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經(jīng)濟學家約翰·李斯特做過這樣一個著名的實驗:甲和乙各自被給予100元現(xiàn)金,甲擁有決定權,他可以把乙的錢全都拿走,如果甲愿意,也可以從自己的錢中分任何數(shù)目給乙。那么,甲會無私地把自己的錢給乙嗎?
實驗結果令人大跌眼鏡,只有10%的局中人愿意給乙一些錢,超過60%的局中人從乙處拿錢,超過40%的人拿走了乙所有的錢。
這項實驗顛覆了人們對“利他主義是人本性”的認知,說明在沒有監(jiān)督的情況下,人是傾向于給自己多分一些錢的。這一發(fā)現(xiàn)對現(xiàn)代管理制度的影響意義深遠,證明純粹依靠“自律”是不可能管理好團隊的,最終還是要靠制度和流程監(jiān)督。
現(xiàn)實比實驗調研更為直接有力。當年喬布斯拿到一個價值5000美元的項目,做一款超強性能的游戲機,但是他自己做不出來,所以請好朋友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幫忙,并告訴他這個項目只值700美元。
辛辛苦苦做出軟件的沃茲最終只分到350美元,其余的錢都進入了喬布斯的口袋。盡管他們一起創(chuàng)建了輝煌的蘋果,但是老實本分的沃茲最終與喬布斯分道揚鑣。2011年“海底撈勾兌門”事件發(fā)生后,張勇也承認:“菜品不稱重、偷吃等問題的根源是流程落實不到位。我還要難過地告訴大家我從未真正杜絕這些現(xiàn)象?!?/p>
俗話說“餓死的廚子三百斤”,廚子是不會餓死的。當人擁有絕對分配權的時候,這種現(xiàn)象很容易發(fā)生。正所謂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
到底財富怎么分配才算公平?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分錢游戲,兩個人分100美元,甲提出解決方案,如果乙同意,就按照這個方案分錢,如果乙不同意,則兩個人一分錢也拿不到。
有意思的是,當這筆錢數(shù)額很少的時候,乙并不在乎自己被多分一點還是被少分一點,只要甲不太過分,基本上都能接受。但是當這筆錢的金額逐步提高后,乙就開始挑剔了,加到100萬美元后,乙甚至寧可自己一分錢不要。
也不能讓甲比自己多拿到一分錢。這就是“不患寡,患不均”。
當這筆錢多到可以影響生活質量的時候,人們往往會爭得頭破血流,無論如何也要均分。在如何避免獨吞、建立好制度這方面,盜墓賊最有發(fā)言權。
最早的盜墓賊都是兩個人搭檔,一個人在上面接寶,一個人在下面挖寶。
上面的人一看拋上來的都是金銀珠寶,禁不住誘惑,就會把繩子扔掉,拿了東西就跑,不管同伙死活,即使是親兄弟也難以經(jīng)受考驗。
后來,盜墓搭檔就改為父子。兒子在上面拽繩子,父親在下面挖寶,但是兒子也會有禁不住考驗的時候。
最后,只好改為父親在上面拽繩子,兒子在下面挖。正因為虎毒不食子,所以上下之間達到了制衡效果,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上面的人跑路的現(xiàn)象。
好的制度把鬼變成人,不好的制度把人變成鬼。人都會有自私的一面,但是制度的力量可以避免這一現(xiàn)象的發(fā)生。
歷史經(jīng)驗告訴我們,完美的分配制度是不存在的,成天想著分蛋糕還不如一起把蛋糕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