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春曉
摘要:通過調查發(fā)現,國家中職示范校項目建設開展五年來,師資隊伍建設成果增量顯著,“雙師型”教師比例大幅度提升,師資隊伍培養(yǎng)體系趨于完善。但是,隨著“后示范”時代的來臨,示范校建設期間師資隊伍建設遺留的問題開始凸顯。建議中職學校從提升教師個體核心競爭力、建立健全名師大師工作室的管理和運轉機制、提高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三個方面入手探索“后示范”背景下師資隊伍建設的新路徑。
關鍵詞:后示范;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優(yōu)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17)12-0035-05
為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ǎng)質量,加快建成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2010年6月17日,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三部委聯合啟動中等職業(yè)教育改革發(fā)展示范校建設計劃。截至2016年12月,2011年立項建設的第一批251所中職學校、2012年立項建設的第二批341所中職學校以及2013年立項建設的第三批342所中職學校先后完成其建設項目。經過五年多的探索實踐,各地區(qū)中職學校通過壯大教師隊伍規(guī)模、提高教師“雙師”素質、完善教師隊伍培養(yǎng)體系等方式來提升師資隊伍建設水平,并取得了較大進展,但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現今,中等職業(yè)教育改革發(fā)展示范校建設項目已經進入全面收尾階段,隨之而來的是“后示范”時代。為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建設成果,提升辦學質量,浙江省率先在示范校建設的基礎上啟動中職名校、名師、名專業(yè)等新項目。面對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新形勢,中職學校能否正視師資隊伍建設中產生的諸如教師核心競爭力培養(yǎng)缺失、名師大師工作室管理和運轉機制不完善、教師國際化水平與國際化辦學需求脫軌等一系列遺留問題,重點打造一支滿足新時期發(fā)展需要的師資隊伍,促進示范校改革發(fā)展成果的示范和輻射作用,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中職示范校專業(yè)帶頭人、骨干教師、“雙師型”教師隊伍、師資隊伍培養(yǎng)體系建設成效
為深入分析中職學校示范校建設成果,獲得師資隊伍建設優(yōu)化策略研究的現實依據,筆者隨機選取華東地區(qū)8所中職學校、華南地區(qū)9所中職學校、華北地區(qū)8所中職學校以及華中地區(qū)5所中職學校,四個地區(qū)共計30所示范校建設學校作為調查樣本,對30所學校的《示范校建設工作總結報告》《自我評價表》《建設項目任務書》等文件進行梳理[1],以“師資隊伍建設成果”為切入點,分析得出示范校建設中師資隊伍建設的成效,從師資隊伍建設成果增量、“雙師型”教師比例提升以及師資隊伍培養(yǎng)體系建構三方面進行闡釋。
(一)師資隊伍建設成果增量顯著
根據國家改革發(fā)展示范校的建設要求以及各個學校的示范校建設方案,師資隊伍建設增量主要體現在專業(yè)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增量上。對30所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成果增量按照地區(qū)進行數據整理統計,得出四個地區(qū)平均每所學校的專業(yè)帶頭人以及骨干教師的增量如圖1所示。
根據統計可得,通過兩年的建設,華東、華南、華北以及華中四個地區(qū)每所學校平均增加9名專業(yè)帶頭人、28名骨干教師。其中,華北地區(qū)的師資隊伍建設成效尤為顯著,平均每所學校專業(yè)帶頭人增加11名、骨干教師增加30名;華中地區(qū)骨干教師增量顯著,平均每所學校增加35名骨干教師。總之,各校通過加強教師的培訓及進修、課題承擔、專業(yè)技能集訓、下企業(yè)實踐等方式加快了教師培養(yǎng)步伐,其中學科專業(yè)帶頭人以及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成效明顯。
(二)“雙師型”教師比例大幅度提升
對中職學校來說,示范校建設項目的實施是進一步提升“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水平的一個良機。針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各校建設目標指向明確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大幅度提升的“雙師”比例就是最直觀的成效體現。調查樣本中有28所學校重點建設專業(yè)的“雙師型”教師均占在本專業(yè)專任教師總數的80%以上,其中23所學校重點建設專業(yè)“雙師型”教師比例高達90%以上,如表1所示。
(三)師資隊伍培養(yǎng)體系逐步完善
系統、科學、規(guī)范的培養(yǎng)和管理體系是師資隊伍建設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在保障機制。由于辦學實際情況不同,各中職學校針對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體系建設的探索和實踐方式也有所差異,最終呈現具有不同特色的師資隊伍培養(yǎng)模式。例如,調查樣本中溫嶺市職業(yè)技術學校按照“要技能,下企業(yè);要師傅,聘行業(yè)”的思路,通過“內培外引”的方式提高了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杭州市中策職業(yè)學校實施“鴻雁”培養(yǎng)工程,通過師徒結對、技能比武、專題研究等途徑,形成了教師從“青鴻”到“飛鴻”到“博鴻”的遞進式培養(yǎng)體系;調查還發(fā)現,各中職學校不約而同地將制度建設作為完善師資隊伍建設的一項重點內容。從制度建設成果來看,《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評選條例》《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培養(yǎng)方案》《外聘教師聘用、管理和考核辦法》《“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計劃》等一系列關于教師培養(yǎng)的文件得以系統化地制定并實施;另一方面,“年輕教師—教壇新秀—骨干教師—專業(yè)帶頭人—名師大師”的梯級教師成長路徑逐漸穩(wěn)定成型,幫助廣大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明晰了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方向和目標。
二、“后示范”時代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瓶頸問題
各地區(qū)中職學校在專業(yè)帶頭人、骨干教師以及“雙師型”教師的數量和質量上有了較大的提升,師資隊伍管理體系也得到進一步的完善。但是,工業(yè)4.0、“機器換人”、經濟新常態(tài)等外部大環(huán)境的改變以及中職學校名校建設、名專業(yè)建設、名師大師工作室建設等內涵建設新項目的啟動對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環(huán)境、新要求,示范校建設期間師資隊伍建設遺留的問題開始凸顯。
(一)教師個體的核心競爭力培養(yǎng)缺失
現階段是我國職業(yè)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中職學校各顯身手,展示辦學實力和風采的黃金時期,學校間的競爭比以往更加激烈。而學校在競爭中是否占有優(yōu)勢關鍵在于教師個體是否具有核心競爭力。中職學校教師的核心競爭力由教師的教育教學知識、專業(yè)技能、科研水平等各方面組成[2]。筆者在調研過程中發(fā)放教師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06份,數據統計結果顯示,有77.8%的教師表示自身缺乏核心競爭力,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見圖2。
中職學校在示范校建設期間進行師資隊伍建設時站在學校層面,從宏觀上考慮師資的整體水平,重在優(yōu)化師資隊伍結構,提升“雙師型”教師比例等方面,而很少關注教師個體的發(fā)展,關注教師的個體差異;加之教師日常工作任務繁重、自身核心競爭力培養(yǎng)意識淡薄、繼續(xù)教育培訓效果不佳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導致目前中職教師核心競爭力的培養(yǎng)嚴重缺失。
(二)名師大師工作室的管理和運轉機制有待完善
在30所被調查的學校中,有66.7%的學校在《示范校建設總結報告》中提到師資隊伍建設的典型成果是成立了名師大師工作室,其中保定市徐水區(qū)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江蘇省丹陽中等職業(yè)學校這兩所學校名師大師工作室的數量多達8個??梢?,將名師大師工作室建立作為推動名優(yōu)教師成長的突破口是中職學校青睞的路徑之一。
調查中有不少中職學校表示,名師大師工作室建立的初衷是為了加快培養(yǎng)理論和實踐基礎扎實、專業(yè)技能過硬的專業(yè)帶頭人和骨干教師,以名師、大師為核心形成具有高水平教學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高層次教師團隊,以此來促進學校整體師資隊伍的水平的提升。但是,從目前建設情況來看,有些學校僅僅停留在工作室申報、掛牌、團隊成員組建等工作層面,而工作室系統有效的管理和運轉機制尚未建立,工作室的工作制度、管理和考核制度、工作目標定位以及工作室職責等內容還不明晰,因此還未能深入到師資隊伍建設內部,對學校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作用未能發(fā)揮。另一方面,由于名師大師工作室的建立還在探索和初步實施階段,名師、大師的示范、引領、指導和輻射作用沒有得到良好的發(fā)揮,名師大師工作室的建設離“高技能人才孵化站”“精英教師的培養(yǎng)基地”“校企深度融合的助推器”“學校品牌建設工作站”等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三)教師國際化水平與國際化辦學需求脫軌
開展國際化辦學是中職學校在示范校建設期間積極探索的一項新領域。從目前的建設成果來看,由于在探索初期,國際化辦學機制不成熟、合作力度不夠、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不佳等成為示范校建設的遺留問題。其中,教師的國際化水平遠遠落后于國際化辦學要求是國際化辦學面臨的一大難題。在30所被調查學校中,僅有26.5%的學校表示曾安排教師出國培訓,而參加出國培訓的教師數量多則3至5位,少則1至2位。相對于整體師資數量而言,有出國培訓經歷的教師少之又少。
國際化辦學的開展需要教師樹立國際化理念,同時具備國際化教學的執(zhí)教能力。而從調查反饋來看,目前中職學校教師在這兩個方面顯得捉襟見肘。首先,教師發(fā)展缺乏國際化理念。受學校培訓體系、培訓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制約,中職學校教師接觸國際化教育和培訓,參與國際化交流活動的機會較少,無法了解國際上先進的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國際化課程執(zhí)教要求以及發(fā)達國家在國際化辦學上的一些成功經驗。其次,教師缺乏國際化課程的執(zhí)教能力。目前,已經有部分中職學校率先引進一些國際化課程,在國際化課程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大部分國際化課程都由外籍教師來承擔,而本土教師的參與度極低。其原因在于本土教師對于國際化課程的執(zhí)教能力嚴重不足,主要受外語水平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尤其是專業(yè)課教師和實訓指導教師外語水平不高,閱讀學校引進的優(yōu)秀外文教材顯得比較吃力,與外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存在障礙,從而大大影響了國際化辦學的質量和水平。然而,外籍教師的聘任成本高、數量不穩(wěn)定、流失率較高,導致中職學校開展國際化辦學顯得十分被動。因此,如何提高本土教師的國際化水平、開闊教師國際化視野、提高教師國際課程的執(zhí)教能力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后示范”背景下中職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優(yōu)化策略
(一)加強核心競爭力的培養(yǎng)意識,打造品牌教師團隊,提升教師核心競爭力
調查結果顯示,由于學校不重視、教師自身意識不強等因素導致目前中職教師的核心競爭力培養(yǎng)嚴重缺失。面對日益嚴格的教師業(yè)務考評制度、職稱評定制度以及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激烈競爭,學校和教師應加強教師個體核心競爭力的培養(yǎng)意識[3]。一方面,學校要加強與培訓組織單位的聯系與合作,促進教師繼續(xù)教育培訓成效的落實,讓培訓實效在提高教學質量上發(fā)揮作用;另一方面,教師應平衡好日常工作與自身職業(yè)成長之間的關系,有意識地留出時間和精力培養(yǎng)個人核心競爭力。
此外,教師個體的核心競爭力因教師個體的個性特征、專業(yè)特長、業(yè)務能力素養(yǎng)等因素而異,因此根據教師的職業(yè)成長需求,將背景相似的教師進行組團,建設“任務導向型”的教師團隊,是培養(yǎng)教師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對教師團隊的數量、性質和具體任務,各個學??筛鶕陨淼霓k學情況和教師現有水平來設置。例如,教師課程開發(fā)能力、教材編寫能力、新型教學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可通過課程改革團隊的建設來完成。課程改革團隊主要負責課程改革方案等政策的解讀,課改活動的宣傳、組織、推進以及總結工作;教師論文寫作能力、課題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可通過教育科研團隊的打造來完成。教育科研團隊負責系統學習科學的教育研究方法,學習職業(yè)教育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積極參與組織學校教育科研工作,承擔各級各類研究課題。教師團隊建設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教師核心競爭力,同時也有利于發(fā)揮學校的辦學特色與優(yōu)勢。
(二)建立健全名師大師工作室的管理和運轉機制,充分發(fā)揮其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
建立和完善名師大師工作室的管理和運轉機制是工作室得以長期生存和發(fā)展的保障條件。針對目前工作室管理和運轉機制不完善的問題,各工作室應明確制定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根據工作室自身的特點詳細梳理工作目標和工作內容。此外,名師大師不僅要充分帶動工作室的整體運轉,還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圍繞高素質教師隊伍培養(yǎng)、師資團隊打造、教學改革、專業(yè)建設、課程體系改革、校企深度合作等項目落實一系列相關工作,真正肩負起名師大師的領軍責任。邀請企業(yè)名師大師加入工作室,與校內名師大師攜手推動“青藍工程”、“新老教師幫扶結對工程”等工作的深入開展,使名師大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以及專業(yè)技能水平得到良好的傳承和進一步的發(fā)展,以此來加快學校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以及“雙師型”教師的培養(yǎng);由工作室牽頭組織專業(yè)教學改革活動,帶動學校教師參與到職業(yè)教育新動態(tài)、新方向的實踐與研究中;積極參與高技能人才的培養(yǎng),一方面,名師大師可參與學生技能競賽隊伍的建設與管理,對各競賽團隊的指導教師進行必要的技能訓練和提升,對學生的訓練情況進行指導,另一方面,名師大師可通過“以師帶徒”的方式在各專業(yè)、各年級選擇技能水平突出的學生組建“名師大師學徒”團隊,技能名師輔導學徒強化技能訓練,指導學生參與高水平的技能比賽,從而打造一批高技能精英學生團隊。
(三)提高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滿足學校開展國際化辦學的需求
教師作為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推動國際化辦學向前發(fā)展、提高國際化辦學實效的重要力量。為提高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首先政府層面應出臺中職學校國際化辦學方針政策,為中職學校開展國際化辦學指明清晰的辦學方向和工作思路;制定外籍教師的引進、管理及考核制度,明確規(guī)定外籍教師的引進比例、外籍教師“語言+技能”的要求、薪酬待遇等內容,讓中職學校按照合理的標準引進和管理外籍教師;同時,學校自身要重視教師國際化水平的培養(yǎng)。一般來說,青年教師的外語水平相對較高,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較強,對新型教育教學活動更加具有探索精神。學??蓮那嗄杲處熑胧窒扰囵B(yǎng)一支具備國際化教學能力的青年教師團隊,以此來帶動整個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的培養(yǎng);繼續(xù)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與相關的高校、企業(yè)“三主體”聯合打造“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基地;努力搭建合理的兼職教師隊伍動態(tài)管理機制,減少兼職教師流失量,穩(wěn)定兼職教師隊伍;加強教師的國際交流與培訓,使教師有機會了解發(fā)達國家的職業(yè)教育現狀,將國際職業(yè)教育中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策略等運用到國際化教學的實踐中。教師自身應主動爭取國際交流與培訓的機會,開闊國際視野,樹立國際化意識,提高自身外語水平和技術技能水平,使自己具備國際化教學的能力,以此提高職業(yè)競爭力。
任何時期師資隊伍水平都是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條件,提高師資隊伍水平也是中職學校進一步發(fā)展的重點工作內容。針對示范校建設期間師資隊伍建設的遺留問題,建議中職學校從提升教師個體的核心競爭力、完善名師大師工作室的管理和運轉機制、提高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水平三個方面入手提升師資隊伍水平,以此促進中等職業(yè)教育“后示范”時代的內涵建設。
參考文獻:
[1]向紅梅,聶強.國家示范高職后示范建設現狀及期望路徑[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2(25):50.
[2]曹華.論高校教師核心競爭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成人教育,2012(14):88.
[3]宋曉欣,閆志利.我國中職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問題與對策[J].職教通訊,2016(7):16.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st - Teachers' Education"
RAO Chun-xiao
(Shaoxing Technician College (under construction),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China)
Abstract: It is found that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ing ratio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 and the improved teachers training system since the projec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ers' schools was taken up. However, with the arrival of "post-teachers' education" era, the problems left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monstration school are beginning to come out. To solve the problem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an explore the new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ost-teachers' education " from three aspects: improv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eachers,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master masters' studio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level of the teachers.
Key words: "post-teachers'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optimizat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