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紅琴
(浙江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大學校園不再是獨立于世的象牙塔。大學生在求學階段面臨著學業(yè)、求職、情感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壓力與沖突。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不良影響,甚至導致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系到大學生個人的幸福,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因此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是每位高校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洞髮W英語》是高校學生公共必修科目之一,因此高校英語教師同樣可以在英語學科教學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專業(yè)人才。
相對于高中而言,大學生雖然學習壓力減輕,但是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成績不理想、考試焦慮、前途迷茫等學業(yè)問題始終困擾著大學生。此外,有些學生因各種原因專業(yè)選擇不當,對學習喪失興趣,影響到學習成績。
有些學生進入大學后,面對新的人際群體(同學、室友、老師、輔導員等),對于新的人際相處模式很不適應;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與同學、室友相處的過程中,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容易產生沖突;有些學生因為個性內向,面對大學豐富多彩的活動既充滿興趣和向往,又擔心失敗被嘲笑,于是以消極回避來作自我防御,久而久之,出現(xiàn)了社交不良,妨礙了良好的人際交往圈的形成。同時,由于個體間的正常交往不足,又容易引發(fā)猜疑、妒忌等負性心理,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親情、友情、愛情是困擾大學生的三個情感方面的問題。原生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結構、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學生容易自卑而敏感;家庭結構的變化,如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等必然會對在讀學生帶來心理波動。在處理個人情感問題上,許多學生分不清友情與愛情,難以正確把握男女同學交往的尺度。大學生一方面憧憬著美好愛情,一方面又在現(xiàn)實交往中承受挫折。單相思、失戀、網戀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如處理不當則引發(fā)諸多心理問題。
隨著青春期性生理的發(fā)育成熟,大學生的性心理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但是由于科學性教育的缺失,有些大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的性反應,產生了不恰當?shù)男孕邜u感。有些學生則由于性無知和性好奇,過早發(fā)生性行為,由此引起的后果及伴隨而生的心理壓力,都是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
長久以來,各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的人員主要是德育工作者、輔導員、職業(yè)生涯教師、學校醫(yī)務人員。而大多英語老師則認為在英語教學中沒必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英語課堂教學毫不相干,課堂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詞匯、語法、句子結構,掌握閱讀技巧,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況且自己也不是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難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英語教師大多是英語專業(yè)畢業(yè),很少有心理學教育背景,雖然專業(yè)知識和教學能力過硬,也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但是當有意識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時,卻不能科學有效地展開,最多只能憑自身經驗進行教育,缺乏針對性。
有利于學習的環(huán)境既指客觀的物理環(huán)境,更為重要的是指心理環(huán)境,即課堂氛圍。在理想的課堂上,學生會有安全感,學習是優(yōu)先的事,不會因為問了一個“愚蠢”的問題而害怕老師和同學會嘲笑。根據(jù)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每個人在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被滿足后,會有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因此,老師可以通過許多細節(jié)來表現(xiàn)出對學生的關心與尊重,滿足學生與他人保持鏈接的需要。教師認真?zhèn)湔n,為課堂做充分準備,讓學生有受重視感;教師對學生懷有切合實際的較高期望,并為學生提供達到這些期望所需要的支持;認識到學生偶爾會有表現(xiàn)不夠好的時候,寬容耐心地面對學生的錯誤。師生關系的質量是學生在學校的心理幸福感、動機、和學業(yè)成就的最有影響力的因素之一。當學生與老師之間有積極的支持性的關系時,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更高,內在學習動機更強,能夠更好地進行自我管理學習。教師的關愛、尊重和支持對家境貧困、缺少家庭溫暖的、低自尊的學生尤為重要。
在開展英語教學時,教師應該根據(jù)課本內容補充與之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又能夠傳播心理健康知識、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在確定英語學科教學目標時,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子目標,使教育模式由知識教育向素質教育、心理教育轉化,幫助學生在體驗英語學習樂趣的同時,學會調整情緒和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及情感問題,在對待環(huán)境和問題沖突的反應上,能更多地表現(xiàn)出積極的適應傾向。英語課本的選材大都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有關,這樣的設計也方便了學科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以某英語教材第二單元Love為例。筆者先提問學生“What is love?What do you think are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love?”在學生各抒己見后,引出了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的“愛情三角理論”,向學生介紹了愛情的三個基本成分(激情、親密、承諾),以及不同的成分組合所構成的七種愛情類型,然后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現(xiàn)象,對這七種愛情類型各舉例解釋。通過這樣的討論,學生對閃婚、好朋友、一夜情、一見鐘情、包辦婚姻等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各種情感現(xiàn)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益于學生建立健康成熟的愛情觀。這樣的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英語知識掌握的學習過程,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參與程度高,課堂反饋很好。
評價旨在促進學生今后的學習,在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評價時,教師應給學生詳細的建構性的反饋,在公布評價結果時要尊重學生的隱私權。教師應允許學生冒險和犯錯誤,告訴學生錯誤是學習過程中很正常的一部分,這樣可以減少學生的焦慮。尤其在英語課堂上,有些學生不敢開口表達自己的觀點,怕出錯出丑。為了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敢于冒險和減少焦慮,要經常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鼓勵性評價,只有在這種情境下,他們才敢于應對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增強自信,使學習和認知得到最大發(fā)展。課堂評價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不僅影響到學生的成績學習,而且會影響到學生對自我的的客觀評價,對抗挫折的能力和應對人事的彈性態(tài)度。
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將成為每一個教師必備的職業(yè)能力,高校英語教師應順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自覺體現(xiàn)和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