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旖婷
摘 要:誠信是衡量一個社會道德水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也關系著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大局。當前,部分大學生存在誠信缺失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習、生活、經濟、就業(yè)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自身不夠信念堅定以及社會不良風氣與教育偏差的影響。加強家庭教育、改善學校教育、優(yōu)化社會信用環(huán)境、引導學生自律等都是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積極探索,能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
關鍵詞:誠信;誠信缺失;誠信教育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千百年來,一直被作為中華民族自身的行為規(guī)范和立德之本。誠信即以真誠之心,行信義之事?!罢\”和“信”都表現為誠實無欺、信守諾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近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平穩(wěn)快速發(fā)展,面對利益,如何堅守誠信變得尤為重要。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基本準則之一,也備受提倡。大學生是社會發(fā)展的新生力量,是推動社會前進的主力,因此,大學生的誠信關乎我國的未來。
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現實表現
(一)學習上的誠信缺失
考試作弊的情況不時出現。雖然各大高校都對考試作弊采取零容忍,處罰力度空前,凡有作弊上傳學信網終身跟隨,并加大了誠信考試的宣傳,在考前讓所有學生簽署誠信考試承諾書,但還有一些學生存在僥幸心理,考試作弊現象時有發(fā)生。
學術剽竊頻頻出現。一些大學生在課程論文、實踐報告、學年論文甚至畢業(yè)論文中,為了省時間、省精力,不去帶著問題思考,不主動查閱資料文獻,不做調查研究,僅僅用“復制+粘貼”的方式,將別人的研究成果直接據為己有,更有甚者直接把別人文章更換題目作為自己的成果,試圖取得高分。
(二)生活上的誠信缺失
有些大學生為人處事不夠真誠,通過各種編造的理由欺騙父母和老師以及同學朋友,信用意識非常淡漠。
(三)經濟上的誠信缺失
個別大學生為了取得貧困補助,不惜編造家庭情況,出具虛假的貧困證明,以博取老師和同學的同情。部分學生拖欠助學貸款,在畢業(yè)后不及時歸還助學貸款的本金和利息,變更手機號碼,使得催貸困難重重。還有極個別大學生惡意透支信用卡、拖欠費用,各種網貸、裸貸事件層出不窮,這些都與大學生的整體形象極不相稱。
(四)就業(yè)中的誠信缺失
近年,高校畢業(yè)生人數逐年上升,就業(yè)壓力非常大。面對嚴峻的就業(yè)形式,為了有更多的機會爭取到“好工作”,部分大學生在簡歷上造假:未擔任過任何職務的普通學生變成了學生會主席或者學生干部;成績單也隨意改動,掛科學生也可以成為年年拿獎學金的學霸;從未參加過社會實踐的學生,也可以成為經驗豐富的實習生。此外,學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yè)協(xié)議后,又面試到了更理想的單位,而任意違約。
二、大學生誠信危機的原因
(一)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
目前,假冒偽劣產品、虛假廣告、企業(yè)偷稅漏稅、拖欠賴賬等社會不良風氣對大學生的誠信都有一定的影響。大學生尚未完全進入社會,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他們在受到不良風氣的侵害時,由于經驗有限,往往不能很好地保護自己,反而受到不誠信行為的傷害,在遇到類似事件時不再誠信。
(二)教育偏差的影響
一直以來,中國傳統(tǒng)應試教育過度注重學生的分數,學校教育以專業(yè)知識教育為主,德育和美育一直都是輔助,或被忽略。再加上高校缺乏完善的失信懲罰機制,以至于針對大學生出現誠信缺失沒有什么懲罰措施。
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是“95后”,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把大部分的希望寄托在家里唯一的孩子身上,他們首先關心的是子女的學習成績,將來能否進入名校,找到好的工作等。其次他們關心的是子女的身體,是否健康等,對孩子的思想和心理較為忽略,或者認為無關緊要。這也使得一部分家長只看重學生學習成績,只關心子女吃穿,卻很少關注子女的思想品德。更有一些家長,他們本身就存在一些不誠信的行為,子女耳濡目染之后,認為這樣做是應該的、合理的,這些家長反而對孩子的誠信起到了反作用。
(三)學生自身原因
誠信缺失行為的出現,與大學生誠信意識淡薄、自我約束能力較弱、自身責任意識不強也有很大的關系。學生的自制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不高,對專業(yè)興趣不大,又受到獎學金、助學金、三好學生、入黨等利益的吸引,存在僥幸心理,為了利益不講究誠信,考試作弊、虛假簡歷等現象時有發(fā)生。
三、提高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
(一)加強家庭教育
每個人思想品德的形成都與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教育是每個人出生之后最先受到的教育,也是其耳濡目染、置身其中最長時間受到的教育,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大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性格品質的塑造等都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誠信觀念的形成、誠信行為的確立、誠信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通過多年的培養(yǎng)逐步形成的,需要長時間的引導和教育。
加強家庭教育,首先要改變家庭觀念,改變只注重孩子成績的觀念,注重孩子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讓他們樹立誠實善良的品德。同時,父母也要言傳身教,提升個人的品德修養(yǎng),以身作則,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
(二)改善學校教育
高校要成為學生誠信教育的主陣地,要改善教育教學的方式、改善教學的環(huán)境,不再把分數看成考查學生的唯一標準。高校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誠信制度,將各種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因素考慮進去,增加學生誠信缺失的成本,讓學生不再抱有僥幸心理,杜絕學生誠信缺失的可能性。同時,教師要從正面引導學生,利用多種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開展誠信教育,營造誠信氛圍,引發(fā)學生從根本上思考誠信的意義,寓教于樂,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優(yōu)化社會信用環(huán)境
所有人都生活在社會中,大學生也不例外。想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首先需要優(yōu)化整個社會的信用環(huán)境。只有當社會信用體系完善,違法違規(guī)的成本提高,樹立誠實守信的社會榜樣和行業(yè)標桿,營造全社會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才能逐步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和誠信觀念。
(四)引導學生自律
無論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還是社會環(huán)境的優(yōu)化,都是從外部來影響和改變大學生的,還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大學生自身的行為規(guī)范。首先,要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讓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誠信意識,從思想上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其次,要讓學生改掉身上不利于誠信的行為,確保行為上的誠信。再次,要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水平,讓他們分辨不誠信的行為,并自覺進行抵制。高校要不斷拓寬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方式,樹立誠信的榜樣,更新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激勵大學生樹立誠信意識,引導大學生做誠實的人、做誠信的事情。
參考文獻:
[1]唐杰.大學生誠信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l0.
[2]張廣磊.高校誠信教育現狀及對策[J].前沿,2012,(10).
[3]朱建軍,張超,吳晉.面向學生群體的高校誠信教育影響因素研究及對策[J].價值工程,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