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心理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建設中的應用

      2018-04-12 15:39:58
      關鍵詞:心理學輔導員個體

      花 蕊

      (東華大學 旭日工商管理學院,上海 200051)

      近幾年,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較為突出。入學不適應、失戀、學生壓力大、抑郁有自殺性傾向等問題,均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這對高校心理輔導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高校心理輔導員在心理輔導理論與心理咨詢實踐上有一定的差距,如偏重于學生心理障礙模式的研究,缺乏對學生發(fā)展性心理問題的關注;高校心理輔導員與專職心理咨詢師角色定位模糊,造成心理輔導員在培訓過程中培訓目標與服務對象策略相悖逆;大學生關于心理咨詢的發(fā)展性需求與心理輔導員應急式回應策略相脫節(jié)。積極心理學作為一個新興的流派,主張從“尋找幸?!钡哪繕顺霭l(fā),探討調動人的積極品質去克服心理問題,發(fā)揮潛能,建立高質量的社會和個人生活。高校心理輔導員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體,需要以積極的心態(tài)解讀個體所面臨的心理現(xiàn)象,研究積極的個人特質,塑造積極的心理品格;更需要以積極的正向行為探索專業(yè)化進程所面臨的困惑,研究如何創(chuàng)造良好的內外環(huán)境促使個體發(fā)揮人性中的積極層面,提升心理輔導員工作的內生動力,推動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開展。

      一、 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起源于對婚姻幸福感和生活意義的探求,要求研究者采用開放的態(tài)度去審視個體的潛能[1]。隨著二戰(zhàn)的結束,積極心理學由于對治療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關注,逐漸成為主流心理學所關注的主題,“幸福生活”成為該學科研究的使命[2]。然而,受限于當時的研究條件,心理學家只能借助于個體觀察、日志和經(jīng)歷等質性方式進行研究,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工具,限制了積極心理學的發(fā)展。直至20世紀末,美國心理學家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疾病預防工作,極大地拓展了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邊界,豐富了積極心理學在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應用性研究,該學科就此在社會各領域中推廣開來。

      國外心理學家Maggs在疾病的預防研究中發(fā)現(xiàn),勇氣、樂觀、希望及信仰等積極品質有利于對患者的心理疾病起到抑制性作用[3]。Seligman提出人會因為對環(huán)境事件的“習得性無助”而出現(xiàn)消極性行為,相反地,也會因為后天習得的樂觀等積極情緒而呈現(xiàn)出積極性行為[4]。Myers發(fā)現(xiàn)個體具備的樂觀態(tài)度不僅可以產(chǎn)生積極的正向行為,而且可以相應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5]。我國學者將積極心理學理論更多地應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中:劉甜玲提出,在高校推廣積極心理學課程可以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6];衛(wèi)必佳指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走出消極心理學的范疇,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從學校、師生、家庭、個體四個維度重新定位,統(tǒng)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再發(fā)展[7];李剛等學者反對傳統(tǒng)心理學對消極心理問題的過分關注,認為高校心理輔導員應該運用積極心理學去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傳統(tǒng)研究邊界[8]。

      目前的研究雖然關注于積極心理學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但大部分是以受教育者即學生為研究主體,研究內容多為積極心理學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成效。鮮有學者以高校心理輔導員為研究主體,去探討積極心理學在其專業(yè)化建設中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

      二、 高校心理輔導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 職業(yè)倦怠感

      1. 工作性質帶來的職業(yè)倦怠感

      高校心理輔導員是助人特征最典型的職業(yè)群體。該職業(yè)要求輔導人員運用專業(yè)知識、技能,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協(xié)助與服務,通過提高心理機能幫助其正確認識自己,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確立有益于個人和社會的生活目標。這份特殊且崇高的工作職責意味著心理輔導員需要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許多心理輔導員都曾出現(xiàn)過包括情緒枯竭、成就感渺茫以及自我效用降低等特征在內的職業(yè)倦怠現(xiàn)象。這種職業(yè)倦怠感,正是助人行業(yè)中普遍存在的從業(yè)人員由于工作強度、工作時間等原因所引起的身心皆?,F(xiàn)象,并伴隨著工作能力削弱、成就感不足以及人際關系緊張等消極癥狀[9]。

      2. 工作內容帶來的職業(yè)倦怠感

      當代大學生需要應對的人生課題越來越多,心理方面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和獨特。近年來,高校有心理困惑的學生數(shù)量逐年增長,心理預約服務供不應求。受限于有限的精力,高校心理輔導員往往只能選擇從事廣泛的心理知識普及,而無法全身心專注投入挑戰(zhàn)性高的心理案例和個體心理咨詢中,其原有的內心期待高于現(xiàn)實狀況,理想的工作狀態(tài)受到現(xiàn)實條件的牽絆,從而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熱情低落。再者,長期面對重復且負能量的工作內容,極易造成高校心理輔導員身體疲倦乃至情緒枯竭[10]。

      3. 工作時間帶來的職業(yè)倦怠感

      根據(jù)《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每200名大學生配備1名輔導員,各高校在輔導員隊伍配置上仍存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且專業(yè)心理輔導員更是面臨著工作量偏大、變相延長工作時間以及雙休日無法保證等問題[11]。同時,部分高校對心理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模糊,大部分心理輔導員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忙于瑣碎的日常事務性工作,導致其很難顧及本職工作。因此,高校心理輔導員因時間問題很容易出現(xiàn)消極應付、工作熱情不高等職業(yè)倦怠的現(xiàn)象[12]。

      (二) 專業(yè)化不足

      1. 職業(yè)的雙重身份帶來的專業(yè)化問題

      在輔導員隊伍中,高校心理輔導員往往具有教師和行政雙重身份。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們天然地成為高校管理崗位的后備人選。同時,高校心理輔導員還可以從事教學、科研工作,選擇職稱的評審晉升路徑,獲得相關學科的職稱資格。對于這種雙重身份,高校心理輔導員在職業(yè)晉升的路徑上看似具備了一定的靈活性,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一個人要具備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種知識和技能,事實上是極為困難的?!按蠖焙汀皩6睢笔窍嗷α⒌模笕珓t難專。職業(yè)的雙重身份導致業(yè)務能力“泛而不?!保且粋€極為普遍的現(xiàn)象。

      2. 職業(yè)的評估方式帶來的專業(yè)化問題

      首先,高校心理輔導員并未享受與專職教師一致的評估機制。他們在從事行政工作的同時承擔選修課的教學工作,但高校對教師教學工作進行評估時,心理輔導員與專職教師被區(qū)分對待,更有甚者,這一群體并未列入評估對象。這對高校心理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帶來一定挫傷。其次,高校心理輔導員的工作考核難以量化。作為最接近大學生的基層崗位,繁多的事務性工作與繁重的心理疏導工作耗去他們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隱形的時間成本無法進行量化和標準化處理,因此并未體現(xiàn)在工作考核中,以致其工作內生動力不足。再次,高校心理輔導員的薪酬分配不公平。盡管高校心理輔導員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但在利益分配時卻存在著某種不公平,這消減了他們的工作熱情。最后,高校心理輔導員在專業(yè)進修和學位認定上也不具備優(yōu)勢。這些勢必會導致其工作成就感下降,工作內驅力不足,從而影響高校心理輔導員專業(yè)化水平的提升[13]。

      (三) 職業(yè)性困惑

      1. 學生價值多樣化帶來的職業(yè)性困惑

      心理輔導員的工作模式往往是“一對多”的模式,一個輔導員針對不同的大學生開展心理輔導。當代大學生的言行越來越社會化、個性化,不同的學生群體之間存在明顯差異,他們對核心價值的認同與否亦呈現(xiàn)多樣化的特點,這就要求高校心理輔導員具備淵博的知識,以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因此,心理輔導員這一職業(yè)面臨著極大的工作難度和挑戰(zhàn)。

      2. 身份認同感缺失帶來的職業(yè)性困惑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短時間內難以見效,且很難對從業(yè)者的工作績效進行準確量化,因此,心理輔導員對其職業(yè)身份認同感缺失。這與目前高校對心理輔導員“重使用輕培養(yǎng)”的導向有關,高校心理輔導員在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或者個人專業(yè)與工作內容有很大無關性,因此他們在職業(yè)發(fā)展中容易出現(xiàn)工作迷失,從而只能選擇轉崗或深造再上崗。

      三、 積極心理學在心理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建設中的應用

      (一) 推動心理輔導員幸福體驗,增強其心理彈性

      積極心理學致力于“個體如何獲得幸?!钡难芯?。積極幸福的心態(tài)是大學生成長的關鍵,這就要求高校心理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要首先尋找到使自己生活更加幸福的方式[14]。心理輔導員的幸福體驗主要是指其從學生心理輔導工作中發(fā)現(xiàn)自我的需要,使得個人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發(fā)揮,并從工作中獲取持續(xù)滿足的個體體驗。高校心理輔導員的幸福體驗源于其內心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熱愛與滿足感,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的成長與提高去獲得個體的成就。而這種幸福體驗建立在高校心理輔導員自身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能動的生活方式以及和諧的人際交往之上[15]。

      心理彈性是指高校心理輔導員的心理韌性,它主要指個體在面臨困境時的一種突破自我并實現(xiàn)調整自我的能力。增強高校心理輔導員的心理彈性,就是要通過提升他們的幸福體驗去培養(yǎng)其心理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從而可以從容地面對外界壓力[16]。按照積極心理學的觀點,面對壓力,不在于壓力本身,而在于個體對待壓力的態(tài)度。高校輔導員具備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壓力時具備良好的認知態(tài)度,就可以積極主動排除職業(yè)發(fā)展中的障礙性因素,并有效增強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有足夠心理彈性的高校心理輔導員,可以積極改變自我,珍惜與每個學生相處的機會,并將工作看作是自我職業(yè)提升的一個很好的平臺和機遇,從而體會到職業(yè)幸福感,最終提升開展心理輔導工作的效果。

      (二) 完善心理輔導員管理制度,拓展其成長空間

      積極心理學提出,個體工作能力的提升不僅包括常規(guī)的制度管理和崗位技能培訓,而且還應包括對個體工作潛能的開發(fā)與提升。在完成組織的某項任務之后,個體總會對該項任務進行自我的主觀評價。如果該評價結果為正向,個體具備積極的自我效能感,并具備繼續(xù)執(zhí)行該任務的動力和信心;如果該評價結果為負向,個體將不愿意執(zhí)行該項任務,此時自我效能將會阻礙個體的工作進展。同樣,高校心理輔導員的心理效能感也將影響到其工作效率,這就需要幫助高校心理輔導員塑造一種對自我肯定的價值觀。在積極價值觀的指導下,高校心理輔導員很容易找到個體存在的意義,從而具備正向的工作自我效能[17]。

      高校心理輔導員的職業(yè)認同感可以引導其對自身工作產(chǎn)生一種肯定性的自我評價。這就需要對高校心理輔導員的崗位進行完善的職業(yè)培訓規(guī)劃,設置明確的崗位目標,從而有利于輔導員找到自身職業(yè)上升路徑。作為一個專業(yè)的技術崗位,高校心理輔導員需要進行心理咨詢師等各類認證培訓,這樣不僅提升了心理輔導員隊伍的專業(yè)化水平,而且還有助于提升該崗位的職業(yè)含金量,從而具備考核的導向性要求[18]。另外,在薪酬制度上也應該作出一定的調整,通過提高心理輔導員薪酬,進一步增強他們的職業(yè)歸屬感,更好地服務學生。

      (三) 改善心理輔導員工作環(huán)境,提升其工作滿意度

      在個體與組織的關系中,個體不僅受到組織正式契約的約束,同時還受到各種隱含的非正式組織期望的影響[19]。在非正式期望下,個體不僅可完成組織賦予自身的本職工作,而且還可以積極或者消極地去承擔額外性的工作,從而推動或者阻礙組織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積極心理學提出,忠誠度可以影響個體對組織的情感和行為,一個具備高忠誠度的個體能夠對組織充滿信任,并在組織工作中充滿幸福感。這種忠誠度屬于一種心理契約,并非一種義務的承諾,它僅是一種期望性質的互惠價值,但是這種心理契約狀態(tài)往往直接決定員工對待組織的真實態(tài)度,以及進一步采取行動的意圖。

      高校的心理輔導員工作,其實也是高校與輔導員建立的各種主觀性心理契約。例如,高校要求輔導員奉獻自我,輔導員也期望把握各種發(fā)展機會[20]。因此,高校在對心理輔導員的管理工作上,不僅要重視制度性建設,更要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如設立輔導員協(xié)會組織,舉辦輔導員心理沙龍、學術分享會、戶外素質拓展、輔導員年會等,從而保證這種心理契約關系處于一個“溫情”的情感紐帶中。學校對心理輔導員的情感投入可以促使其對組織產(chǎn)生依戀,并提高輔導員的組織忠誠度。同時,這種情感投入也應體現(xiàn)在對心理輔導員管理工作的連貫性和保障性上,即年輕的心理輔導員能夠具備發(fā)展的空間,而年長的心理輔導員擁有上升的機遇??傊?,高校需要積極提升心理輔導員的專業(yè)化建設,從而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提供支持和保證。

      猜你喜歡
      心理學輔導員個體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好輔導員這樣煉成
      輔導員(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學習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學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校外輔導員的一天
      中國火炬(2009年10期)2009-10-17 03:25:22
      石屏县| 密山市| 太和县| 房山区| 夏津县| 石城县| 瓮安县| 克什克腾旗| 古浪县| 游戏| 洪洞县| 新密市| 贵阳市| 探索| 庐江县| 阳山县| 二手房| 太仆寺旗| 沂源县| 惠东县| 尼木县| 美姑县| 碌曲县| 加查县| 广河县| 边坝县| 峨眉山市| 金昌市| 会东县| 凤台县| 逊克县| 阳高县| 玉龙| 香港| 东明县| 文登市| 九台市| 衡水市| 景泰县| 岱山县| 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