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良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1-0141-01
新課程指出:活動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把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shù)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現(xiàn)實的、探索性的數(shù)學活動中去。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轉變觀念,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改變學生傳統(tǒng)的、以聽講為主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課程的整合,能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增強教學的效果。
1.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研究的東西有著內在的興趣,缺乏直接興趣,會使學習變的枯燥乏味,反之,如果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就能刺激大腦活動的興奮性,保證對學習內容有效感知。""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就數(shù)學課程本身而言,內容比較枯燥,文字內容靜止而單調,學生們學起來比較乏味且吃力。信息技術的使用,使教學信息以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形式呈現(xiàn),能極大地吸引的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新課一開始,我就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爭論內角和大小的視頻,并要求學生猜測誰大誰小,一下子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不僅紛紛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還躍躍欲試,積極投入到探究新知的過程當中。
2.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著名的特級教師沈大安說過"課堂教學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將'預設'和'生成'結合起來,好的課堂效果也只有在師生互動中才能生成"。教學中,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文本教材和電子教材有機結合,將教師的講解和學生利用網(wǎng)絡資源自主學習有機結合,要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環(huán)境、資源,培養(yǎng)相應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要精心設疑,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給學生足夠的動腦筋去想的時間,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主動解決問題,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
3.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合作,學會交流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林格倫認為,學習是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與學生的共同活動,學習活動的目的不僅是掌握知識與技能,而且也形成合作的交往關系。小組合作學習能改變以往課堂上的"教師講--學生聽"和"教師問--學生答"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為學生間互動、師生間互動的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在學生的探索和交流中,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展示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在學生個體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使所有學生能共享學習成果,進行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利用剪、拼方式探究三角形公式時,出現(xiàn)了多種剪、拼方法,如果學生只是單純的敘述,其他小組的學生可能會模棱兩可,這時利用電腦展臺來展示剪、拼方法,一目了然,使所有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開闊了視野,思維得到了發(fā)展,同時降低了學生匯報交流的難度,使所有同學都樂于匯報交流,促進了同學間的合作交流。
4.利用信息技術加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的學習,增加教材內容是有限的,學生接受的只是預先設定好了的知識。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把有關的內容引入課堂,加大了課堂的容量,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能讓數(shù)學知識無限延伸,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另一方面,課堂容量的大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書、速度的影響,尤其是當需要板書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圖比較多的課堂上,教師板書和作圖對課堂的速度起到了較大的制約,利用電教手段可以根據(jù)需要把一些情景、圖形、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在課堂上適時地在學生面前再現(xiàn)出來,這樣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地渠道,提高了課堂效率。如在教學《植樹問題》時,由于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了解欠缺,需要教師逐一畫圖幫助理解三種情況,這樣費力費時。我在課前把三種情況做成了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課堂上觀察植樹問題中的三種情況,學生對所學內容一目了然,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學生思考的難度,節(jié)省了時間,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了更多知識。又如:在教學《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時,需要通過擺小正方體來理解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問題,而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為1000,如果要擺肯定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和準備大量小正方體,如果不擺,學生的空間觀念欠缺,無法直觀感受到到底是100還是1000(大部分學生認為是100)。在這種情況下,我將擺小正方體的過程用課件直觀演示出來,使學生直觀感受擺的過程,經歷從一排擺10個,到一層擺10排,再到擺10層的過程,很容易理解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問題。使原本需要大量時間探究的問題在短時間得到解決,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另外,教師可以利用節(jié)余的時間多給學生安排一些不同的練習,增加練習的密度,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及時得到鞏固、內化,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網(wǎng)絡時代的到來,不僅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變著人們的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融入到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是對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支持,它使人們對數(shù)學的認識發(fā)生了根本的轉變,促進了數(shù)學教學的現(xiàn)代化,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作為一線教師,需要不斷探索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學方式,努力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以便使學生在信息技術指導下得到更快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