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康宇
亞歷山大·斯克里亞賓(1872年1月6日-1915年4月27日),俄羅斯作曲家、鋼琴家,音樂史上最神秘莫測的人物之一。斯克里亞賓曾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師從前輩作曲家塔涅耶夫,與拉赫瑪尼諾夫有同窗之誼。他的早期作品追慕肖邦遺風,多為鋼琴獨奏而作,以典型的晚期浪漫派和聲語匯為基礎。進入二十世紀后,斯克里亞賓長期以作曲家兼鋼琴家的身份游歷歐美,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逐漸與傳統(tǒng)的調性系統(tǒng)決裂,在兩部管弦樂名作《狂喜之詩》與《普羅米修斯:火之詩》中,“神秘和弦”嶄露頭角,標志著一種具有強烈神秘主義傾向和哲學色彩的個性風格完全確立。在其后的作品中,作曲家?guī)缀醺F盡了這一“人造”和弦的各種變化可能,并受到通感理論的影響,將音樂與色彩緊密結合,創(chuàng)造了一個幾乎全然封閉的作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