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穎
寒假里,我的一位閨蜜請我到她家,幫忙照看一天孩子,她好出去約會。沒錯,她離婚了,現(xiàn)在又在戀愛。
看孩子其實一點兒不費事,她的兒子12歲了,不僅能照顧自己,還給我做了飯、切了水果。事實上,是孩子照顧了我一天。后來我告訴她,其實你根本不必讓我去,我在那兒什么用都沒有,孩子一會兒跟同學視頻,一會兒打游戲,一會兒學習,自己安排得好著呢。
她說:“我知道。我只是不忍心,覺得自己出去開心,把兒子一個人放在家,對不起他。”
這話聽著耳熟。那天我和她兒子閑聊時,問他以后要不要出國留學(他家的條件完全供得起),孩子說:“我不去。我要在家陪著我媽媽,不能自己去國外享福。”
看看,同一個思維模式,同一種愛的方式。對你好,就是得一直陪著你,就是我不能一個人去開心。我們必須要同歡喜共悲傷。
其實一直以來,我都挺怕那些將孩子作為生活全部重心的人。微信頭像是自家孩子,朋友圈也全是孩子九宮格,感覺這些人仿佛沒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追求和喜怒哀樂了。
沒要孩子之前,他的人生都沒有意義嗎?還是有了孩子,他的人生就沒有意義了?
我理想中的家庭模式是,你是你,我是我,我們各自美麗,彼此觀望和欣賞就夠了。這不僅適用于夫妻,更適用于親子。
所以,我家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媽媽有自己的生活,寶寶也是,我們不用每時每刻互相分享和參與,我們因為有各自的生活,在一起才更有話聊。
孩子一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放學回來跟我說,媽媽你微信能不能換成我的頭像???我們同學家長都用的孩子頭像。我聽后,放下手里的事,很認真地對她說:“不可以!因為這是我的微信。你想想,如果你長大了有了微信,你會用我的頭像嗎?”她認真思考了一下說:“不會?!比缓蠛荛_心地認同了我的觀點。
穿衣風格也是。我倆長得特別像,但是她喜歡長發(fā)、裙子,我喜歡短發(fā)、褲子。最開始我剪短發(fā),她說丑死了,要求我也留長發(fā)。在我的慢慢灌輸下,她漸漸接受了我們的不同,并且喜歡津津樂道地跟別人說:“我漂亮,我媽媽帥。”
看吧,并不是孩子非要和你肩并肩,只是很多東西他還理解不了,如果你告訴他,沒錯,我就是為你活的,我的全部重心就是你。他也會這么認為,并且背上你這個大包袱,負重不便遠行。所以,大家都輕松點兒不好嗎?
我告訴我的閨蜜,你可以直白地跟孩子說,“媽媽在戀愛,很開心?!倍乙驗閶寢尦鋈ゼs會心情好,回家對你會更加耐心,這樣對我們都好。孩子其實是可以理解,也希望媽媽快樂的。如果媽媽24小時困在家里憋得慌,亂發(fā)脾氣,對孩子常有怨氣,不是更加糟糕?
所以,放輕松點兒,照顧好自己,先愛自己,才是愛孩子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