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边@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chǎn)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
在活動前,我在紙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南瓜,南瓜很漂亮,圓圓的,大大的,我想,這么漂亮的大南瓜,如果寶寶在上面撕貼的話一定會很喜歡的吧。
孩子們拿到了紙,開始動手了。沒多少時間,拉拉就拿著一張綠色的紙,在那里發(fā)呆,她左看看旁邊的小朋友,右瞧瞧其他的小朋友,開始有些心不在焉了。“拉拉,快點撕。”我說到。拉拉聽我一叫,就開始低下頭繼續(xù)撕了,可沒等我走遠,拉拉又開始發(fā)呆了。我也抬頭看了一眼其他的小朋友。
小寶,把固體膠的蓋子打開了,在玩固體膠,還時不時的把固體膠涂在了紙上,整張紙已經(jīng)都是固體膠的蹤跡了。涵涵,把畫有南瓜底板的紙卷了起來,還告訴旁邊的小朋友,“看,我做了金箍棒?!蓖┩?,把需要撕的彩色的紙捏在了一起。琪琪,甚至趴在了桌子上,嘴巴時不時的打著哈欠,想要睡覺。
……
在看到這次活動的內(nèi)容后,光讓孩子進行撕紙,對孩子們來說興趣是不大的,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參與活動,對活動感興趣,于是我創(chuàng)設了情境,以南瓜寶寶參加舞會為載體,讓寶寶用撕貼的方法給南瓜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活動中,我也積極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投放了各種材質,不同難度的紙,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墒?,從活動的情況來看,孩子們對我的精心準備并沒有理會,很多孩子都游離在自己的世界里。
雖然也創(chuàng)設了一定的情境,但對托班的孩子來說并不是很喜歡,是這樣的活動不好玩嗎?那又如何讓簡單的撕紙活動變的好玩呢?
有了切入點后,我們利用周一的談話活動時間進行了討論,從調查表中發(fā)現(xiàn),本班有大部分幼兒喜歡揪尾巴和太陽傘的游戲。
1.將撕紙活動變成游戲的道具。
在幼兒學習撕紙的中,為突顯快樂,我們在活動中創(chuàng)設了情境,如“下雨了”,我們請幼兒撕各種各樣的紙,有皺紙、彩色紙、蠟光紙、報紙等,再將撕下的紙片放到太陽傘的上面,當太陽傘的上面飄滿了紙片后,孩子們看見了很開心,孩子們拿著太陽傘的一角,開始抖了起來,紙片在太陽傘的上面輕輕飄起,然后落下,有高有低,有紅有綠,五顏六色,像一只只飛舞的蝴蝶,孩子們看的入迷,玩的也興奮,不是大聲的說:“像蝴蝶一樣的?!薄昂w了!”等等。一會兒,“小蝴蝶”全飛到了地上,為了能再玩一次,孩子們只好再撕。雖然還要撕,但孩子很樂意,而且還撕得更快了。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孩子玩的不亦樂乎。
2.將撕紙活動變成表演區(qū)的道具。
在表演區(qū)中,我們常常會制作很多的道具,供幼兒在表演時需要,于是我們就利用這樣的機會,將撕紙活動放入到表演區(qū)中,我們利用“表演”這個載體,舉辦了一次時裝展示活動,我們制作了各種樣式的衣服,讓寶寶自由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樣式,同時讓寶寶自己用撕貼的方法來裝扮衣服,看有的寶寶撕的是小塊的,有的寶寶撕的是長條的,不管是什么形狀的,他們都將它貼在了自己喜歡的衣服上面,一塊一塊,一條一條,五顏六色。當孩子穿上自己裝扮的衣服后,都特別的興奮,他們擺出各種姿勢來展示自己的美麗,體驗著撕紙帶來的樂趣。
活動中的孩子是快樂的,是幸福的,他們在好玩的游戲中成長,在好玩的游戲中鍛煉,更在好玩的游戲中培養(yǎng)了他們的興趣。
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會影響人的多方面發(fā)展。適度健康的興趣愛好,能幫助孩子更好的認知世界,豐富生活,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而幼兒園、家庭作為孩子第一個啟蒙環(huán)境,老師、父母則充當孩子的啟蒙老師,對幼兒興趣的發(fā)展方向有著至關重要的選擇。
有了對興趣新的認識,在本次內(nèi)容中我以“興趣”為中心展開活動,從活動的過程中,我重點從兩點上進行體現(xiàn):
1.體現(xiàn)了撕紙活動的“好玩”。從幼兒喜歡的游戲入手,與大動作相結合,展開撕紙活動,幼兒的興趣曾加了,參與的積極性也高了。
2.將撕紙活動從平面轉向了立體。將撕紙活動從平面的在紙上進行粘貼到立體的粘貼、展示,幼兒對作品的成就感更大了,看到的效果更加明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