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怡青
摘要:語文課堂表演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比較少見的形式,它雖然操作起來有一定難度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語文課堂表演又是一把“雙刃劍”,實施不當反而會適得其反。本文將從一次課堂實例展開討厭,對語文課堂表演進行反思。
關(guān)鍵詞:課堂表演;文本;有效性
在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提到一句話:在快樂中學習。其實,真正要做到在快樂中學習是談何容易。不僅要享受快樂,更要在快樂中使學生獲得知識,更是需要教師潛心鉆研、充分準備。對于自身語文素養(yǎng)不是特別高的職高生來說,如果教師一味的緊抓文本講授分析,那么課堂氛圍將會相對沉寂,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方法有很多,我比較鐘愛用朗讀法和課堂表演。課堂朗讀圍繞著“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中的“讀”,是語文學習中不可忽視的基本功練習,但是,“課堂表演”的形式似乎與培養(yǎng)語文基本能力沒有關(guān)系,但其實,它對幫助學生形成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尼采曾經(jīng)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北硌菔且豁棇θ擞兄咭蟮幕顒?,表演者不可能僅具備一項能力,從語文課堂表演的角度來說,它要求學生對文本的內(nèi)容有充分的了解,對文本的感情把握得當。在我十多年的讀書生涯中,我最難忘的一個課堂細節(jié)是在一節(jié)初中的語文課上,當時正在學習《核舟記》。年輕的語文老師為了能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內(nèi)容,當他講解到船頭所坐三人的形態(tài)描寫時,親自上陣為我們表演他們的姿態(tài)、神情。尤其是那句“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他干脆脫了鞋子,二話不說臥倒在教室的水泥地上,彎曲右臂,豎起左膝,左臂靠著左膝呈念珠狀。他講得極其生動,我們聽得非常認真,那副生動的畫面永遠印在了我的腦海中?!逗酥塾洝愤@篇課文我想我終身難忘。
于是,我在教學過程中,也嘗試了課堂表演的方式,只是我讓學生成為了課堂表演的主人。在講授《精神的三間小屋》這篇課文時,為了使學生理解比較抽象的愛和恨、事業(yè)、自身這三方面內(nèi)容,我化抽象為具象,請學生以課堂表演的形式來闡述第一間精神小屋“愛和恨”。學生的課堂表演很精彩,他們自編自導自演,以“愛和恨”為主旨表演了一個發(fā)生在校園里的故事《同桌的你》,講述了一對形影不離、感情深厚的同桌因為校園扣分問題而互相猜疑的故事。其他學生看得津津有味,饒有興趣,教室里時不時爆發(fā)出歡笑聲,課堂氛圍非?;钴S。但是,在分析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中,我請學生結(jié)合看了課堂表演之后的感受談?wù)勀闼斫獾摹皭酆秃蕖保行W生暢所欲言,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和課文文本失去了聯(lián)系,有些學生則不知從何談起。這次課堂表演的效果并不理想,雖然學生很喜歡這種課堂形式,課堂氣氛比較理想,但是,它達不到我們需要的教學效果,可以說,不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因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反思。
一、選材——以文本為基礎(chǔ)
選好文本,慎選文本,這是課堂表演獲得成功的第一步。什么樣的課文比較適合進行課堂表演呢?我認為具有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矛盾沖突,人物性格較鮮明的課文比較適合進行課堂表演,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依據(jù),就是學生要有一定的興趣。如果學生對這個故事完全沒有興趣,那么他們就不會全情投入。在職高課文中,《項鏈》、《雷雨》、《士兵突擊》、《林黛玉進賈府》等都是比較適合的,這些課文有生動形象的人物對話、場景描寫,學生在進行課堂表演時,可以直接選取課文段落進行表演。
二、研讀——講究課堂有效性
在選好材料之后,切不可“匆匆上陣、草草收場”。一次課堂表演基本上需要5—10分鐘時間,這已經(jīng)占據(jù)了一節(jié)課將近四分之一時間,為了讓這四分之一時間起到一定的效果,教師必須在預習或者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充分解讀,絕不可讓學生隨意發(fā)揮,跟著感覺走。
例如課文《項鏈》中的借項鏈部分通過一系列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淋漓盡致得體現(xiàn)了馬蒂爾德的愛慕虛榮。在選定這一部分作為課堂表演內(nèi)容之后,如果放手讓學生來演,學生就會忽視掉那些重要的細節(jié),比如馬蒂爾德夫人看到各種首飾時的“遲疑不決”,她在看到那串項鏈后“雙手發(fā)抖”,當她擁有項鏈后“跳起來”“親吻”而后“溜也似的走了”。如果學生沒有反復閱讀課本,沒有深入體會當時馬蒂爾德的心理變化,那么,學生只會按部就班的將對話和動作完成,演出來的效果就會非常平庸,達不到預設(shè)的課堂目標。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仔細研讀課文,抓住文本中的關(guān)鍵字詞,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進行課堂表演,要求學生在表演中充分體會馬蒂爾德見不到首飾時的“焦急”,看到項鏈后的“激動”,怕被拒絕后的“忐忑”,借到項鏈后的“欣喜若狂”,學生的課堂表演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會有質(zhì)的飛躍。
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進行課堂表演,通過精彩的課堂表演使學生加深對課文情感的理解,這種課堂表演和文本解讀相互促進的方法使課堂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三、點評——不做課堂的旁觀者
課堂表演將課堂的舞臺交給了學生,但是真正參與到表演中的學生依然是少數(shù)的,并且教師也是課堂表演的欣賞者,及時的點評對課堂表演來說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其實都有表演的欲望,但是往往愿意主動表演的學生卻很少,學生非常擔心失敗,在高中這一階段,學生很需要被肯定和成功的激勵。因此,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在課堂表演后及時小結(jié),讓他們在表演中獲得信心,并且愿意在以后嘗試不同的角色,愿意擺脫一切顧慮和思想的羈絆,達到表演的忘我境界,那么學生的審美境界也就得到了提高。由于在課堂表演中,改變了往日一板一眼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多了自由的發(fā)揮空間,教師也不再是單一的講授者,而成了活動的參與者,這就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共同研究的模式,師生關(guān)系也更加融洽。
曹禺先生曾經(jīng)說過:“課本劇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潛在的智力,使他們對聽課、讀書發(fā)生興趣。”在新課程的倡導下,課堂表演非常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表演方式和其他教學方式相比,有著自身的特點,它使學生由被動的聽眾變成了主動參與的表演者,使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它更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它也能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不讓學生拘泥在教師既定的知識局限中,使學生發(fā)散思維,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在課堂表演形式的實施過程中,一定要做到“華而有實”,讓課堂表演為文本解讀而服務(wù),讓課堂表演這朵花結(jié)出升華課堂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