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存家
摘 要:所謂養(yǎng)成教育就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僅包括學習習慣,還包括語言習慣、思維習慣及道德品質(zhì)等等,而這些習慣是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加強孩子的道德培養(yǎng),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加強對養(yǎng)成教育的培訓。結(jié)合教學工作經(jīng)驗,就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的培養(yǎng)進行了簡要探討。
關(guān)鍵詞:習慣養(yǎng)成教育;小學生;人性化
教育的目標是育人,使人不僅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較高的道德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使人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種習慣貫穿于人們在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中,可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至關(guān)重要。在現(xiàn)時期的小學階段,尤其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孩子的年齡比較小,對于社會的接觸比較少,孩子的可塑性較強,此時教師加以適當?shù)囊龑?dǎo)及培養(yǎng),便于孩子形成較好的行為習慣。如給學生講解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行為準則,讓學生對學校制度有個大體了解,但從總體上來說,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對事物的認識和領(lǐng)會不深刻,在實施中動作行為不規(guī)范,這就更需要老師適時的幫助和引導(dǎo)。
談及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很多老師可能會從整治班級的紀律開始,對于班級中某個或某幾個調(diào)皮的同學,想著如何讓他們“老實”起來,然而在施教過程中事與愿違。雖然是針對于幾個調(diào)皮的同學,但是此現(xiàn)象鬧得滿班學生草木皆兵,心驚膽戰(zhàn)。我想這樣的老師可能是曲解了“好習慣”這個概念,認為學生服服帖帖、整齊劃一、畢恭畢敬是好習慣,然而不知道這種所謂的好習慣嚴重摧殘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泯滅了孩子天真活潑的天性,這樣的習慣我們寧可不要。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正確認識學生好習慣的范疇,對好習慣進行積極的引導(dǎo)和培養(yǎng),現(xiàn)舉例如下:
開學第一天,我走進三(5)班的教室,教室里亂糟糟的,孩子們坐得東倒西歪的,課桌上什么都有,再加上三(5)班位置特殊,暫時還沒有安裝廣播,聽不到鈴聲,孩子根本不知道已經(jīng)上課了,老師在教室等于沒有到,我看到此情景頭都大了,怎么辦?我回憶以前教高年級的時候,老師走進教室大部分孩子都能坐好,停止活動,而現(xiàn)在呢!我沒有發(fā)火,沒有說話,站在講臺上,東張西望,尋找目標。終于看到一個孩子坐得非常標準,我此時開心極了。馬上高聲地表揚第×組的第×個女生坐得多端正呀,孟老師特別喜歡你。這個方法也很奏效,嘩嘩,嘩嘩!齊刷刷地都坐得像×××一樣端正。此時的我開心極了。我順勢表揚了全班同學說:“我們一起鼓掌表揚一下自己坐得這么的端正??磥砟銈兌挤浅O矚g孟老師,我也非常喜歡你們的。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是朋友了,想不想了解一下我呢?”接下來我做了自我介紹,他們都聽得非常認真。我時不時地表揚“×××同學的眼睛水靈靈地看著老師,老師好開心呀!”我又讓他們大膽說說希望給老師提出什么要求,開始都羞答答的,特別是第一個學生,好像在試探老師。他說:“老師,我們上課表現(xiàn)好的有沒有禮物呢?”我及時表揚說:“這孩子多可愛呀,他知道表現(xiàn)優(yōu)秀才有禮物拿,多好呀,老師一定給你們禮物?!焙髞戆l(fā)言的越來越多了,不但聲音洪亮,姿勢也非常標準。我們在非常和諧的氣氛中度過了第一節(jié)見面課。
第二天上我的數(shù)學課時,仍然沒有鈴聲。我慢步走進教室,孩子看到我來了。大家都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準備上課。而此時,一個我非常喜歡的學生——小張同學卻慢吞吞地走進教室,桌上也沒擺放好本節(jié)課需要的學習用品。我沒生氣,但也不打算放過這一細節(jié),因為我知道習慣是從小處養(yǎng)成,而且得慢慢來,不能急于求成。于是,待大家坐定后,我便說:“聰明的孩子都知道在課前把下節(jié)課用到的東西準備好,因為他們希望在課堂上節(jié)約點時間多學點知識,真是太懂事了。不過有幾個孩子還沒準備好,我想他們一定是忘了,但是相信他們會很快改過來的?!惫?,話還沒說完,張同學已經(jīng)開始拿書和文具了……
此外,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在教師引導(dǎo)的同時,更需要教師賦予學生耐心和愛心。當學生由于不良習慣犯錯或違反紀律時,教師要先對其行為分析原因,然后根據(jù)原因找出相應(yīng)的解決方法,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也是在不斷嘗試及體驗生活,所以我們不反對學生犯錯,重要的是教師要從學生的錯誤中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dǎo)。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于事物的判別沒有自己的主見,大多數(shù)行為習慣都是跟著教師形成的,把教師作為自己行為的規(guī)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與此同時對學生中較好的習慣應(yīng)及時鼓勵和賞識,這樣才能激勵學生更好習慣的養(yǎng)成。
要學生養(yǎng)成較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需要教師長期不斷地努力,教師在教學及生活中用真摯的感情對待每位同學,用博愛和寬容去感化他們,這樣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也就指日可待,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僅促進學生學習,更能影響孩子的一生。路,還很漫長,唯有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趙曼.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
[2]鄧君.淺議小學數(shù)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好家長,2016(8):163.
[3]閆石,祁型雨.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評價指標設(shè)計[J].遼寧教育,2016(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