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志國
(北京市豐臺二中 100071)
在立體幾何中有下面的一個有用結(jié)論:
圖1
結(jié)論若兩個相交平面內(nèi)各有一條直線(均不是這兩個平面的交線)互相平行,則這兩條平行直線均與這兩個平面的交線平行.
證明如圖1所示,a?α,b?β,α∩β=l,a與l不重合,b與l也不重合,a∥b,下證a∥l.
由a?β,b?β,a∥b,得a∥β.
再由a?α,α∩β=l,得a∥l.
題1 證明:若一條直線與兩個相交平面都平行,則這條直線與這兩個相交平面的交線平行.
證明如圖2所示,α∩β=l,c∥α,c∥β,下證c∥l.
圖2
過直線c作平面γ,δ分別與平面α,β交于a,b.由c∥α可得c∥a,同理c∥b,所以a∥b∥c.再由上面的結(jié)論,得a∥b∥l,所以c∥l.
題2 證明:若一個平面和兩個相交平面都垂直,則這個平面和這兩個相交平面的交線垂直.
證明如圖3所示,α⊥γ,β⊥γ,α∩β=l,下證l⊥γ.
因為α⊥γ,β⊥γ,所以可分別在α,β內(nèi)作直線a⊥γ,b⊥γ,所以a∥b.再由上面的結(jié)論,得a∥b∥l,所以l⊥γ.
圖4
解如圖4,由AB∥CD及上面的結(jié)論,得平面VAB與平面VCD的交線l∥AB∥CD.設(shè)AB,CD的中點分別為E,F,可得∠EVF就是二面角B-l-C的平面角.可得正△VEF,所以∠EVF=60°,即所求答案為60°.
題4 如圖5所示,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DAB=60°,AD=AA1,F,M分別是AA1,BD1的中點.
(1)求證:FM⊥面BDD1B1;
(2)求面BFD1與面ABCD所成銳二面角的大小.
圖5 圖6
解(1)如圖6所示,設(shè)AC∩BD=O,連結(jié)OM,可得FM∥AO,AO⊥面BDD1B1,所以FM⊥面BDD1B1.
(2)由FM∥AO及上面的結(jié)論,得面BFD1與面ABCD的交線l∥FM∥AO,進(jìn)而可得∠D1BD=45°為所求二面角的大小.
題6 (2016年高考全國卷Ⅰ文科、理科第11題)平面α過正方體ABCD-A1B1C1D1的頂點A,α∥平面CB1D1,α∩平面ABCD=m,α∩平面ABB1A1=n,則m,n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
解A.如圖7所示,因為平面α∥平面CB1D1,所以平面α與平面ABCD的交線m平行于平面CB1D1與平面ABCD的交線l.
圖7
因為在正方體中平面ABCD平行于平面A1B1C1D1,BD∥B1D1,所以由上面的結(jié)論可得l∥B1D1,再得m∥B1D1.
同理,n平行于平面CB1D1與平面ABB1A1的交線.
因為平面ABB1A1∥平面CDD1C1,所以平面CB1D1與平面ABB1A1的交線平行于平面CB1D1與平面CDD1C1的交線CD1,所以n∥CD1.
所以m,n所成的角即為B1D1,CD1所成的角.
圖8
題7 (2013年高考湖北卷理科第19(1)題)如圖8,AB是圓的直徑,點C是圓O上異于A,B的點,直線PC⊥平面ABC,E,F(xiàn)分別是PA,PC的中點.記平面BEF與平面ABC的交線為l,試判斷直線l與平面PAC的位置關(guān)系,并加以證明.
解如圖8所示,由EF∥AC及上面的結(jié)論,得l∥AC,所以直線l∥平面PAC.
圖9
題8 (2013年高考安徽卷理科第19(Ⅰ)題)如圖9,圓錐頂點為P.底面圓心為O,其母線與底面所成的角為22.5°.AB和CD是底面圓O上的兩條平行的弦,軸OP與平面PCD所成的角為60°.證明:平面PAB與平面PCD的交線平行于底面.
解由AB∥CD及上面的結(jié)論,得平面PAB與平面PCD的交線平行于AB,進(jìn)而可得欲證.
參考文獻(xiàn):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xué)數(shù)學(xué)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 普通高中課程標(biāo)準(zhǔn)試驗教科書( 必修)數(shù)學(xué)4(A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