,是以山水詩中有水墨畫之美,言有盡而意無窮。

      (一)白描點染

      王維作詩直寫白描,不尚華麗,務(wù)求樸實,選詞考究卻又不露痕跡,渾然天成,而淡遠之境自見,使讀者身臨其境,如墜其中。正如殷璠所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河岳英靈集》)詩歌《新晴晚望》有一句“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是寫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更加明亮,遠處碧峰出現(xiàn)在群山之后。其中“明”字是使動用法,使得田野里的水更加明亮的意思;“出”字則是指碧峰秀出, 是將山峰擬人化。“白”做“水”的修飾詞,避免了俗套,用以襯托碧峰,令人耳目一新。

      (二)通感溝通

      王維以畫入詩愛用通感手法,何謂通感?通感,也稱作“移覺”,是指在描寫客觀事物的時候,用語言文字將聽覺、視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轉(zhuǎn)換,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簡單來說,就是“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通感》)。[10]王維喜歡并且擅長使用通感,大多是將視覺與觸覺、聽覺、感覺等相結(jié)合、溝通,將事物的明暗、冷暖等特征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如王維的“綠艷閑且靜”,就是將視覺化為聽覺的通感表現(xiàn),將本來只可眼見的顏色,寫出“靜”的聽覺。再如《山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彼装资贼钥梢姡︻^紅葉稀疏點綴,山嵐蓊郁中煙霧蒙蒙欲滴,就像要沾濕衣裳一樣。筆意清潤,色彩明麗,以觸覺“濕”寫視覺“翠”,使讀者能感覺到那濕潤的翠綠似乎撲面而來。

      最經(jīng)典莫過于《過香積寺》一句“日色冷青松”,青松幽冷,連照映其上的日色,也仿佛變冷了?!袄洹弊直粴v代譽為煉字的典范:“冷”為通感,繪松林青濃綠重,視覺與觸覺溝通,日光本給人以溫暖的感覺,這里卻因青松綠濃而變冷,寒意自生,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評:“著一‘冷’字,則深僻之景若見”。[11]

      (三)透視轉(zhuǎn)換

      透視,是繪畫術(shù)語,即畫家作畫時,觀察角度不受限制,可以根據(jù)需要轉(zhuǎn)換角度,將不同立足點上所看到的東西,都組織到畫面上來,使客觀物象具有立體感和空間感。王維在自己所撰寫的山水論中提過:“凡畫山水,意在筆先。丈山尺樹,寸馬分人。遠人無目,遠樹無枝。遠山無石,隱隱如眉;遠水無波,高與云齊。”作為一位熟悉山水技法的畫家,王維經(jīng)常采用多重透視等方法從不同角度描繪景物,運用色彩詞來處理畫面的空間距離。還是以“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為例,田外白水為近,山后碧峰是遠,距離構(gòu)成立體感,色彩組成層次感,山與水布局巧妙,青與白設(shè)色清新。再如王維的《終南山》的頷聯(lián)“白云回望合,青藹入看無?!盵12]進入終南山回望來處,再看置于煙云之中的山中景象,景物由清晰而朦朧,由朦朧而杳渺,視點由遠及近,意味悠長。

      三、畫意:畫入詩的深遠美感

      王維寫詩,詞秀意新,異于他家之處就在于其仕與隱的經(jīng)歷,加之佛儒道的熏陶,多用青白色調(diào)的象征意義,造就了王維以畫入詩的深遠美感。

      (一)青與白的象征

      根據(jù)中國的五行說,青、赤、黃、白、黑作為喜、怒、哀、樂、怨的色彩標志。白色與西方對應(yīng),日落之方,蘊含歸意,于情為怨,四季對應(yīng)則為秋色,言愁亡。所以白色常和虛空飄渺相關(guān)聯(lián),如“云霞成伴侶,虛白侍衣巾”(《戲贈張五弟》)、“草白靄繁霜”(冬夜書懷)等。青色與東方對應(yīng),日出之方,蘊含生機,于情為喜,四季對應(yīng)為春季,所以青色物象多數(shù)充滿生機,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如“忍別青山去”(《別輞川別業(yè)》)和“青青山上松”(《新秦郡松樹歌》)等。青色也象征平靜、莊嚴、永恒、高貴,如“名留青史”,詩歌中的“青山”這個意象就有永恒雋永之感,如“駐馬兮雙樹,望青山兮不歸”(贈徐中書望終南山歌)。“青松”則象征著正直、靜穆,如“青松學大夫”(《過崔駙馬山池》)。[13]

      從創(chuàng)作主體來說,在色彩心理學中,一定的性格志趣對應(yīng)一定的色彩?;磉_豪邁的性格對應(yīng)紅、黃、橙等暖色,詩人李白就極愛用這些明艷的色彩。青、綠、藍等冷色,給人寧靜的感覺,和陶淵明、王維、林逋等隱士淡泊隱逸的志趣契合。古代隱士隱于山水之間,所寫多為自然景物、山林閑客,多用自然原色,而創(chuàng)作者又會有意無意地進行選擇和過濾這些色彩,使其變淡變淺,與淡泊的心性呈現(xiàn)出一致性。比如,王維經(jīng)常用云霧煙雨的流動造成透視的效果,來淡化山水原色,前文所提到的《田園樂》:“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本褪侨绱恕_€有如“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終南山》)。[14]輕、勻、薄、透的光色調(diào)配,清新淡雅,令人如釋重負,借以來消除塵世繁瑣。我們也可以從這些光色調(diào)配中對王維追求高朗空明的精神層面了解一二??梢姡姼枥锏那?、白淡色的表現(xiàn),除卻事物本身和象征意義,也是作家對自然原色進行特殊過濾的效果。

      (二)道與禪的熏陶

      王維出身官宦之家,受其母影響,也是信佛之人,他的名和字都取自佛教《維摩詰經(jīng)》,意思是潔凈之人。王維受禪宗的影響最大,心境閑澹澄明,將詩意融入山水詩畫之中,得詩佛之禪境,提升出獨特的美學意蘊。在佛教的恬淡世界里,王維詩歌的色彩日趨淺淡,如“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嗽黃鵬。”(《積雨惘川莊作》)。

      除了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和佛學,道家思想對王維的詩歌創(chuàng)作都具有深遠影響,這與唐朝佛儒道融合的趨勢有關(guān)。道家主張清靜無為,崇尚自然,有隱逸思想。在王維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自然的描寫和贊美,在他的筆下,空山、芙蓉、青松、明月無不韻味自生。關(guān)于“自然”,佛教禪宗認為“自然”就是眾生本性,把佛性定義為純真的生命本然。就人力造色來說,白色是最古老的,而青色是草木之色,自然界的山光水色以青白為代表色,所以青和白在眾多色彩之中最具初生態(tài)屬性,在王維詩中是自然本真的象征。

      佛教追求“凈土”,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也認為“以天下為沉濁”(《莊子·天下》)。在佛道的熏陶下,王維大多選擇青白兩種色彩入詩,詩意明凈,構(gòu)建出一個純凈的理想世界。如寫青苔時多是潔凈之態(tài):“青苔石上凈”(《戲贈張五弟》);“青苔日厚自無塵”(《與盧員外 象過崔處 士興宗林亭》)。描寫其他景物時也是一派潔凈之象,如“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終南山》),“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云色淺淺,柳色青青,詩境格外清新。[15]

      (三)仕與隱的經(jīng)歷

      王維仕途中幾起幾落,第一次“落”是因伶人舞黃獅案件獲罪,被貶濟州。第二次“落”是在開元二十四年,因事獲罪。第三次“落”是在開元二十五年,王維奉使赴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安史之亂(天寶十四年至寶應(yīng)二年)前,官至給事中。四十多歲時,先后隱居終南山和輞川,半官半隱。安史亂中王維不幸被俘,被迫做偽官。亂平,降為太子中允。后復(fù)累遷至給事中,以尚書右丞終,世稱王右丞。

      由王維的生平可以看出,他的仕途屢遭不順,加之喪妻之后不曾續(xù)弦,又無兒女,孑然一身,一生無家室之樂、骨肉之歡,更加消沉,便開始歸隱山林。但由于受佛教避世思想、道家隱逸思想和儒家積極入世思想的影響,王維始終游走在出世與入世之間。

      王維出仕之時意氣風發(fā),在詩中可見政治上的抱負和熱情,“生擒白馬將,連破黑雕城”(故西河郡社太守挽歌三首),“熟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少年行》)。后仕途不順,隱居之時感受到惆悵,《輞川閑居》:“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園?!薄稓w輞川作》:“悠然遠山暮,獨向白云歸?!?、“東皋春草色,惆悵掩柴扉。”惆悵之余,詩人開始寄情山水,尋求仕途失意的安撫,平和的心境開始占據(jù)整個身心,詩歌多描寫自然景物,如《積雨輞川莊作》:“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青草肅澄陂,白云移翠嶺。”(林園即事寄舍弟紞)。詩句多取自然色澤,如青、白、黃等,象征歸隱山林的心境。

      四、詩歌之于創(chuàng)作的啟示

      (一)畫趣:詩畫美的獨特趣味

      王維擅長用詩境繪畫,以畫意寫詩,將山水詩與山水畫進行相互巧妙地滲透,再現(xiàn)山水神韻,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維詩詞秀調(diào)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河岳英靈集》卷上)??梢哉f,王維的山水詩,成為盛唐詩壇乃至整個中國古代詩壇一個獨立的個性存在,達到了詩歌藝術(shù)上的高峰,具有持久的藝術(shù)影響力,唐大歷十大才子、宋歐陽修、江湖派等人的詩歌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王維的影響,形成自然詩風。

      (二)畫境:寧靜美的空明境界

      就像陶淵明一樣,王維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世外桃源”:以空山為框架,明月、青苔、白云點綴其間,幽靜之極。這個世外桃源的空間是封閉的,時間是無限的,人跡渺無,建于俗世而超出俗世,給人永恒之感。在這個空間里,王維獨自隱居,時時靜觀寂照,寫詩繪畫,字字入禪,既含蓄雋永,又平淡自然,王維的名作《輞川集》就出自于這個空間。詩人將佛教的寂滅、物我冥合的境界融入到詩歌創(chuàng)作中,加之“頓悟”的思想,使其領(lǐng)悟出與其它創(chuàng)作者不同的物我兩忘、萬念皆寂心境,詩歌顯現(xiàn)出環(huán)境的寧靜之美和心境的空明之美,體現(xiàn)了王維詩歌獨特的禪宗美學,并且對后世詩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畫詣:寂寞美的無我追求

      在王維的詩里,其中有一個禪典是“無生”,如“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秋夜獨坐)等,“無生”之說,在佛典里也是“寂滅”,王維對于這種“無生無我”境界的追求,體現(xiàn)在他不僅自甘寂寞,更能享受寂寞,所欣賞的正是人在寂寞時才能細察到的自然生機之美。

      王維以詩人的靈感、畫家的手法、禪道的感悟、仕隱的經(jīng)歷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色彩詞的運用呈現(xiàn)出用色集中、設(shè)色沖淡的特征,以此來描述色彩的冷暖、濃淡、明暗,并且表現(xiàn)出詩中畫意這種獨特的美感,不愧“宿世謬詞客,前身應(yīng)畫師”之譽,同時這對我們今天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1] 于雪棠.王維詩與佛道兩家的色彩崇尚[J].北方論叢,1996(2):6.

      [2] 喬 陽,邢 那,湛瑩瑩.從隱色詞的運用來分析詩歌《山居秋暝》[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4(2):55-56.

      [3] 傅紹磊.論王維詩歌中的色彩[J].文教資料,2012(8):1-3.

      [4] 李繼峰.論作家的光色感覺[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2):86-96.

      [5] 姚 婷.王維山水詩與山水畫創(chuàng)作技巧比較[J].大眾文藝,2011(6):27-28.

      [6] 柳晟俊.王維詩比較研究[M].北京:京華出版社,1999:95.

      [7] 胡 珍.王維詩集[M].揚州:廣陵書社,2016:78.

      [8] 張 芳.王維詩歌的色彩特征及其成因[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2(8):21.

      [9] 趙曉馳.王維詩歌顏色詞語義研究[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7(5):45.

      [10]廖 理.試析王維詩中的色彩詞[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81.

      [11]戴麗敏.試析王維詩歌色彩語言之美[J].杭州教育學院學報,1997(3):21-23.

      [12]李安揚.詩詞中色彩詞運用管見[J].江漢大學學報,1998(1):76.

      [13]王贈怡.論王維詩歌中的寫意畫[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8):20-22.

      [14]姜澄清.中國人的色彩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99.

      [15]入谷仙介.王維詩研究[M].盧燕平,譯.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5:74.

      猜你喜歡
      王維白云意象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來
      撫遠意象等
      青年文學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走哪條路好
      鳥鳴澗
      兒童繪本(2018年18期)2018-10-31 14:47:42
      白云(外三首)
      天津詩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14
      尋找丟失的快樂
      白云的來歷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玉人”意象蠡測
      《活著》的獨特意象解析
      短篇小說(2014年12期)2014-02-27 08:32:56
      肃南| 太原市| 益阳市| 海南省| 呼和浩特市| 南华县| 得荣县| 无锡市| 连州市| 雅江县| 澄江县| 青浦区| 虞城县| 湟中县| 保德县| 马尔康县| 丹寨县| 宁都县| 黄大仙区| 浑源县| 文水县| 西丰县| 河西区| 普定县| 青阳县| 武平县| 阆中市| 霍城县| 乐清市| 镇雄县| 齐河县| 深州市| 清水河县| 永胜县| 茌平县| 临城县| 塘沽区| 宝山区| 扶绥县| 崇明县| 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