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金
【摘 要】近年研究表明,約70%左右的腦卒中患者能夠安全度過急性期,但存活的腦卒中患者常會遺留運動、言語、認知等功能障礙,表現為肢體的癱瘦、失語、認知功能障礙,偏癱是最常見的功能缺陷之一。這些神經功能的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個人造成痛苦,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如何促進腦卒中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復,并盡快回歸社會是擺在醫(yī)務人員及全社會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運動想象訓練;腦卒中;康復治療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8-0186-02
腦卒中發(fā)病率、病死率、致殘率及復發(fā)率均高,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腦卒中急性期病死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該病致殘率仍居高不下,甚至有逐年增高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社會及家庭負擔。傳統(tǒng)的偏癱康復治療包括肢體的功能訓練、針灸、推拿、電刺激治療等,近年來一些新的康復治療技術應用于臨床,其中運動想象訓練被認為是一種很有潛力的康復技術,它既可以發(fā)揮腦卒中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又操作較方便,是腦卒中偏癱康復治療的新進展之一?,F就運動想象訓練治療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康復的臨床研究現狀及其機制研究進展等綜述如下。
1 運動想象訓練對于腦卒中患者的作用
運動想象訓練可明顯地促進運動員對新技巧的學習,研究表明運動想象訓練可提高籃球罰球、游泳起跳、標槍投擲、武術、跳高、體操等項目的運動成績,對于學習這些運動技能具有積極作用。20 世紀90 年代初運動想象技術開始逐步應用于腦卒中患者,近年來研究發(fā)現運動想象訓練可改善腦卒中偏癱患者的運動功能,作為激活運動網絡的一種手段,它適用于腦卒中的任何階段。腦卒中后當患者大腦皮質或傳導束受到損傷,出現運動障礙時,通過長期不斷的訓練,可實現大腦的可塑性,從而運動功能得以恢復。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高低取決于癱瘓肢體功能恢復的程度。腦卒中康復治療包括物理治療、作業(yè)療法、言語治療、心理治療、矯形器的應用及傳統(tǒng)康復治療等多種方法。目前現有的證據不足以證實哪種康復療法對患者的運動功能改善優(yōu)于其他的康復療法,臨床中多結合不同療法的優(yōu)點和患者的狀況,綜合多種療法,提供早期、足量、任務具體的、多感覺刺激的康復干預。
2 康復訓練方式
2.1 運動療法
是通過人體主動、被動肌肉和關節(jié)運動,達到防治疾病、促進機體功能恢復所應用的治療方法。運動療法是治療腦卒中偏癱的一個重要手段,可促進正常運動而抑制異常運動,對降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降低患者的殘疾都有重要意義。采取早期運動療法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進行功能恢復,相較于常規(guī)單純的藥物治療,在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和神經恢復等方面的效果更為顯著。強制性運動療法可以改善運動功能和提高手臂運動的活動,對手臂運動的活動有持久的影響,能明顯促進急性腦卒中偏癱上肢功能障礙的恢復。早期一般是保持良好的功能位,重視患側的刺激、床上運動訓練,恢復期訓練一般包括轉移動作訓練、坐位訓練、站立訓練、步行和實用步行訓練、平衡共濟訓練、日常生活活動訓練等。運動療法的訓練項目選擇應根據患者自身情況、評定結果、目標設計等方面進行科學選擇,過高、過多、過亂或過低都達不到康復治療目的,還可能誘發(fā)或加重痙攣。
2.2 鏡像療法
鏡像療法又稱鏡像視覺反饋療法或平面鏡療法,現多應用于單側肢體受累的患者,其原理是視覺反饋。鏡像療法涉及動作觀察、運動想象、模仿學習等諸多過程,可通過幻想提高患手的存在意識,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鏡像療法在提高運動功能方面療效較好。鏡像療法和其他干預療法相比,在運動功能的改善方面有顯著的療效,但是運動功能受控制干預類型的影響。鏡像療法作為神經科學康復的一個新療法,其在康復治療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其在運功功能障礙中的治療方案有待進一步研究,希望能開展大樣本、多中心的隨機對照實驗來進一步明確其作用機制,進而制定應用方案。
2.3 運動想象療法
運動想象療法起初廣泛應用于體育領域,后來根據神經影像學的研究結果應用于腦卒中的康復中。有關原理最有力的解釋是心理神經肌肉理論。在常規(guī)康復治療的基礎上增用運動想象與單純常規(guī)康復治療效果比較,結果顯示增用運動想象取得較好的效果。運動想象療法結合常規(guī)腦卒中康復治療6個月后患者的上肢動作研究量表的評分有所提高,患者上肢運動功能有所改善。運動想象療法多用于腦卒中后認知功能良好的患者,且只能作為康復治療的輔助療法。鑒于不同患者期望的不同,應用時可能會導致急于求成的患者痙攣加重,因此,需要更深入研究來規(guī)范其使用。
3 運動想象能力的評估
運動想象能力較好的患者則訓練效果也會較好。由于其評定時對被試者的運動能力要求較高,每個被試者先要實際完成一遍動作,然后再想象完成一遍動作,因此對于有運動功能障礙的腦卒中患者評定會有一定難度。新的評估方法是動覺和視覺運動想象問卷,該問卷對被試者的運動能力要求不高,故對健康人和運動障礙患者均適用。做KVIQ-20 評定時需讓受試者完成20 項共10 個動作的動覺和視覺想象,分別對想象的難易程度和想象的清晰程度進行打分,動覺想象和視覺想象評分各分為5 級,最高5 分表示想象該動作時很容易也很清晰,最低1分表示無法完成該動作的想象,即完全想象不出來。KVIQ-20 評估的10 個想象動作包括頸部屈曲伸展、腰部屈曲伸展、雙側的聳肩、健側或患側肩的屈曲、健側或患側肘的屈曲、健側或患側手的對指、健側或患側膝的伸展、健側或患側髖的外展、健側或患側足的背屈點地、健側或患側足的外翻。要求受試者先實際盡力做一下這些運動,體會本體動作的感覺,然后再分別用動覺想象和視覺想象做同樣的動作,完成后進行自我打分,總分共170 分,其中動覺想象占85 分,視覺想象占85 分。有運動障礙的患者如果其對某項活動的想象體驗越深,其運動想象的能力會越強,則KVIQ-20 評分也會越高,想象訓練的效果會越好??梢姡\動想象能力對于想象訓練的效果有一定的影響。
4 結語
運動想象訓練不需要特殊場地、特殊昂貴的設備,且不依賴于患者的殘存運動功能,投入的成本少,操作較簡單,入選標準也低,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地發(fā)揮腦卒中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可應用于腦卒中康復的各個階段。雖然已有的研究證明運動想象療法對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有效,但各種研究的治療方案尚不統(tǒng)一,種干預措施可以作為常規(guī)做法,或可取代其他技術,因此在臨床醫(yī)療中要求應用多技術組合的綜合訓練方式對腦卒中偏癱肢體進行康復治療,使患者全面康復,盡早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1]吉沛,李耀揚,國華.運動療法對腦卒中后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效果[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4,15(4):35-36.
[2]張通.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2011 完全版)[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4):3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