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萊辛《瑪拉和丹恩歷險記》中的記憶書寫與歷史思考

      2018-04-13 06:18:38蕊,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瑪拉萊辛記憶

      李 蕊, 何 寧

      (1. 南京大學 外國語學院, 江蘇 南京 210093; 2. 山東大學(威海) 翻譯學院, 山東 威海 264209)

      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 1919—2013)在60多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著作等身,她大量的作品和多變的風格給讀者和評論家?guī)砹瞬煌拈喿x體驗和批評視角。1999年,萊辛發(fā)表長篇小說《瑪拉和丹恩歷險記》(MaraandDann:AnAdventure),這部帶有科幻色彩的作品以民間傳說的敘事方式講述了數(shù)千年后發(fā)生在地球上的故事。小說出版后并未引起評論界的廣泛關(guān)注。邁克爾·厄普丘奇(Michael Upchurch)在《紐約時報書評》中指出:“小說具有神話或民間故事的形式,但長度卻像史詩,因此令人感覺夸張、重復(fù),也缺少驚奇?!盵1]理查德·艾德爾(Richard Eder)認為:“作為預(yù)言,它比較有趣,但是卻缺少力量,完全缺乏夢想的技巧?!盵2]然而,也有評論家對這部小說作出了較高評價。朱迪斯·切特爾(Judith E. Chettle)在書評文章《生存的教訓》中寫道:“萊辛是仍然照亮心靈黑暗角落及她的人物生活時代的少數(shù)幾個作家之一,……她最近的小說《瑪拉和丹恩歷險記》就是把她和許多同時代男女小說家區(qū)別開來的典型。”[3]與國外波瀾不驚的接受情況相比,《瑪拉和丹恩歷險記》在國內(nèi)已引起了較多學者的關(guān)注。雖然舒?zhèn)ピ凇稄摹次鞣娇苹眯≌f史〉看多麗絲·萊辛的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一文中對這部小說評價不高,將其稱為“科幻童話”[4],王麗麗和嚴志軍等學者卻對此提出了不同意見。王麗麗在《多麗絲·萊辛研究》中較為詳細地分析了小說的多重主題,認為“只有超越類型解讀的誤區(qū)才能真正理解萊辛”[5]。嚴志軍在小說中譯本序言《神話與隱喻》中這樣評價:“讀《瑪拉和丹恩歷險記》,就仿佛在聆聽一位睿智的老人用一生的經(jīng)歷來探討人類的一個永恒主題:生命。”[6]序言1

      《瑪拉和丹恩歷險記》用豐富的想象力展開了一幅未來的沉重畫面:在又一個冰川紀來臨之后,地球南部一片干涸,北部為冰雪覆蓋。在艾弗里克洲(非洲的諧音),七歲的小女孩瑪拉和四歲的弟弟丹恩因莫洪迪王室家族的分崩瓦解而被迫改名換姓,背井離鄉(xiāng)。在一路向北的逃亡途中,他們經(jīng)歷了干旱、饑餓、疾病與戰(zhàn)爭。小說涉及了諸多主題,既有對環(huán)境惡化和地球生態(tài)等現(xiàn)實問題的關(guān)注,也有對種族仇恨和文化沖突的思考,還有對人類歷史和生存意義的探求。萊辛將故事背景設(shè)置在數(shù)千年后的未來,主人公用回憶建立起了過去和當下的聯(lián)系?,斃貞涍^去的生活以建構(gòu)自己的身份,并通過回憶歷史而獲取知識;丹恩卻由于過去的創(chuàng)傷而壓抑和逃避自己的記憶,并由此導致了人格的分裂;莫洪迪人中有專門的“記憶人”負責傳承家族歷史與知識,但他們最后對過去回憶的頑固堅守卻使他們變得愚昧僵化。記憶是貫穿整部小說的線索,它不但決定著主人公的成長,而且還承載著過去對當下的影響。

      萊辛在網(wǎng)上與讀者交流這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過程時曾說:“印刷術(shù)發(fā)明后的兩三百年里,我們就喪失了記憶力。在那之前我們把一切都記在腦子里,之后你就可以用筆記錄了。當然你還會遇到一些人,那些沒有受過教育的老頭和老婦人,他們還是用腦子記錄所有的事情,他們擁有我們遺失的那種記憶力?!盵7]通過小說中的記憶書寫,萊辛探索了記憶與個人身份建構(gòu)、記憶與歷史發(fā)展之間的復(fù)雜關(guān)系。

      一、 瑪拉:記憶的積極建構(gòu)者

      記憶作為人類的基本認知功能,是個體存儲信息并依據(jù)當前目標重建過去經(jīng)驗的一種認知能力。“記憶代表著個體對過去活動、感受、經(jīng)驗的印象積累,也是指引當前行為和認識的重要方法?!盵8]4瑪拉和丹恩的部族有一種父母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戲,叫“你看見了什么?”這是莫洪迪人世代流傳的一種教育方式?,斃浅O矚g這個游戲。通過向父母描述她的所見所聞,瑪拉學會了觀察、思考和回憶。柏拉圖認為:“探索也好,學習也罷,實際上總體說來就是回憶。”[9]莫洪迪人的記憶訓練使瑪拉自童年起便意識到了過去與當下的必然聯(lián)系,成為了積極主動的記憶主體。即使是在生死攸關(guān)的逃亡途中,瑪拉依然極力地回憶一切,努力地記住一切。在族人戴瑪?shù)膸椭?瑪拉和丹恩在敵對部落——石人村——艱難地生存了下來。在物質(zhì)生活極度匱乏的十年中,回憶成為瑪拉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八犚姾退伎嫉亩紒碜岳霞?來自‘你看見了什么?’這個游戲,來自戴瑪?shù)幕貞洝:孟襁@就是她生活的一切?!盵6]90

      為了逃避敵人的追殺,瑪拉和丹恩被迫忘記自己曾經(jīng)的名字,忘記自己的父母。然而,瑪拉卻一直沒有放棄對自己真實身份的探索。當她與不同種族的人一起逃往北方時,她“努力回憶著母親和父親的面容”[6]121,牢記他們的微笑與味道。“我們對自己的自我感,主要取決于我們覺得記住了自己往事的主觀體驗。”[10]20人具有一種確立適時身份的需求,對自我身份的渴望使得個人記憶不斷被激活。人類對自身的理解依賴于對往事經(jīng)歷的記憶。為了更好地理解我們自己是誰,我們必須以種種方式主動地尋求線索,以引起我們對往事的回憶。

      瑪拉不僅憑借記憶努力建構(gòu)自己的身份,她還以記憶為途徑獲取關(guān)于過去的歷史和知識。在石人村附近的小山上,“積累著一層層的居住空間、民族和年代”[6]68。瑪拉和戴瑪玩“你看見了什么?”的游戲時,她最喜歡講這座山,因為她總有新的發(fā)現(xiàn)?!懊鎸^去不同年代的烙印,想象著在此居住過的人們怎樣生活、建造房屋,地震又是如何摧毀城市的,……想著,想著,瑪拉有時會覺得渾身發(fā)涼,感到幾分恐懼。小女孩在如此漫長的時間畫卷面前感到茫然,如此的分量讓她無法承受?!盵6]69瑪拉在對歷史遺跡的觀察中建構(gòu)自己對過去世界的理解與認知。瑪拉對知識具有強烈的渴望。她迫切地要求上學,急于成為“記憶人”以保存和傳承過去的知識。當瑪拉最終到達莫洪迪人保存人類歷史的中心博物館時,瑪拉的求知欲得到了極大地滿足?!八X得自己的大腦在迅速擴充,甚至覺得每次呼吸時都吸入了新思想?!盵6]474她一連幾天都待在博物館里,過去成長過程中從遺址和他人那里獲得的知識碎片漸漸地在博物館的連續(xù)性中形成一個整體,瑪拉在自己積極的記憶活動中形成了對知識的整體把握。記憶是獲得知識的中介,沒有記憶,比較、想象、推理等都無法實現(xiàn)。正因為有了記憶,瑪拉才能不斷地積累與運用經(jīng)驗。記憶保證了心理活動的前后統(tǒng)一與連續(xù)不斷,進而形成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通過記憶,瑪拉豐富了知識,提高了認知能力,也形成了成熟的個性與心理。

      記憶不僅是一種個體認知現(xiàn)象,它還是“個體與個體、個體與文化間互動關(guān)系以及個體作為社會成員和歷史推動者的社會本質(zhì)結(jié)構(gòu)”[8]167?,斃瓕τ洃浀姆e極建構(gòu)不但體現(xiàn)在自我對記憶的留存,還表現(xiàn)在她對他人進行的記憶講述與分享。莫里斯·哈布瓦赫認為,回憶是在與他人交流中建構(gòu)的。從語言符號表征來看,記憶從心理實在到經(jīng)驗活動,需要借助“被言說”和“被表達”,才能使之成為一種確定的形式而為我們所認識。再現(xiàn)記憶或表述記憶最自覺、最主動的方式是語言行為。在小說中,瑪拉一直在向他人講述她的個人經(jīng)歷。她向戴瑪傾述她逃亡路上的危險;她在切洛普斯城回憶她一路北上的所見所聞;她向沙比斯將軍與士兵講述她的離奇經(jīng)歷;她與比爾瑪妓院中的姑娘們分享她的成長故事。在一次次敘述中,瑪拉的記憶得以表征。這種表征是關(guān)于記憶的陳述,因其并非靜止和固定,必然會在過去與現(xiàn)實之間逡巡往返,不斷地被打破重組,不斷地有部分內(nèi)容被摒棄掉,又有新的內(nèi)容補充進來?,斃虼鳜?shù)膬A訴是為了疏導自己的恐懼,她在切洛普斯城的講述是為了知識的保存,她在士兵面前的演講是為將士們提供敵軍的情況,她在妓院的分享是為了和他人建立友情與信任?,斃軌蚋鶕?jù)不同的情況調(diào)整回憶的內(nèi)容,既保護自己又幫助他人。在對記憶的選擇與重構(gòu)過程中,記憶脫離了昏暗繁雜的個人心理領(lǐng)域,以語言的表述上升到明晰的現(xiàn)實世界,成為可供認知、交流和建構(gòu)的文化現(xiàn)象。

      瑪拉是一個積極的記憶建構(gòu)者。她不僅以記憶追尋自己的身份,獲取歷史的知識,她還以記憶的講述連接過去與當下,建立與他人的和諧關(guān)系。在對記憶的積極建構(gòu)與重構(gòu)過程中,瑪拉使自我人格得以健全發(fā)展,在自己獲得知識與理性的同時,還幫助他人拓展了眼界與能力。

      二、 丹恩:記憶的冷酷拒斥者

      小說中的另一位主人公丹恩在成長過程中同樣受到了記憶的深刻影響,但與姐姐瑪拉不同,丹恩由于不能擺脫過去創(chuàng)傷的陰影,進而無法接受和面對個人的歷史記憶。

      在部族村落被人襲擊的晚上,兩個長得非常相像的兄弟對瑪拉和丹恩做出了完全不同的舉動。哥哥威脅和虐待瑪拉和丹恩,而弟弟對他們卻非常友好和氣。四歲的丹恩由于年幼,無法辨別區(qū)分兄弟二人的邪惡與善良,從此在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深的創(chuàng)傷,任何長相相像的兩個人都會觸動丹恩的內(nèi)心,使他憤怒和發(fā)瘋。在《創(chuàng)傷:探索記憶》(Trauma:ExplorationsinMemory)中,凱西·卡露絲(Cathy Caruth)指出:創(chuàng)傷并不是無意識的癥狀而是歷史的癥狀。創(chuàng)傷經(jīng)驗尚未被個體消化,因此不能以記憶或敘述的形式所擁有。創(chuàng)傷代表了一種縈繞不去的模式,“受到創(chuàng)傷準確的說就是被一個意象或一個事件所控制”[11]。在丹恩十歲那年,兩個面貌相似的路人再一次引起了丹恩的驚恐。丹恩并不知道為什么長相一樣的人會令他恐懼,“他的腦海里有一扇可以將往事迅速關(guān)閉在外的門,他所知道的是……,那些長相相同的人一直像幽靈一樣跟著他,為難他,恐嚇他”[6]75。出于本能的自我保護,丹恩拒絕回憶,排斥回憶帶給他的恐懼感。

      丹恩被壓抑的創(chuàng)傷記憶使他無法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他會突然地發(fā)怒、打架或逃跑,他的行為舉止甚至讓瑪拉都感到害怕。在切洛普斯城,丹恩再一次逃跑。在城中一座廢棄的高樓中,他吸毒、自戕、殺人,當最終被人發(fā)現(xiàn)時,丹恩“整個人都在潰爛,病得皮包骨頭”[6]228。當瑪拉詢問他高樓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時,丹恩“不愿去翻開那真實而又痛苦的回憶”[6]235。他明確地告訴瑪拉:“我討厭回憶那段日子。”[6]263丹恩在努力壓制痛苦的回憶。 “壓抑是一個防御過程,其主要功能是保護自我使之不受危險心理內(nèi)容的威脅?!盵10]247然而壓抑不是抹除記憶,它只是使創(chuàng)傷經(jīng)驗難以在意識中被回憶起來。創(chuàng)傷記憶隱藏在潛意識層面,并與創(chuàng)傷發(fā)生時主體的人格狀態(tài)產(chǎn)生認同,進而導致多重人格的出現(xiàn)。在經(jīng)歷了這一次噩夢般的劫難后,丹恩的人格徹底分裂了。當?shù)ざ髟噲D講述在高樓度過的那段日子時,“他變得像個小孩子,用孩子般的口氣講話”[6]235;當?shù)ざ髌届o下來時,他“神志清醒卻悶悶不樂”,“目光也總是游移不定,就好像正試圖游離黑色的夢境一般”[6]235-236。多年來一直處于隱伏狀態(tài)的創(chuàng)傷恐懼在丹恩面臨新的創(chuàng)傷壓力時重新復(fù)活。丹恩被壓抑的記憶郁積在潛意識之中,當他處于與創(chuàng)傷情境類似的環(huán)境中時,這些記憶便被釋放出來,使丹恩成為另一個自己。

      丹恩的成長一直受到創(chuàng)傷記憶的困擾。即使在丹恩成為一名將軍后,他還是無法坦然面對和接受過去所受到的傷害。萊辛通過瑪拉的眼睛,為讀者展示了丹恩典型的多重人格?!八?瑪拉)不知道這該算是個新丹恩,還是真實的丹恩——是她的敵人還是她的朋友?一個人怎么可能變得根本就不像他自己呢……?!盵6]376丹恩對記憶的壓制與拒斥不但傷害了自己,更傷害了他唯一的親人——姐姐瑪拉。在比爾瑪?shù)馁€場里,丹恩在巨大的壓力下再次迷失了心智,他甚至不惜把瑪拉作為抵押而贏回本錢。根據(jù)夏克特的理論,“當某一人格的身份以及與其相關(guān)聯(lián)的一套記憶被打開時,某些或所有其他人格身份及其記憶便被關(guān)閉了。不同的經(jīng)驗叢被相互解離”[10]252。當?shù)ざ骼淇釟埲痰娜烁癖会尫艜r,那個深深依戀姐姐的丹恩便消失了。丹恩的多重人格使姐弟兩人本就充滿艱辛的逃亡之路雪上加霜。丹恩一次次毫無先兆的逃跑和失蹤給瑪拉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然而,隨著小說的發(fā)展,丹恩卻已悄然發(fā)生了改變。漸漸地,丹恩開始向瑪拉坦言他的恐懼,并向瑪拉保證“我永遠也不會再次感受那樣的恐懼了”[6]454。在小說的結(jié)尾處,萊辛更是讓讀者看到了希望。當瑪拉和丹恩最終與沙比斯等人會合時,是丹恩承擔起了回憶的任務(wù),他開始向人們講述自己的故事?!盎謴?fù)記憶能夠使曾經(jīng)分裂和無法應(yīng)付創(chuàng)傷的人成為統(tǒng)一的人?!盵12]在對個人歷史的闡釋過程中,那些令丹恩恐懼的事件、沉重的打擊等極端的情感體驗和人生震蕩被丹恩接受、理解并納入到連貫的、可以被敘述的故事中。從中,丹恩可以重新領(lǐng)悟人生的意義。對歷史的消極逃避只會帶來人格的畸形發(fā)展,而只有接受歷史的客觀現(xiàn)實,克服記憶創(chuàng)傷,才能獲得健全的人格與人性。

      三、 記憶人:記憶的頑固堅守者

      在《瑪拉和丹恩歷險記》中,萊辛塑造了一個特殊的群體:記憶人。他們是莫洪迪部落中被篩選出來,具有強大記憶力的人。這些記憶人“不僅僅去記憶,而且要進行書面記載。他們決定保留全世界的歷史資料……”[6]202。莫洪迪人“知道保存過去的重要性”[6]203,但是,他們對歷史不知變通的僵化思想也在故事中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萊辛對記憶人的多角度描寫表明了作者對歷史的復(fù)雜態(tài)度。

      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在《歷史與記憶》(HistoryandMemory)中指出:“在沒有文字的社會里,有專門的記憶專家和記憶人,他們便是系譜學家、王室典制學者、宮廷歷史學家、民俗學家等?!盵13]63記憶人代表社會的記憶,他們既是客觀歷史,也是意識形態(tài)歷史的保管人。人類學家安德烈·勒魯瓦-古朗(André Leroi-Gourhan)認為:“在傳統(tǒng)人性中,(記憶人)對維系群體的凝聚力是非常重要的。”[13]63萊辛將瑪拉與丹恩的歷險故事設(shè)置在數(shù)千年后,然而此時的人類社會卻與千年前的原始社會如此雷同。經(jīng)歷過科技的高度發(fā)展后,未來社會的人類依然需要依靠自身的記憶能力保存與傳承歷史,萊辛對記憶的重視與信任可見一斑。

      撫養(yǎng)瑪拉和丹恩長大的戴瑪就是一位記憶人,這位老人在瑪拉和丹恩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戴瑪在最危急的關(guān)頭收留了姐弟二人,并克服各種困難將二人撫養(yǎng)長大,為莫洪迪王室血脈的傳承做出了巨大貢獻。其次,作為記憶人,戴瑪向瑪拉傳授了她所知道的歷史知識。戴瑪給瑪拉講述莫洪迪人的家族歷史,向瑪拉描繪她所了解的幾千年前人類歷史,她還堅持和瑪拉玩“你看見了什么?”的游戲,所有這些都構(gòu)成了瑪拉對世界最初的認知。最后,戴瑪所收集和珍藏的過去的物品為瑪拉和丹恩提供了逃亡路上的生存保證,那些“金幣后來一次又一次地救了他們的命”[6]96。然而,萊辛對戴瑪?shù)纳矸葸€有更為深刻的思考。戴瑪精心保存了一箱過去莫洪迪人穿的衣物。這些柔軟的衣服由棉麻或蠶絲制成,需要細心的保護,但卻再也無法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穿著使用。即使這樣,戴瑪依然堅持保留這些東西,甚至在和瑪拉談?wù)撨@些衣服時哽咽流淚。在瑪拉看來,戴瑪如此的舉動很是可笑。憑借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萊辛通過瑪拉的視角表達了她對頑固地執(zhí)著于過去無用之物的歷史態(tài)度的批判?!斑@些剩余物使我們想起的不是那些曾經(jīng)使它們具有活力的生命,甚至也不是生命的碎裂。因為當一個人的記憶和他的過去被削減為他們的附屬物的碎屑時,生命本身的記憶就丟失了?!盵14]最終,在瑪拉和丹恩開始新的歷程之際,戴瑪只能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如果說萊辛對戴瑪?shù)呐惺菧睾投竦?那么她在小說最后部分對莫洪迪人中心博物館的守護人的諷刺便是犀利而直接的。費利克斯和費利薩夫婦一直在中心博物館等候著瑪拉和丹恩的到來。他們不顧外面世界的艱難險惡,將自己封閉在高墻內(nèi)過著自欺欺人的優(yōu)雅生活。身處博物館的瑪拉看到“這里的人有的只是對權(quán)威的盲從”[6]458。對過去歷史的堅持已經(jīng)讓費利克斯和費利薩喪失了理智,他們不顧亂倫的禁忌與災(zāi)難性的后果而一心妄想著回到莫洪迪人過去的輝煌時代。

      在小說中,費利克斯和費利薩管理的博物館是一個復(fù)雜多意的象征。一方面,博物館保存了大量的歷史資料,為瑪拉了解歷史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博物館已破敗不堪,很多展品都是粗糙的復(fù)制品。對歷史將要消失的恐懼導致了費利克斯和費利薩對每一件事物的執(zhí)著和不加鑒別的保存。“記憶被專心致志的收集剩余物、證詞、文件、形象——一種無止境增加的檔案建構(gòu)所替代?!盵15]作為一種現(xiàn)代機構(gòu)和現(xiàn)代建筑,博物館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替代了過去教堂和祠堂所具有的歷史記憶、群體認同與文化交流的功能。博物館這一記憶現(xiàn)場將人類的回憶與思維延續(xù)到漫長而遙遠的過去時空之中,是人類收藏歷史的記憶憑證。然而,保存和傳承關(guān)于過去、關(guān)于群體的正確記憶,并非一件易事。法國歷史學家皮埃爾·諾拉(Pierre Nora)認為:“依賴檔案的痕跡并不能使回憶變得更容易,因為剩余物質(zhì)的倉庫壓制了人們吸收和回憶它的內(nèi)容的嘗試?!盵16]大量的復(fù)制品使人的記憶失去了生命力與主動性。歷史從來就不是一個神殿。歷史在收藏人類榮光的同時也留下了無數(shù)的廢墟和無用的垃圾。面對歷史遺產(chǎn),人類必須學會作出取舍。費利克斯和費利薩僵死的歷史觀正如博物館中那些毫無生命感的展品一樣,面臨著最終的灰飛煙滅。

      “記憶不但是對事物或事件本身的再認或回憶,更是對事物之間關(guān)系的一種把握和重構(gòu)。”[8]66記憶是在所從事的各種歷史活動基礎(chǔ)之上心靈與世界的共同生成。記憶與歷史都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去的歷史固然對我們具有教育意義與借鑒價值,但如果不知變通地執(zhí)著于過去,那么歷史與關(guān)于歷史的記憶必然會束縛人的發(fā)展,導致思想的愚昧與僵化。

      四、 結(jié) 語

      《瑪拉和丹恩歷險記》這部科幻小說展現(xiàn)了萊辛對身處高科技時代的人們未來記憶能力的深刻考量,同時也包含了作者對于歷史發(fā)展的復(fù)雜理解。

      作為人文主義作家,萊辛把文學和歷史作為兩類最重要的學科加以強調(diào)。她認為,只有了解歷史,才能“學會怎樣看待我們自己和我們的社會”[17]??v觀萊辛的小說創(chuàng)作,歷史意識始終貫穿其中,從早期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到中后期的科幻小說,作者對時代的記錄與理解融入了文本的各個層次。國內(nèi)外的萊辛研究表明,萊辛的歷史觀是一個繁復(fù)交錯的動態(tài)思考模式。一方面,萊辛相信人類歷史發(fā)展的總體趨勢是線性的、進步的;另一方面,萊辛看到了歷史發(fā)展過程的循環(huán)往復(fù),認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而出現(xiàn)暫時的停滯,甚至倒退。值得注意的是,萊辛認為,這些歷史的循環(huán)并不是簡單地回到過去,而是伴隨著人們認識深度的變化。

      《瑪拉和丹恩歷險記》雖然將故事置于數(shù)千年后的世界,但讀者看到的卻是如史前般的荒涼與落后。時間的斷裂與空間的錯置形成了小說的中心張力。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以個體記憶與集體記憶為媒介,呈現(xiàn)給讀者一幅廣闊而完整的世界圖景。記憶是人類認識自己和世界的起點,它建立起了人與特定時空的最本質(zhì)的聯(lián)系。人類的記憶行為至關(guān)重要。它塑造個人、建構(gòu)文化、傳承歷史。在《瑪拉和丹恩歷險記》中,記憶是故事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在回憶個人的成長經(jīng)驗中,個人得以實現(xiàn)自我的歷史定位。同時,歷史以記憶為載體,穿越時空阻隔,引導人們理解當下,預(yù)測未來。歷史的線性進化與循環(huán)發(fā)展構(gòu)成了小說獨特的歷史空間。在故事里諸多人物的記憶活動中,人類對歷史的理解漸漸深入。對于萊辛來說,歷史是不斷向前的,但前進途中的逡巡往復(fù)亦是不可避免的。人類唯有不斷回憶歷史,反思當下,以史為鑒,方能認識自我,達到未來。

      :

      [ 1 ] Upchurch M. Back to Ifrik[J].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1999(1):10.

      [ 2 ] Eder R. Conjuring a Tense Future, Imperfectly[J]. Los Angeles Times, 1999(1):1.

      [ 3 ] Chettle J E. Lessons in Survival[J]. World & I, 1999,14(5):246-247.

      [ 4 ] 舒?zhèn)? 從《西方科幻小說史》看多麗絲·萊辛的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J]. 當代外國文學, 2008(3):80.

      [ 5 ] 王麗麗. 多麗絲·萊辛研究[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406.

      [ 6 ] 多麗絲·萊辛. 瑪拉和丹恩歷險記[M]. 苗爭芝,陳穎,譯. 南京:譯林出版社, 2007.

      [ 7 ] 多麗絲·萊辛. 心靈的對話: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絲·萊辛訪談錄[M]. 焦小婷,趙琳婭,譯. 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 2014:80.

      [ 8 ] 白潔. 記憶哲學[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4.

      [ 9 ] 柏拉圖. 柏拉圖全集(第1卷)[M]. 王曉朝,譯.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81.

      [10] 丹尼爾·夏克特. 找尋逝去的自我——大腦、心靈和往事的回憶[M]. 高申春,譯.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1.

      [11] Caruth C. Trauma: Explorations in Memory[M].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5:5.

      [12] 朱麗葉·米切爾. 記憶與精神分析[M]∥帕特里夏·法拉,卡拉琳·帕特森. 劍橋年度主題講座:記憶. 戶曉輝,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 2006:97.

      [13] 雅克·勒高夫. 歷史與記憶[M]. 方仁杰,倪復(fù)生,譯.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

      [14] Young J E. The Texture of Memory: Holocaust Memorials and Their Meaning[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3:132.

      [15] 安妮·懷特海德. 創(chuàng)傷小說[M]. 李敏,譯. 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 2011:86.

      [16] Nora P. Realms of Memory: Rethinking the French Past[M]. trans. Kritzman L 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8:13.

      [17] Lessing D. Prisons We Choose to Live Inside[M].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7:71.

      猜你喜歡
      瑪拉萊辛記憶
      安娜·露易莎·阿瑪拉爾詩選
      散文詩(2021年24期)2021-12-05 09:12:44
      請坐在我旁邊
      記憶中的他們
      兒時的記憶(四)
      兒時的記憶(四)
      記憶翻新
      海外文摘(2016年4期)2016-04-15 22:28:55
      萊辛對民族戲劇的認識與盧梭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
      馬來西亞瑪拉工藝大學學生漢字學習情況分析
      美人志
      看世界(2013年9期)2013-05-09 19:43:04
      门源| 金昌市| 剑阁县| 绥棱县| 芦溪县| 韩城市| 冀州市| 河池市| 南汇区| 洛阳市| 盖州市| 芒康县| 东阳市| 竹溪县| 锡林郭勒盟| 阿克陶县| 徐水县| 钟祥市| 黄冈市| 五常市| 清水县| 云南省| 巧家县| 合川市| 耒阳市| 高尔夫| 厦门市| 寿光市| 铅山县| 招远市| 宝应县| 报价| 牙克石市| 宁化县| 青神县| 舞阳县| 商水县| 织金县| 宁德市| 兴海县| 郸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