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忠浩
原詩
《敕賜百官櫻桃》
王維芙蓉闕下會干官,紫禁朱櫻出上闌。才是寢園春薦后,非關御苑鳥銜殘。歸鞍競帶青絲籠,中使頻傾赤玉盤。飽食不須愁內(nèi)熱,大官還有蔗漿寒。
唐玄宗時期,宮苑櫻桃成熟,皇帝會聚百官,并賜予櫻桃,為此王維寫下《敕賜百官櫻桃》一詩。詩中“飽食不須愁內(nèi)熱,大官還有蔗漿寒”一句,意思是百官可以放心飽食,不必擔心因櫻桃性熱而“上火”,因為在賜食櫻桃之后,還會派大官(主宮廷膳食的官職)送上甘蔗汁以敗熱降火。此詩句揭示了甘蔗和櫻桃的寒熱屬性。
說健康
·食物的寒熱屬性分類清代醫(yī)著《本草求真》說,食物入口,同藥物治病的機制一樣,若與人體臟腑相合,則可以起到預防保健、促進疾病康復的作用;若與臟腑不合,則可能不利于身體健康或加重病情。食物有寒、熱、溫、涼、平的不同性質(zhì),這也是中醫(yī)營養(yǎng)學的一個顯著特點。
凡屬寒性或涼性的食物,同具有寒、涼性質(zhì)的藥物一樣,食后能起到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如遇熱證或在炎熱的夏季,可以適當多用,如谷物中的小米、高梁米、大麥、薏苡仁等。
凡屬熱性或溫性的食物,也同具有溫、熱性質(zhì)的藥物一樣,食后能起到溫中、補虛、祛寒的作用,適合寒證、虛證或寒冷的地域和季節(jié),如肉食中的羊肉、黃牛肉等。
除寒涼、溫熱之外,還有許多性質(zhì)平和的食物,可以經(jīng)常食用,由于功效歸經(jīng)不同,又分別具有健脾、開胃、益腎等作用,如粳米、大豆、山藥等。
·辨別食物寒熱屬性的竅門一般情況下,可從食物的顏色、味道、生長環(huán)境等幾方面來看。
從顏色來看,多數(shù)綠色食物性質(zhì)偏寒涼,如綠豆、黃瓜、獼猴桃等:而顏色偏紅的食物多性質(zhì)溫熱,如辣椒、紅棗、石榴等。
從味道來看,辛辣之物多屬溫熱,如蔥、蒜、生姜等;而苦味食物大多偏寒涼,如苦瓜、苦菜等。
從生長環(huán)境來看,喜陰或水生植物多偏寒涼,如蘑菇、木耳、蓮藕、海帶等;而一些生長在高地或向陽的植物多偏溫熱,如葵花籽、栗子等。
所謂“入腹則知其性”,食物的寒熱屬性,是幾千年來由人們的實踐經(jīng)驗得來的。性平的食物一年四季都可食用。性溫的食物除夏季適當少食外,其他季節(jié)也都可食用。性涼的食物則夏季可經(jīng)常食用,而性寒、性熱的食物一般不宜常食或一次食用過多。除了食物本身的寒熱屬性,食材搭配也尤其重要。如生姜、黃酒佐螃蟹,可祛除蟹肉之寒性。經(jīng)過合理的搭配,一般除大寒大熱的食物外,偏于溫熱或寒涼的食物,常人食之也無大礙,當然體質(zhì)特殊者還應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