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徐 飛,張思敏
(南京博物院,江蘇南京 210016)
瓷器文物屬常見的館藏文物,以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代表著中國悠久的文明。館藏的多數(shù)瓷器文物是考古出土品,在地下埋藏了幾百甚至幾千年。由于地下水的侵蝕和地層變化而引起的堆積物的擠壓,出土?xí)r有不少瓷器已經(jīng)破損或變形,有的甚至支離破碎。因此,修復(fù)出土的瓷器文物,再現(xiàn)它的科學(xué)和藝術(shù)價值就顯得格外重要。瓷器文物修復(fù)的一般步驟包括粘貼、補配和作舊處理[1,2]。其中作舊處理是保護修復(fù)中的關(guān)鍵步驟。作舊處理就是用硝基清漆作為陶瓷器文物作舊材料的粘合劑,配以無機顏料作成所需要的效果。上述材料對恢復(fù)文物本色,達到修舊如舊的目的有一定的作用,但存在著許多缺陷,甚至是嚴重的缺陷。硝基清漆的稀釋劑是香蕉水,香蕉水的主要成分是苯及苯系物,有一定的毒性,長期使用對操作人員的身體是有害的,也影響工作環(huán)境;而且香蕉水、苯用量過多,還會影響前道做上去的顏色,失去層次感;同時其修復(fù)后經(jīng)過5年左右的時間又會變深、起皮、老化,經(jīng)不起時間的考驗,這是文物修復(fù)如舊的大忌;在紫外線光和紅燭燈下,顏色易發(fā)淡、發(fā)白,使他人一眼就能看出文物殘破的地方,失去了“修舊如舊”的原則和作用,影響展覽的功能和效果;此外,硝基清漆里能溶的顏料均是無機顏料,顆粒較粗,不適宜作瓷器釉的作舊。
目前,在瓷器修復(fù)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某件瓷器的修復(fù)過程上[3],仍然停留于對以往文獻的概括、總結(jié)[4],對文物修復(fù)材料的研究方面,偶有研究,只是零星的,分散的,如蔣道銀等[5]對古陶瓷修復(fù)仿釉涂料進行了研究。在文物修復(fù)領(lǐng)域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技術(shù)問題就是提供一種環(huán)保、耐久、操作簡單的瓷器修復(fù)作舊粘接材料,經(jīng)該材料修復(fù)的瓷器,不易黃變,能長期保存。
硝基清漆(紫荊花涂料上海有限公司)、水性氟碳樹脂DF-01(上海東氟化工有限公司),其中固含量(45±2)%;水性氟碳乳液(常熟市東環(huán)化工有限公司),其中固含量(50±1)%,是以三氟氯乙烯和其他功能性單體為原料,運用乳液合成技術(shù)制備的雙組分可常溫交聯(lián)聚合物,該聚合物能夠形成均勻、透明的涂層,主要用于外墻防腐涂料;ET99SG環(huán)保水性木器清面漆、ET99N環(huán)保水性木器清底漆(紫荊花制漆(上海)有限公司)主要用于木器的表面涂裝;3A膠、滑石粉、礦物顏料蛤白、10cm×10cm白色瓷板、毛筆、吹風(fēng)機、噴槍、手術(shù)刀、砂紙、Q-SUN-Xe1氙燈老化設(shè)備(翁開爾上海國際貿(mào)易有限公司)、DHG-9140A電熱恒溫鼓風(fēng)干燥箱(上海申賢恒溫設(shè)備廠)、RXZ型智能人工氣候箱(寧波江南儀器廠制造)、HPG-2136便攜式色差儀(上海漢譜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MG 268PLUS三角度光澤度計(KONICA MINOLTA公司生產(chǎn))。
1) 將3A膠和滑石粉混合均勻后,涂布于白色瓷板上并鋪滿白色瓷板,鋪設(shè)厚度約1cm,自然晾干,待用。此步驟即為模擬瓷器修復(fù)中的補缺處理。
2) 取一定量的礦物顏料與一定量的粘合劑混合均勻后,利用毛筆均勻涂布于已補缺處理的瓷板表面,待干燥后,再重復(fù)上述步驟,直至顏料的顏色將補缺的顏色遮蓋住為止。此處選用的礦物顏料為蛤白,因為白色顏料易于觀察變色等問題。所用的粘合劑分別有硝基清漆、水性氟碳樹脂DF-01、水性氟碳乳液、水性木器清面漆、水性木器清底漆等,其中的硝基清漆為傳統(tǒng)材料,按照傳統(tǒng)工藝進行操作即可。其他材料均為水性材料,均需與水按照不同比例進行調(diào)整后使用。
3) 分別配制質(zhì)量分數(shù)是71.4%、50.0%、33.3%、25.0%、20.0%、16.7%、14.3%、12.5%、11.1%的水性木器清面漆,編號分別為Q1~Q9;分別配制質(zhì)量分數(shù)是71.4%、50.0%、33.3%、25.0%、20.0%、16.7%、14.3%、12.5%、11.1%的水性木器清底漆,編號分別為D1~D9;分別配制質(zhì)量分數(shù)是71.4%、50.0%、33.3%、25.0%、20.0%的水性氟碳乳液和水性氟碳樹脂DF-01,編號分別為F1~F5和DF1~DF5;另外,配制質(zhì)量分數(shù)是33.3%、25.0%、20.0%的硝基清漆,其溶劑是稀釋劑,編號分別是X1~X3。
將上述樣品進行老化,干熱老化溫度設(shè)定為(100±2)℃,連續(xù)老化72h;氙燈老化光照黑暗1h交替模式,光照時溫度設(shè)定為63℃,黑暗時溫度設(shè)定為37℃,連續(xù)老化1000h,選用波長532nm光源;濕熱老化溫度設(shè)定為50℃,濕度控制在60%,連續(xù)老化72h。
利用HPG-2132便攜式色差儀,以老化前的樣品為標準樣品,老化后的樣品為被測樣品,分別測試樣品的色度空間值,即L、a、b,最后計算出色差△E值,其中所測樣品為肉眼觀察效果較好的樣品。為保證老化前后所測樣品的位置為同一個點,測量時,先選擇瓷板的一個角,并做好測量記號,然后將色差儀的其中兩條邊與瓷板的這個角的兩條邊對齊進行測量。這樣,老化前后測量位置相對固定,減小了測量誤差。
利用MG 268PLUS三角度光澤度儀對模擬作舊樣品老化前后的光澤度進行測試。同樣,所測樣品也為肉眼觀察效果較好的樣品。為保證老化前后所測樣品的位置為同一個點,測量時,先選擇瓷板的一條對角線,做好測量記號,然后將光澤度儀沿著瓷板的這條對角線測量即可,老化后也測量這個位置,從而減小了測量誤差。
對不同濃度、不同材料處理的樣品進行了肉眼觀察,評價其作舊的效果。具體見表1。
表1 肉眼觀察作舊效果評價
(續(xù)表1)
由表1可知,對于水性木器清面漆和水性木器清底漆來說,濃度均不宜過高,濃度過高,作舊后顏色“泛青”。對于水性氟碳乳液來說,濃度也不宜過高,濃度過高,也易于“泛青”;濃度也不宜過低,過低,干燥后表面易于開裂甚至顏料易于脫落。對于水性氟碳樹脂DF-01來說,濃度過高,顏色易“泛青”,且存在脫落現(xiàn)象;濃度過低,表面也出現(xiàn)開裂且上色不均勻,原因可能是由于該種材料粘結(jié)力比較低所致,故不適合作為作舊用粘合材料。傳統(tǒng)的硝基清漆,隨著稀釋劑用量的增加,顏色更加易于黃變。
對肉眼觀察較好的樣品分別測試了干熱老化、氙燈老化和濕熱老化前后的色差值(表2),并計算得出色差。
表2 各樣品在不同老化條件下的色差值
由表2可知:對于水性木器清面漆Q4~Q9樣品,干熱老化和氙燈老化后的樣品色差變化均比濕熱老化大,說明溫度和光對材料的影響大一些;色度學(xué)理論表明,在色差數(shù)據(jù)L、a、b中,+L說明顏色偏暗,-L說明顏色偏白;+a說明顏色偏紅,-a說明顏色偏綠;+b說明顏色偏黃,-b說明顏色偏藍;由L、a、b老化前后的數(shù)據(jù)對比可知,L和a的數(shù)據(jù)變化很小,主要是b值的變化導(dǎo)致的色差變化。對于水性木器清底漆D3~D9樣品,與水性木器清面漆Q4~Q9樣品也同樣得出b值的變化導(dǎo)致的色差變化。對于水性氟碳乳液F3和F4樣品來說,引起色差變化的因素也主要是b值的變化。并且上述材料的色差變化值普遍較小,其色差變化最大值才達3.7,而硝基清漆處理的樣品X1,色差變化非常大,最大達30.2,b值變化非常明顯,且用肉眼觀察也明顯偏黃。
圖1表明:干熱老化和氙燈老化后,各材料的黃變比濕熱老化的更加嚴重,且硝基清漆處理的樣品黃變最嚴重,這一點與色差測試數(shù)據(jù)相一致。由此可見,其他材料的抗黃變能力明顯比硝基清漆強的多,說明實驗所用材料抗老化能力明顯要強于硝基清漆。
圖1 老化后各樣品的照片F(xiàn)ig.1 The sample pictures after aging
光澤度主要用于表征物體表面的粗糙程度,物體表面越粗糙,光澤度值就越?。环粗?,物體表面越光滑,光澤度值就越大。光澤度的大小還與光源照明和觀察的角度也有關(guān)系,本次選擇20°、60°和85°角度照明,主要參考是60°,即人眼睛看東西的角度。分別測試了各樣品老化前后的光澤度值,具體見表3。
不論是干熱老化、氙燈老化還是濕熱老化,對于60°觀察各個樣品的表面,其光澤度變化均很小,即用眼睛看樣品表面的光澤度老化前后基本沒有變化,說明各樣品光澤度比較穩(wěn)定。
表3 三種老化前后光澤度測試數(shù)據(jù)
由于瓷器修復(fù)材料易于黃變且具有一定的毒性,選用水性高分子材料作為研究對象,可大大降低所用材料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所選用的4種水性高分子材料中,對于水性木器清面漆和水性木器清底漆來說,濃度均不宜過高。濃度過高,作舊后顏色“泛青”,表現(xiàn)出粘接材料本身的顏色,水性木器清面漆的最佳濃度范圍為11%~25%,水性木器清底漆的最佳濃度范圍為11%~33%。對于水性氟碳乳液來說,濃度過高,易于“泛青”;濃度過低,干燥后表面易于開裂甚至顏料易于脫落,水性氟碳乳液的最佳濃度范圍為25%~33%。對于水性氟碳樹脂DF-01來說,濃度過高,顏色易“泛青”,且存在脫落現(xiàn)象;濃度過低,表面出現(xiàn)開裂且上色不均勻,原因可能是由于該種材料粘結(jié)力比較低所致,故不適合作為作舊用粘合材料。傳統(tǒng)的硝基清漆,隨著稀釋劑用量的增加,顏色更加易于黃變。利用色差儀和光澤度儀表征其耐久性,結(jié)果表明與傳統(tǒng)材料硝基清漆相比,水性木器清面漆、水性木器清底漆和水性氟碳乳液具有較好的耐熱老化能力、抗氙燈老化能力和抗?jié)駸崂匣芰?,有望解決瓷器文物修復(fù)材料易于黃變的缺陷,具有一定的應(yīng)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高國華,崔遠麗.淺談瓷器的修復(fù)工藝[J].價值工程,2013(27):323-324.
GAO Guo-hua, CUI Yuan-li. Discussion on porcelain repair process[J].Value Engineering, 2013(27):323-324.
[2] 李 剛,李 良. 淺談館藏瓷器的修復(fù)方法[J].四川文物,2002(2):85-86.
LI Gang, LI Liang. Discussion on the method of the porcelain repair[J].Sichuan Cultural Relics,2002(2):85-86.
[3] 吳啟昌.“南海Ⅰ號”兩件出水瓷器文物的保護與修復(fù)[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xué),2016,28(1):93-100.
WU Qi-chang.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wo pieces of porcelain from the submerged “South China Sea I”[J].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2016,28(1):93-100.
[4] 龐倩華,張藝博.古陶瓷修復(fù)保護技術(shù)概述[J].陶瓷,2017(1):63-65.
PANG Qian-hua, ZHANG Yi-bo. Overview of anient ceramic repair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y[J]. Ceramics, 2017(1):63-65.
[5] 蔣道銀,羅曦蕓,劉 偉,等.古陶瓷修復(fù)仿釉涂料的研究[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xué),2002,14(增刊):92-99.
JIANG Dao-yin, LUO Xi-yun, LIU Wei,etal. Glazed coation for old pottery mending[J].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2002,14(Suppl):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