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釋《荀子?勸學(xué)》“神之聽之”

      2018-04-03 15:57:49唐麗珍
      蘇州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禮義神明小雅

      唐麗珍

      (1.蘇州科技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江蘇 蘇州 215009;2.上海大學(xué) 文學(xué)院,上海 200444)

      《荀子?勸學(xué)》曰:“《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盵1]3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都喜言詩或引詩,荀子也不例外,《勸學(xué)》開篇在論述了學(xué)習(xí)可以改變?nèi)说乃刭|(zhì)、提高人的智力等重要意義之后,即引《詩?小雅?小明》以證。楊倞注:“《詩》,《小雅?小明》之篇。靖,謀。介,助。景,大也。無恒安息,戒之不使懷安也。言能謀恭其位,好正直之道,則神聽而助之福,引此詩以喻勤學(xué)也?!盵1]3-4楊倞將“神之聽之,介爾景?!币痪溽尀椤吧衤牰!敝?,這對后人的解讀影響深遠?,F(xiàn)代很多《荀子》的注譯本如楊柳橋的《荀子詁譯》[2]、張覺的《荀子譯注》[3]、王天海的《荀子校釋》[4]以及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5]等都把“神”釋為天神、神靈或神明,把“神之聽之”視為“n之v之”句式,第一個“之”介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第二個“之”是代詞。其實,楊倞的這個注也是有本可依的,鄭玄在箋《詩》時曰:“神明聽之,則將助女以大福?!盵6]464故把“神”釋為“神明”自東漢時就開始了。

      “神之聽之”不僅在《詩?小雅?小明》篇中出現(xiàn)了兩次,而且在《詩?小雅?伐木》中也出現(xiàn)了一次:“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聽之,終和且平?!编嵭{:“此言心誠求之,神若聽之,使得如志,則友終相與和而齊功也。”[6]410仍然把“神”當(dāng)作名詞。

      但是,清代的馬瑞辰在《毛詩傳箋通釋》里對此提出了疑議,曰:“以經(jīng)文求之,并無求通神明之意,且‘神之’與‘聽之’相對成文, 不得言‘神若聽之’也。《爾雅?釋詁》:‘神,慎也?!?,誡也?!裰瓷髦?。《荀子?非相》篇曰:‘寶之珍之,貴之神之?!瘲顐娮ⅲ骸裰^不敢慢也?!衷唬骸嬷髦种讨??!浞ㄅc此詩同?!稄V雅》:‘聽,從也?!犞^能聽從是言也?!缎∶鳌吩娨酂o求神之義,兩言‘神之聽之’,義同此。《蜀志》郤正作《釋譏》云:‘蓋《易》著行止之戒,《詩》有靖恭之嘆,乃神之聽之而道使之然也。’其所云‘神之聽之’,亦當(dāng)訓(xùn)為慎之從之,不以神為神明?!俄n詩外傳》引此詩,釋作神明,《箋》義蓋本《韓詩》,然于經(jīng)旨不合。”[7]馬氏根據(jù)相同的語法結(jié)構(gòu)來推出字義,認(rèn)為“神之聽之”是“V之V之”結(jié)構(gòu),“神”是動詞,義同“慎”。這一推理是正確的。

      “V之V之”句式是《詩經(jīng)》中一種常見的、頗有特色的句式。北京教育學(xué)院的朱家平曾專門撰文討論,詳盡考察了《詩經(jīng)》中的“X之X之”結(jié)構(gòu),他認(rèn)為:除了《詩?小雅?綿蠻》中的“謂之載之”是兼語結(jié)構(gòu),《詩?邶風(fēng)?燕燕》中的“頡之頏之”的“之”是用來湊足音節(jié)之外,其余所有的“X之X之”結(jié)構(gòu)均為“V之V之”句式,即便“之”前原是個名詞,此名詞也活用作動詞,如《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中的“畢”和“羅”,本來都是名詞,指網(wǎng),這里用作動詞,表示“用網(wǎng)抓”[8]。

      “V之V之”句式在先秦和漢代的散文中也極為常見,如:

      《論語?子路》:“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盵9]

      《老子》:“其次親之豫之。”[10]69

      《老子》:“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盵10]204

      《莊子?人間世》:“戒之慎之,正汝身也哉!”[11]40

      《莊子?馬蹄》:“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療拗讨弥?,連之以羈馽,編之以皂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饑之渇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盵11]82

      《莊子?在宥》:“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甚矣,天下之惑也!”[11]91

      《孟子?滕文公上》:“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盵12]389

      《孟子?離婁上》:“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12]503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賞之譽之不勸;罰之毀之不畏?!盵13]

      《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敖褡哟蠓蚣纫阎蟮乐畼O,陳治亂之端矣,其悉之究之,孰之復(fù)之。”[14]

      《說苑?善說》:“辯之明之,持之固之?!盵15]

      當(dāng)然,“X之X之”結(jié)構(gòu)也可能是“n之v之”句式,例如:

      《孟子?離婁上》:“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12]533

      《孟子?公孫丑上》:“當(dāng)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盵12]186

      但是,仔細(xì)考察上述例句可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是“知”的賓語;“民之悅之”是“猶解倒懸”的主語,它們都不能單獨成句,且第一個“之”前的名詞“足”“手”“民”一般情況下也很少活用。而“V之V之”句式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單句,也可以是一個復(fù)句的分句,與“n之v之”結(jié)構(gòu)的區(qū)別是很明顯的。

      在《荀子》全書中,“X之X之”結(jié)構(gòu),除了引用《詩經(jīng)》中的“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1]42“顛之倒之”[1]486“飲之食之,教之誨之”[1]499詩句,以及馬瑞辰提到的《非相》中的“寶之珍之,貴之神之”[1]86等例句外,我們還找到如下的例句:

      (1)《荀子?勸學(xué)》:“全之盡之,然后學(xué)者也?!盵1]18(“全”“盡”,是全面了解、完全掌握之意;“之”,指代上文的“倫類”“仁義”)

      (2)《荀子?榮辱》:“仁者好告示人。告之示之,靡之儇之,鈆之重之,則夫塞者俄且通也,陋者俄且僩也,愚者俄且知也?!盵1]65-66(意為告訴他們、指示他們,向他們反復(fù)重申以戒飭?!爸?,指代“仁者告示”的對象;“人”,即下文所說的“塞者”“陋者”“愚者”)

      (3)《荀子?儒效》:“高之下之,小之臣之,不外是矣?!睏顐娮ⅲ骸俺籍?dāng)為巨。雖高下小大,不出此壇宇防表也?!盵1]146(“高”“下”“小”“大”,皆活用為動詞;“之”,指代上文提到的君子之言、行、道)

      (4)《荀子?王制》:“為之,貫之,積重之,致好之者,君子之始也?!盵1]163(意為學(xué)習(xí)研究禮義、熟習(xí)禮義,積累禮義知識,要十分愛好禮義?!爸?,指代“禮義”)

      (5)《荀子?強國》:“凡人好敖慢小事,大事至然后興之務(wù)之?!盵1]304(意為興辦大事,致力于做大事。“之”,指代“大事”)

      (6)《荀子?禮論》:“若夫斷之繼之,博之淺之,益之損之,類之盡之,盛之美之,使本末終始莫不順比,足以為萬世則,則是禮也?!盵1]366(“斷”“繼”“益”“損”“類”“盡”皆為動詞;“博”“淺”“盛”“美”皆活用為使動詞?!爸保复衔乃帷皟汕椤保?/p>

      (7)《荀子?解蔽》:“知賢之謂明,輔賢之謂能。勉之強之,其福必長?!盵1]391(“勉”“強”,意為努力做、盡力做;“之”,指代“知賢”“輔賢”)

      再來看《非相》中的“寶之珍之,貴之神之”句。楊倞注曰:“神之,謂自神異其說,不敢慢也?!盵1]86顯然這里也是把“神”當(dāng)作動詞,“寶”“珍”“貴”活用為動詞,“之”則指代“談?wù)f之術(shù)”。

      《荀子》一書中,我們僅能找到一例“n之v之”結(jié)構(gòu),如《荀子?議兵》:“彼仁者愛人,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循理,故惡人之亂之也。”[1]279這里“人之害之”“人之亂之”是“惡”的賓語,兩句中的前一個“之”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是代詞。

      通過分析可知,《荀子》中的“V之V之”句式十分常見,即便“X”本不是動詞,在句中也活用作動詞。

      其實,“之”前的動詞除了單音詞外,也可以是復(fù)音結(jié)構(gòu),除上文列舉的“積重之,致好之”例句外,再如:

      (1)《荀子?不茍》:“而兼權(quán)之,孰計之,然后定其欲惡取舍?!盵1]51

      (2)《荀子?非相》:“先慮之,早謀之,斯須之言而足聽,文而致實,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者也?!盵1]88

      (3)《荀子?富國》:“垂事養(yǎng)民,拊循之,唲嘔之,冬日則為之粥,夏日則與之瓜麮?!盵1]188-189

      (4)《荀子?王霸》:“日欲司閑而相與投藉之,去逐之?!盵1]226

      (5)《荀子?強國》:“剝脫之,砥厲之,則劙盤盂、刎牛馬忽然耳?!盵1]291

      (6)《荀子?強國》:“教誨之,調(diào)一之,則兵勁城固,敵國不敢嬰也?!盵1]291

      綜上所述,《勸學(xué)》篇中“神之聽之”是“V之V之”結(jié)構(gòu),而非“n之v之”結(jié)構(gòu),它是由兩個動賓結(jié)構(gòu)并列而成,“神之”和“聽之”不僅語法結(jié)構(gòu)相同,而且意義也相近,即“審慎之,明察之”。

      [1]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

      [2]楊柳橋.荀子詁譯[M].濟南:齊魯書社,2009.

      [3]張覺.荀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王天海.荀子校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5]王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1999.

      [6]十三經(jīng)注疏?毛詩正義[M].鄭玄,箋,孔穎達,正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7]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9:507.

      [8]朱家平.淺析《詩經(jīng)》中的“v之v之”句式[J].北京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02,16(1):10-13.

      [9]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133.

      [10]朱謙之.新編諸子集成?老子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4.

      [11]王先謙.新編諸子集成?莊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2]焦循.新編諸子集成?孟子正義[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3]陳其猷.韓非子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761.

      [14]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10:2514.

      [15]向宗魯.說苑校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7:266.

      猜你喜歡
      禮義神明小雅
      英文目錄及摘要
      作家現(xiàn)在時·徐小雅
      小說月報(2022年5期)2022-07-02 06:44:02
      《荀子》文化演化思想發(fā)微——兼論禮義起源問題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44
      畫地為牢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國語·周語》“奉禮義成”辨析
      麟溪水長流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小雅山房
      寶藏(2017年3期)2017-05-09 03:21:53
      嶺南那些與水相親的神明
      神州民俗(2016年5期)2016-11-10 06:07:18
      朝阳县| 图片| 大宁县| 阜宁县| 越西县| 嘉荫县| 永胜县| 丽江市| 三台县| 江陵县| 兴城市| 尼玛县| 洪湖市| 浙江省| 景德镇市| 天镇县| 呼图壁县| 通山县| 鱼台县| 邹城市| 安阳市| 瑞安市| 枣强县| 延吉市| 梁山县| 文安县| 长海县| 长寿区| 咸宁市| 确山县| 梅州市| 合川市| 攀枝花市| 忻州市| 九寨沟县| 铅山县| 巴楚县| 朝阳市| 古蔺县| 襄城县| 兴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