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霞
【摘要】英語繪本在小學英語教學有重要影響,教師只有利用好繪本資源才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然而,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教師對英語繪本的特點認識不到位。對小學英語教學繪本利用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給出相關解決途徑,旨在幫助我國小學英語教學更進一步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 英語繪本 利用
1.教師對英語繪本的特點認識不到位。大部分教師都明白繪本教學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進行主動式英語學習,促進閱讀能力提升。但是,這些教師往往對于英語繪本教學特點的認識還在于表面,因為對小學英語繪本的特點認識不到位,目前主要表現(xiàn)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在課堂中利用繪本資源進行教學,但是用的仍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忽略了繪本教學的特點,沒有達到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目的。另一種是,教師在課堂上用的是普通教材,將英語繪本當作課外學習資源,在課下讓學生進行閱讀,從而幫助學生增加閱讀量。雖然后一種達到了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目的,但是卻又忽略了教師在教學中的指導地位,容易讓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彎路。
2.教師沒有繪本教學的理念與方法。在新課改中要求小學生能在圖片的幫助下理解、讀懂并講述故事,能演一些簡單的故事唱一些簡單的英語歌謠。這就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在繪本教學中掌握一定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由于我國將繪本教學模式引入學校的時間較短,在這方面還不夠成熟,所以會有教師沒有掌握繪本教學的理念和方法的情況出現(xiàn)。一些教師對于繪本教學的概念和思想都不明確,教學方法就更不成熟了。教師缺乏相關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思維,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就更不必提了。
3.對繪本教學的研究不夠深入。在進行過繪本教學的教師中,有一些教師對于教學中的問題進行過分析和研究,但是這些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在于課堂教學策略,這反映出了教師在繪本教學的研究沒有深入。
由于繪本教學的引入時間較晚,在這一方面的研究與其他教學模式相比也相對不成熟,加上一部分教師沒有真正明白繪本教學的意義和價值,所以在繪本教學方面的研究比較淺顯。
1.以學生為主體,選擇合適的繪本資源。因為小學生所處年齡階段比較小,所以對于過深的事情不能理解,所以在選擇繪本的時候要本著通俗易懂、接近生活、能夠提高英語水平的原則,這種英語繪本小學生才能讀懂,才能提高興趣,才能將注意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
2.適當?shù)娜诤辖滩暮屠L本。選擇合適的繪本資源后,要將繪本與教材進行融合。選擇適合小學生的英語繪本中包含了小學生方方面面的教育,如生活常識、環(huán)保知識、禮儀知識等,將這些繪本在教材中適當?shù)娜诤线M來,不但能讓學生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生,提高英語水平,還能幫助學生在其他方面有所提升,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提升。兩者的相互融合,對學生的思維模式、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幫助,所以,要適當?shù)膶烧哌M行融合。
3.加深教師對英語繪本特點的認識。因為教師只有真正全面認識到英語繪本的特點后,才能運用適當?shù)?、有效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所以,加強教師對繪本特點的認識,讓教師明白繪本在教學中的意義和價值,是讓繪本教學有效的基礎。
繪本教學是將文字和圖片進行結(jié)合,幫助學生進行文字的理解。在繪本教學中,學生通過對圖片的觀察,進行對文字方面的理解,然后通過進行課堂活動對故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幫助了學生了解了英國的語言技巧和文化。
4.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在高質(zhì)量教學中,互動教學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要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鍛煉其思維能力。教師在利用繪本資源的優(yōu)勢,增進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繪本資源進行自主閱讀,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也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后提出問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們進行自我解答。
5.推進學生英語閱讀的積極體驗。在進行英語繪本教學時,要結(jié)合小學生的特點,抓住他們的興趣愛好,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們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們熱愛學習英語,愿意進行英語繪本的閱讀,從而提高學生在閱讀方面的水平和能力。讓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也是提高學生積極性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后進行小組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繪本教學是新的教學模式,這方面存在許多問題,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發(fā)生,教師要選擇合適的繪本資源,將教材與繪本進行融合,并加深對繪本的特點的認識,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推進學生的積極性。這樣以來,繪本資源就能有效的在小學生英語水平方面上起積極作用。當然,在英語繪本資源利用的方法和理念上,教師仍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幫助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
[1]謝江燕.借力打力 巧用繪本——小學英語教學中繪本資源的利用探究[J].學周刊,2017,(19) :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