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經(jīng)常會聽到家長說:“我的小孩今年4歲了,可是隨著一天天的長大,我發(fā)現(xiàn)他越來越自私、任性,不聽話而且不愛學習,就貪玩兒,我該怎樣教育他?”
不得不說,自私、任性是現(xiàn)在的孩子很明顯的特點,獨生子女,家長溺愛……造就了他們不可一世的性格特點。熊孩子也就這樣誕生了。
好的親子關系,建立在爸媽和孩子良好的溝通上,這種溝通在孩子6歲之前就要開始進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作為一名犯罪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的專家,用生動的話語和真實的案例教會了廣大家長如何管教孩子,讓他們能夠不任性、不自私,能接受挫折。
其實,這就是正面管教的力量!
6歲之前管什么?
克制任性、防止壓抑、學會控制、學會忍耐、防止自私、經(jīng)歷挫折。6句短語概括了6歲前家庭教育最主要的目標。而其中有很多,都是被許多家長所忽視的!
6歲之前說“不”
為什么要對孩子說不呢?
比如說男孩三四歲跟你鬧,孩子鬧吧,他能怎么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上打滾;但是你要等他十四歲了,這個孩子還會跟你鬧,他會怎么跟你鬧?第一,他離家出走;第二,他跳樓自殺,還有服毒自殺。
是啊,我們應該愛孩子,但我們不能無限制地愛孩子。因為這樣,孩子不會去珍惜你的愛,甚至會用你的愛來威脅你。
怎樣對孩子說“不”:
3到5歲時,要刻意地對孩子進行克制任性的訓練。
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時,不要滿足,任他哭。
將孩子安置在臥室等安全的場所,由一個成人專門看管。
記住四個不要:不要罵、不要打、不要說教、不要走開。
等孩子哭到精疲力竭了,給點愛,拿熱水擦擦臉。
對孩子說:“還哭嗎?要哭接著哭?!?/p>
整個過程沒有不文明,但卻告訴孩子:“如果你的要求不合理,我不會滿足,也不會因為你的無理取鬧而讓步。”這樣,孩子也會明白:鬧,是沒用的。
不過,也不能讓孩子太壓抑。要承諾孩子,如果能說出自己要求的理由,可以滿足他的要求。孩子的三次要求滿足一次即可。
克制誘惑
學會控制自己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掌握的。那如何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呢?運用一些“小誘惑”:如果孩子忍住了,三天后可以獲得更多獎勵;如果孩子沒有忍住,三天后原有的獎勵也會被取消。這就告訴孩子一個道理:等待,獲取更大的滿足。你現(xiàn)在的克制是為了你今后的長遠。
學會忍受&拒絕自私
在中國的教育背景下,孩子的自私是正常的。孩子剛來到人世時,所有人都是圍著他轉(zhuǎn)的;而隨著他長大、學習,家長也常說:“你好好管自己的學習,不要管別人?!边@自然而然造就了孩子的自私。但其實,這樣的做法錯了。
那應該如何做呢?
看上去有些古板,但這是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孩子放學一般都在四五點,而我們吃飯要到六點前后。而這一兩個小時,就是讓孩子忍受“饑餓”的過程。
饑餓是人世間最基本的痛苦,而人生中還會有許多遠超于饑餓的痛苦。我們這么做,是讓孩子經(jīng)歷痛苦、學會忍受;也讓孩子明白別人和他一樣,克制變得自私。
通過生活中的這些小細節(jié),教會孩子“不自私”其實一點都不難。
經(jīng)歷挫折
沒有經(jīng)歷過挫折,后果是什么?
我們都不想看到這樣的后果,所以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的挫折忍耐力。在現(xiàn)在的教育環(huán)境下,孩子是吃不了多少苦的。究其原因,我可以一針見血地指出:家長動不動告學校,學校什么都不敢做,而吃苦耐勞的訓練必須是學校讓孩子經(jīng)歷的。
在此,我們也呼吁各位幼兒家長能信任幼兒園,讓幼兒園有底氣去為孩子的發(fā)展組織活動,而不是要看家長的臉色畏手畏腳!
無論生活中遇到什么樣的挫折,只要你撲騰,肯定死不了!下次,當孩子再遇到挫折,就和他講這個道理吧!
李玫瑾簡介:
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現(xiàn)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diào)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