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霖
摘 要:《雪山魂塑》原名《雪山情懷》,是劉云金先生為紅軍長征70周年而創(chuàng)作,該曲是一部帶有音畫性質的單樂章的二胡協(xié)奏曲。通過演奏該曲,仿佛看到了紅軍長征時跨雪山、穿草地,紅軍將士不畏艱險朝著勝利的步伐邁近的景象。本文通過對該曲的音樂風格以及演奏技巧的討論,使我們在欣賞作品的時候更容易把握作者所表達出的情感以及作品在演奏上的技巧把握。
關鍵詞:《雪山魂塑》;音樂風格;演奏技巧
一、作者介紹
劉文金是中國著名的作曲家,歷任中央民族樂團團長、藝術總監(jiān);現(xiàn)任中國歌舞劇院藝術指導。劉文金先生于2013年去世。
劉文金先生一生創(chuàng)作生命力極為旺盛,到今日,他在半個多世紀的民族樂器、聲樂以及其他類型的音樂作品達400多首。其中二胡曲主要有《豫北敘事曲》、《三門峽暢想曲》、《長城隨想》、《火-彩衣姑娘》等。對于如此高的作品產(chǎn)量,劉云金先生對于其創(chuàng)作理念主要是“幾十年來,我只是堅持著某種簡單的觀點和立足點:力求人文至上,力圖雅俗共賞?!比宋木瘛⒀潘坠操p是劉文金先生一直堅持的創(chuàng)作理念,由于他身份特殊,一方面他是一名音樂的創(chuàng)作者,另一方面他于是一名藝術院團管理者,因此他的創(chuàng)作要更加面向觀眾,更加貼近生活和實際。
二、《雪山魂塑》的音樂風格
激流勇進——征途
征途這一部分共有56小節(jié),節(jié)奏鏗鏘有力,蓬勃向上,十分具有律動感,節(jié)奏張力很大,這一部分著重表現(xiàn)的是30萬紅軍長征途中行走的場景。通過下面的細節(jié)分析,細細品味這段的表現(xiàn)風格。
首先,我們先從該段的調性布局來說,該段是由G大調和E大調的同主音大小調組成,其分布順序為G—E—G,G大調調性的風格興奮而又明亮,十分活躍,是個充滿動力的大調。作者開篇用此大調,而且開篇弱起,為下一個音的爆發(fā)力做了準備,這種爆發(fā)力給人眼前一亮、振奮人心的作用,使聽者感覺行軍氣勢油然而生。同時,開篇就用了純五度,使得樂曲更加明亮而富有激情。隨著樂曲的發(fā)展,作者依舊保持其明亮的主題,使用大三度的和弦。
堅忍不拔——雪山
從曲式以及情感的把握來看,作者開篇用了“自由”兩個字來表達,又由G大調向上三度轉入D大調,而且通過開篇伴奏的節(jié)奏型讓我們聽起來有一種艱難的跋涉的感覺,緊接著二度模進加高八度的連接,讓我們有種一座座雪山聳立在我們的眼前,而且高八度的這種迭起也體現(xiàn)了雪山的高聳陡峭,更加突出了紅軍面臨的艱險,隨著一系列的抖弓力度的轉變,由強突慢,然后到極弱的這種變化,也體現(xiàn)了紅軍所面臨的悲慘境地,最后力度轉弱也增添了悲涼之感。
細致入微——戰(zhàn)友
本段篇幅較短共有20小節(jié),但絲毫不會影響我們對它的欣賞與分析。作者在此添加一段單獨的慢板,從全曲來看快慢相間,使得整首曲子無論從作曲還是欣賞的角度來看都彰顯的更加完整。
本段開篇是一段微弱的撥弦,好似古代居民晚上睡覺時更夫敲打竹梆子的聲音,在這里作者采用了弱起,從弱位上進入更加增強了本段的敘事性。通過音符緩緩的流淌,整段具有強烈的民族音樂色彩,在音符的使用上作者大量的運用了民族調式,增強了樂段的諧和性,在本段作者主題采用了《長征》中《十送紅軍》的主題風格與江西山歌風格相融合,音樂安靜而祥和,深情而飽滿,展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在星空下對戰(zhàn)友的惺惺相惜,對革命戰(zhàn)斗情誼的珍視,對家人的深切思念,對已故戰(zhàn)士的懷念以及午夜夢回時戰(zhàn)友對于祖國以及戰(zhàn)斗在前線戰(zhàn)士們的寄托。
光明與希望——朝霞
本樂段分為三個部分。首先,從第一個部分來講是從199-206小節(jié),這一部分作者主要運用了八分音符為主要節(jié)奏型再加上適當?shù)拈L拍,長短結合,音符緩緩上行,節(jié)奏相對自由,旋律線起伏跌宕,并且此段上一段不同的感情色彩是,上一段作者主要表現(xiàn)的是紅軍戰(zhàn)士內心豐富潮起情感,深情而悠揚,并且音域跨度相對較小。而本段是為了描寫長征的勝利,因此即使這一部分擁有旋律性,但是音域開闊,速度加快,它的存在是為后面更加激烈的起到過渡和鋪墊的作用,讓這一段后面的快弓演奏表現(xiàn)起來不會有突兀之感,讓欣賞者的內心隨著旋律內心激昂起來。第二部分則是207-230小節(jié),作者在此段借用了《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的音樂主題并運用了大量的分解和弦三連音,從低音向高音緩緩上爬,伴隨著中間部分三度、五度、八度、十二度的大跳以及抖弓的運用,情緒變得昂揚起來,并且節(jié)奏更加加快,仿佛是紅軍戰(zhàn)士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內心掩蓋不住對勝利的渴望,隊伍加速前進,隨后突慢,隨著抖弓的再次出現(xiàn),并隨著力度逐漸加強,作品達到最后一個高潮。
三、《雪山魂塑》的演奏技巧
(一)力度
由于本首曲子講的是紅軍長征的進行曲與傳統(tǒng)江南絲竹的纏綿柔軟有巨大的差別,因此我們要重視力度的使用。首先,作者開篇采用弱起,其實就是為了讓我們在第二個音上有一個強大的爆發(fā)力,體現(xiàn)紅軍戰(zhàn)士行軍的場景,所以在第一小節(jié)我們要出弓有力,并且力度要均勻,并且在附點音符上要一改往日其他作品中的連貫,為了突出氣勢,我們要在演奏時頓一下在往下進行,干脆利落。在演奏16-23時,為了體現(xiàn)出層次感,每小節(jié)的第一個音我們要表現(xiàn)出是重音,并不是所有的音都要用一個強度,這樣曲子就會顯得很蒼白,欣賞者在欣賞時也會產(chǎn)生審美疲勞,因此演奏者一定要注意曲子中每小節(jié)的強拍弱位,剛強的時候要強,該弱的時候要弱樂曲才能更好的表現(xiàn)主題。
(二)速度
先從“征途”來講,這一篇章,作者大量運用了三十二分音符,音符與音符之間還有休止符,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演奏者對于節(jié)奏的掌握的難度,空拍很難空對,尤其在與鋼琴伴奏結合在一起,這一部分演奏者處理時總是忽快忽慢,很難與鋼琴伴奏合的穩(wěn)當妥帖,因此演奏者在練習此段時一定要把節(jié)拍數(shù)清楚,并且在演奏該段時右手拉弓要短小防止弓子過長影響速度,并在弓子的中間位置最為合理。
然后是“雪山”,這一段主要是快弓演奏,當然還包括開始時的自由華彩段,自由華彩段開始一定要慢起,在八度循環(huán)時漸漸加快速度,最后與抖弓的速度緊密結合。在真正進入快板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控制好速度,切勿越拉越快,演奏者在練習此段時最好有一個節(jié)拍器,慢慢糾正自己的速度,再快的基礎上勻速前進,隨后到八分音符的時候,我們要快,并且每一個音都要用拉弓,這就要我求我們在拉出弓時快速的回弓,并且不得出現(xiàn)弓毛摩擦到琴弦時所處的噪音同時弓桿不得碰到琴筒發(fā)出敲打的聲音,在這種感情熱烈情緒激昂的時候演奏者也一定要注意演奏的理智。
(三)氣息
任何曲子都要求演奏者有氣息的把握,沒有氣息的運用,演奏出來的作品,就好像是扯不完的衛(wèi)生紙一樣,因此,演奏者在演奏該曲時一定要找到斷句點,結合自身的呼吸以及右手的運弓從整體上把握曲子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本曲中的“戰(zhàn)友”篇章中,由于抒情性比較強,因此演奏者必須把握自身的氣息,注入自身的情感,否則這一段就會演奏的沒有呼吸感,讓欣賞者有喘不來氣的感覺,可見氣息的重要性。
結語
這首作品與劉文金先生其他的大型作品來說是首新作,但是其創(chuàng)作手法的新穎獲得了很多二胡大家的青睞,同時也成為了各大民樂賽場上的經(jīng)典之作。他所表現(xiàn)的風格打破了過去二胡創(chuàng)作的瓶頸,與西方音樂巧妙地融合,讓更多的欣賞者了解到二胡還可以演奏出如此激情昂揚的作品,并不單純的只知道《賽馬》、《二泉映月》這樣古老的作品。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