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 森
(伊春市藝術職業(yè)高級中學,黑龍江 伊春153000)
作為民族拉弦樂器一族,京胡的演奏技巧豐富而又復雜,具體來說主要分為基功演奏技巧、行當演奏技巧以及流派演奏技巧。首先,京胡的基功演奏技巧又主要包括弓法和指法。其次,京胡的行當演奏技巧作為京劇表演的重要特征之一,成為京胡演奏及技巧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而言,京胡的行當演奏技巧主要分為老生唱法的演奏技巧、青衣唱腔的演奏技巧、花旦唱腔的演奏技巧、花臉唱腔的演奏技巧、小生唱腔的演奏技巧以及老旦唱腔的演奏技巧。行當演奏技巧有針對性和獨特性,需要根據(jù)不同的人物角色來把握演奏技巧。最后,京胡的流派演奏技巧,藝術流派是京劇藝術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京劇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
當然,作為京胡演奏的另一半壁江山——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眾所周知,音樂是抒情的藝術,京胡伴奏也要與演員演唱的情感表現(xiàn)相同步。它是將自己的琴藝通過音樂的載體,將情感傳遞給觀眾,而演奏者自身情感的濃、淡、張、弛,是能否感染聽眾,以及演出成敗的先決條件。京胡是“多情的”,而它的情感表現(xiàn)力度也是不可估量的。如京胡在《滿江紅》的音調(diào)中,則能夠掀起澎湃的心潮,奏出一段慷慨、悲壯的頌歌,那種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和一閃即逝的音型,將感情表達得十分飽滿。
弓序是京胡伴奏中最基本的要素, 而京胡的弓法組織更直接關系到對唱腔的襯托和京胡自身演奏的風格及表現(xiàn)力, 因此掌握正確的弓序和組織富于表現(xiàn)力的弓法對于伴奏者來說是重要的第一步。除了“推拉交替”外,有時在特別的情況下也會轉(zhuǎn)換為“拉推”弓序給予弓法上的對比, 從而使唱腔更有感染力。例如:《紅燈記》李鐵梅[西皮原板]此段為了加強“應該挑上八百斤”一句的氣氛而運用“拉推交替”弓法, 使字字千斤重,直到“百”字后才運用帶弓恢復“推拉交替”弓序。
這是京胡的弓序特點, 那么當這種弓序與旋律的進行發(fā)生矛盾時就必須給予調(diào)整以保持這種弓序,這些調(diào)整包括:連弓、抖弓、加音符、減音符。除此之外,有時我們也可用兩個上弓或兩個下弓來做調(diào)整。但由于這種弓法會形成頓音效果,一般都在符合唱腔特點的情況下使用。例如:程派《六月雪》竇娥[二黃慢板]由于“程腔”有其獨特的風格,此弓法的調(diào)整能更好地烘托“程腔”的“聲斷意不斷”的效果,總之,京胡在伴奏中的弓法組織并不是完全隨心所欲的, 而是要考慮到唱腔和整個旋律的自然順暢。
1.滑音:滑音一般指用一根手指在琴弦上滑奏,歸納起來可分為三種:上滑音,是指用一根手指由低音滑向高音。下滑音,是指用一根手指由高音滑向低音?;鼗?是指由本音滑向較低或較高的音, 再滑回本音, 滑動幅度應用的最多的為大二、小二、小三幾種。
2.打音: 俗稱“掛”。是指在奏出本音的同時用按弦指之外的手指在弦上快速地打一下,二音雖有前后之分,但聽起來幾乎同時發(fā)出,如:66 實際效果為66。
3.顫音:俗稱打“嘟?!薄<从冒聪抑钢獾氖种秆杆俚剡B續(xù)地打弦(兩下以上)。如:2 實際效果為23232。“顫音”與“打音”容易被歸為一類,其實從實際應用上來看,兩者一個打得多一個打得少,“打音”與“倚音”相似,它與“顫音”的聽覺效果還是有區(qū)別的。
4.揉音:這是弦樂器(特別是弓弦樂器)普遍應用的一種技巧,它的目的是使音的起伏呈波浪狀,京胡的揉弦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我國民間樂器普遍采用的方法,即手指一緊一松地按弦,我們稱之為“壓揉”;另一種采用小提琴的揉弦方法,即手腕帶動手指在弦上來回滾動, 我們稱之為滾動法。
1.拖腔的力、速處理。整段唱腔中的漸慢和回原速的變化,主要看由誰掌握整體節(jié)奏,往往在唱腔部分由演唱者定出節(jié)奏,伴奏就必須“心氣一致”地跟隨演員唱腔的各種變化而變化;而在過門部分由伴奏者定出節(jié)奏, 這時伴奏者則要毫不猶豫地把節(jié)奏變化交代清楚, 并掌握正確的節(jié)奏。
2.大幅度的力、速對比。大幅度的力速對比, 對于唱腔內(nèi)容的烘托是強烈而鮮明的,它富于戲劇性效果,在這種情況下,伴奏的力度對比幅度應比演唱的力、速對比更大,這樣才能有效地襯托唱腔,這種大幅度的力、速對比, 京胡與其它樂器的對比在“樣板戲”或新編劇目中應用較多。
總之,京胡演奏時技巧和情感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粹,只有在熟練掌握演奏技巧的同時,融入豐富的感情才能將其表現(xiàn)得完美。每一個京胡演奏者和學習研究者都應該用心鉆研,不斷改進和豐富。用京胡獨特的旋律特色向觀眾展示國劇的經(jīng)典之作,并在演奏中顯示出它極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