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平
臉譜網(wǎng)創(chuàng)始人扎克伯格與《華盛頓郵報》總裁格雷厄姆的第一次會面,是在2005年春天。
那時,扎克伯格剛創(chuàng)業(yè)缺錢,不得不四處奔走游說。他了解到格雷厄姆的女兒與自己是校友,便想盡辦法聯(lián)系上,托她幫忙給介紹這位大財主來投資。
會面定在咖啡店,扎克伯格親自選訂了位置,校友陪格雷厄姆如約而來。扎克伯格欣喜萬分,演示完網(wǎng)站,拿出項目投資計劃書,信心滿滿地說:“您投入六百萬美元,十年后定會收到上千倍的回報?!?/p>
格雷厄姆被眼前青年的才華打動,當即拍板:“一言為定,月底資金就到賬?!眱扇硕紝磳㈤_始的合作充滿向往,激動相擁。
可是兩天后,有家風險投資公司找上門,承諾一次給臉譜投資一千萬,且條件優(yōu)惠得多。扎克伯格想到與格雷厄姆的約定,本能地要拒絕,其他合伙人卻極力主張:“趁錢還沒到賬,抓緊跟郵報分手?!痹瞬癖槐茻o奈,猶豫了:“等我想想再定吧?!?/p>
該怎樣向格雷厄姆解釋自己的難處,才不會被誤作背信棄義的小人?扎克伯格苦思了兩天,大哭了一場,這才撥通了電話,邊流淚邊說:“從道德上講,我必須義無反顧地跟您合作,可我是股東,要為公司做正確的事負責,又理應選擇風投,我想聽聽您的意見……”
格雷厄姆在那頭停了停,平靜地說:“那我就不再籌錢了?!?/p>
格雷厄姆很快忘了此事,女兒卻告訴他,扎克伯格最近因為失信陷入了道德困境,深感自責愧疚。格雷厄姆大吃一驚,抱歉地說:“沒想到他反應這么大,跟我通話時還在掉眼淚。事實上,我們有時會基于特定的背景或情境去做事,不都與品行相關,不要動輒把事情上升到道德層面。所以,并非所有言行都能窺探出人性,也非所有事情都能推斷出道德。我的確也把那事看得很重,不過與道德毫無關系,反倒是扎克伯格理智地平衡了自己作為股東的職責和帶領公司加快發(fā)展的愿望,讓我更加贊賞。”
這話傳到扎克伯格耳朵,他如釋重負,那之后視格雷厄姆為人生導師,常討教商場智慧。格雷厄姆也把扎克伯格當成知己,兩人結下忘年交,相互支持進步,把生意越做越紅火。
不要輕易地用道德去評判他人的所作所為,也不要簡單地通過一言一行來判定人性,否則,往往會錯看了很多好人,失去很多良師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