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雪
朋友圈被這樣一則新聞霸屏,引起大家的廣泛熱議——
一位知乎網(wǎng)友分享了她遭遇“熊孩子”的親身經(jīng)歷:親戚家來的一個孩子(四年級,1.4米的身高,120多斤),從背后猛推已經(jīng)懷孕4個多月的孕婦。危險時刻,她雙膝跪地死死架住孕婦,才僥幸逃過一劫。
但令人吃驚的是,當(dāng)她問及原因,孩子竟?jié)M不在乎地說:“我看電視上孕婦摔了會流產(chǎn),我就想看看被推倒她會不會也流產(chǎn)?”生氣的她把孩子打出家門。簡直不敢相信,一個僅四年級的孩子,竟做出如此瘋狂的行為,說出如此冷漠的話。
熊孩子只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故意推倒孕婦,事后竟絲毫沒意識到自己做錯了!
一個四年級的小學(xué)生,學(xué)校的老師或是家長,不可能沒有教育過他們要尊重孕婦、不能推搡孕婦、在公交車上給孕婦讓座這些基本道理。
可他為什么還是如此肆意妄為?當(dāng)這位網(wǎng)友狠狠地“修理”了熊孩子之后,熊孩子的媽媽抱怨說:孩子的背都被打腫了,膝蓋也青了。
言外之意就是:“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了,就不要再去傷害孩子了,他還是個孩子啊!”
“他是個孩子”,本是我們對年幼群體的關(guān)愛,現(xiàn)在卻變成了“他弱他有理”?!安欢隆背闪诵芎⒆觽λ说膿跫?,成了“熊家長”最萬能的借口。
就是因為家人的不作為,甚至是溺愛,熊孩子才有了繼續(xù)作惡的底氣。
世上本沒有“熊孩子”
沒有孩子不犯錯,不犯渾。當(dāng)孩子犯錯時,只要父母教得好,世上本沒有熊孩子。給孩子最好的教養(yǎng),就是父母以身作則。面對錯誤,我和你一起承擔(dān)。
在南京地鐵上,一個孩子因為身體不適吐了,孩子媽媽趕忙給大家道歉,然后蹲在地上,擦了很久。
十一長假期的一趟列車上,一位父親陪兩個孩子在車廂連接處玩耍,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坐座位,他說:“孩子頑皮,怕影響到別人?!?/p>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每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我們當(dāng)父母的對了,孩子自然就對了。
當(dāng)我們面對錯誤勇于承擔(dān)時,孩子自然會成為和我們同樣的人。
樹立“邊界”很重要
邊界感的樹立,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并非以他為中心。有了邊界感,才能區(qū)分我與他人的關(guān)系,也才能幫助孩子開始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犯罪心理學(xué)家李玫瑾的育兒講座中,曾提到:在孩子3~5歲時,一定要學(xué)會對孩子說“不”。
“他還是個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
我們常會以愛之名,舍不得放手,舍不得說不,以至于不僅模糊了自己承受的邊界,還入侵了孩子的邊界。
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父母對他的愛無條件,但一定有原則。當(dāng)他從小生活在原則中,他們長大后也會成為有原則的人。不懂事,不代表可以沒教養(yǎng);孩子太小,更不代表孩子不能被管教。
良好的教育不是縱容,但也不等于簡單粗暴打罵。而是應(yīng)該指出他的錯誤,并有針對性地讓他明白,自己這樣做事要付出代價。
年幼的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而熊孩子和殺人犯之間,也不過一線之隔。
爸爸媽媽自己忘了“規(guī)矩”,同時,在陪伴孩子時忘記了規(guī)矩意識,那真是很可怕。試想一個從小缺失了管教的孩子,被放縱了心中的“惡”,那么終有一天,他會被惡果反噬,悔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