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昭平
(桂林市人民醫(yī)院,廣西桂林 541002)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于某種原因導致的腦血管破裂,血液流至蛛網膜下腔會引起相關的病理學改變,該疾病不僅會給患者帶來極大地痛苦,可能造成一定的并發(fā)癥以及后遺癥,若不及時治療嚴重情況下還會造成患者的死亡[1-3]。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是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方法,效果較為顯著,但該方法屬于侵入性操作,會對患者造成較強的輻射,并且價格較高,給患者造成了較大地負擔[4]。隨著近年來醫(yī)學方面的不斷發(fā)展,螺旋CT斷層掃描技術進一步得以發(fā)展,該方法也能夠對原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情況進行診斷[5-6]。本文選取疑似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應用兩種方法進行診斷,并進行效果的比較,結果如下。
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疑似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以上患者進行多層螺旋CT檢查以及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所有患者均為在治療過程中診斷為疑似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男性54 例,女性36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41.45±11.56)歲,患者主要表現為批圖、投用以及腦膜受到刺激等癥狀。所有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采用螺旋CT檢測方法過程中要利用SOMATOMDifinition 螺旋 CT對患者進行全腦的平掃,之后首先利用高壓注射器從患者肘部靜脈快速注入80 mL非離子造影劑,并以同樣速度注入0.9%的氯化鈉注射液50 mL,待示蹤顯影10 s后對其進行全腦的灌注掃描,與平掃采用相同參數,掃毛數據輸入工作站后對其腦部的血管容積、曲面重組等情況進行分析,分析過程中要求兩名經驗豐富的醫(yī)生共同溝通得出結論。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的檢測過程中需要從選定的患者動脈中插入導管,通過導管第5 000單位的肝素注射液進行注射,以預防凝血,并將導管尾端與注射器相連,再注射對比劑8 mL,通過屏幕來對患者進行多種方位的投照。
采用 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比較兩種方法檢測陽性患者以及陰性患者的情況,螺旋CT診斷法中陽性患者43例,所占比例為47.78%,陰性患者為47例,所占比例為52.22%,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中陽性患者44例,所占比例為48.89%,陰性患者為46例,所占比例為51.11%。
螺旋CT診斷與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相比其靈敏度為93.2%,準確性為97.4%,特異性為97.4%,其中假陰性患者有2例,假陽性患者有3例,多層螺旋CT的檢出率為97.2%而數字剪影血管造影術的檢出率為100%,兩組患者的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原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腦外科臨床急重癥,該疾病對患者的影響十分大,若不及時治療不僅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降低患者的綜合生活質量,造成并發(fā)癥以及后遺癥等,嚴重情況下還會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能否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對患者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7]。這就要求臨床能夠利用效果較為顯著地診斷方法對該疾病進行診斷,診斷過后再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存在動脈瘤可進行介入治療或進行手術,若不存在動脈瘤可保守治療[8]。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在當前檢測的過程中應用較為廣泛,能夠較為準確地檢測出原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情況,但該方法在應用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風險,檢查過程中有可能會造成動脈瘤的再次破裂,并且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的成本加高,操作也較為復雜,會給患者帶來不小的經濟壓力,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也很難開展治療,因此雖然較為準確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9]。
近年來隨著64層螺旋CT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為原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起到了促進作用,通過本文的探究發(fā)現,其診斷結果、準確性、靈敏度以及特異性均與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娐菪鼵T也能夠較好的對原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斷提供較為完備的依據,該診斷過程中可讓患者進行360°的旋轉,因此可以為醫(yī)生進行提供較為具體的空間情況,不僅能夠對原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情況進行判斷,還能夠幫助醫(yī)生在術前提供較為完整的空間構象,使得手術前進一步對患者的情況進行了解,能夠較好的提升手術的成功率,為手術打好基礎。螺旋CT檢測為患者注入造影劑,采用攝像技術對其進行連續(xù)的圖像采集,該方法能夠對腦實質、血管以及顱骨等影響進行保存,并顯示周圍病變的情況,可對患者病變情況以及腦部鈣化情況進行放映,立體感較強,對病灶的放映十分直觀,能夠幫助醫(yī)生多視角、全方位的進行觀察,對患者病情的判斷有較高的價值,能夠更加全面的進行評估,并且與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術相對比,其對人體的影響較小,因此在今后檢測原發(fā)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情況的臨床過程中可以對螺旋CT檢測方法進行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