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榮霞
一位老人,每天都坐在路邊的椅子上,向開車經(jīng)過鎮(zhèn)上的人打招呼。
有一天,他的孫女在他身旁,陪他聊天。
這時,一個游客模樣的陌生人在路邊四處打聽,看樣子想要找個地方住下來。陌生人從老人身邊走過,問道:“請問大爺,住在這座城鎮(zhèn)還不錯吧?”
老人慢慢轉(zhuǎn)過來回答:“你原來住的城鎮(zhèn)怎么樣?”
游客說:“在我原來住的地方,每個人都很喜歡批評別人。鄰居之間常說閑話,總之那地方很不好住?!?/p>
搖椅上的老人對陌生人說:“那么我得告訴你,其實這里也差不多?!?/p>
過了一會兒,一輛載著一家人的大車,在老人旁邊停下來。一位父親從車上走下來,對老人說:“老人家,住在這城鎮(zhèn)不錯吧?”
老人沒有回答,反問道:“你原來住的地方怎么樣?”
這位父親看著老人說:“我原來住的城鎮(zhèn)每個人都很親切,人人都愿意幫助鄰居。我真舍不得離開?!?/p>
老人看著這位父親,臉上露出和藹的微笑:“其實這里也差不多。”
車子開動了。那位父親向老人說了聲謝謝,驅(qū)車離開。
等那家人走遠(yuǎn),孫女抬頭問老人:“爺爺,為什么你告訴第一個人這里很可怕,卻告訴第二個人這里很好呢?”
老人慈祥地看著孫女說:“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會帶著自己的態(tài)度,那地方可怕或可愛,全在于你自己?!?/p>
這位老人對同一個問題給了不同的兩個人兩種答案。是的,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取決于你自己。當(dāng)你善待別人時,別人自然會善待你。如果你挑剔別人,別人也會挑剔你。所以,受到別人的誤解和冷落,首先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別人就像你的一面鏡子,照出的是你自己的態(tài)度。如果你用一顆充滿仁愛的心去對待他人,那么,你一定能夠收獲他人真誠的關(guān)懷。
(呂麗妮薦自《思維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