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越水稻遷飛性害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發(fā)生關系分析

      2018-05-14 12:17陸明紅劉萬才胡高翟保平
      植物保護 2018年3期
      關鍵詞:中越卷葉螟稻飛虱

      陸明紅 劉萬才 胡高 翟保平

      摘要

      中越兩國同屬東亞季風區(qū),水稻病蟲害在發(fā)生危害上為一個整體。每年水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以下簡稱“兩遷”害蟲)隨著季節(jié)和氣溫變化,在兩國間往返遷飛,發(fā)生為害,相互影響。研究兩國水稻遷飛性害蟲發(fā)生的關系和影響規(guī)律,對于提高監(jiān)測預警的早期預見性和防控工作的主動性,有效控制其危害具有重要意義。2010年以來,中越兩國實施了中越水稻遷飛性害蟲監(jiān)測與防治合作項目,通過連續(xù)多年開展交流合作,初步明確了越南“兩遷”害蟲發(fā)生規(guī)律。本文簡要分析了影響越南“兩遷”害蟲發(fā)生的主要因素,探討了中越兩國水稻“兩遷”害蟲發(fā)生規(guī)律的相關性,對提高中國“兩遷”害蟲中、長期預報能力和綜合治理水平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關鍵詞

      越南; 中國; 水稻; “兩遷”害蟲; 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

      S 435.112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6688/j.zwbh.2017390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s of rice planthopper and rice leaf folder

      occurrenc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LU Minghong1, LIU Wancai1, HU Gao2, ZHAI Baoping2, HOANG Anh Tuan2,3, DO Hong Khanh3

      (1. National AgroTechnical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er, Beijing 100125, China; 2.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3. Department of Plant Protec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of Vietnam, Hanoi 115302, Vietnam)

      Abstract

      Both China and Vietnam belong to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 where the rice pests and diseases occur as a whole. Especially rice planthopper (RPH) and rice leaf folder (RLF), they migrat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with the change of seasons and temperature every year,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Therefore, to study migratory pest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early warning and initiative control. Since 2010, China and Vietnam have implemented the project on technical cooperation in surveillance and management of rice migratory pests. Through many years studies, the occurrence pattern of rice migratory pests in Vietnam was identified. Here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of RPH and RLF occurrenc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which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improving medium and longterm forecasting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level.

      Key words

      Vietnam; China; rice; migratory pest; relationship

      水稻遷飛性害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以下簡稱“兩遷”害蟲)是危害我國和許多亞洲國家水稻生產的重要害蟲[12]。在我國,2005年以來“兩遷”害蟲發(fā)生面積劇增,發(fā)生程度加重,重發(fā)頻率增加。據統(tǒng)計,2005-2015年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年均發(fā)生面積分別為2 867萬hm2和1 969萬hm2,占水稻種植面積(2 968萬hm2)的96.6%和66.3%;造成產量損失1 322.5萬t和702.7萬t,相當于平均每年水稻總產(19 588萬t)的6.8%和3.6%。除直接為害造成的嚴重損失,稻飛虱還可通過傳播病毒病造成危害[37],對水稻安全生產構成嚴重威脅。研究表明,“兩遷”害蟲具有遠距離跨境遷飛的特性,每年春季從中南半島國家(越南、泰國、老撾、緬甸等)隨季風遷飛至我國華南稻區(qū)為害、繁殖,6-8月,隨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移北抬”,進一步遷飛至江南、長江流域稻區(qū)危害[8]。因此,研究東南半島國家“兩遷”害蟲發(fā)生特點,及時、準確掌握蟲源國家“兩遷”害蟲發(fā)生和防治動態(tài),對提高我國“兩遷”害蟲及其傳播病毒病監(jiān)測預警的早期預見性、增強防控主動性、保障水稻生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2010年以來,中越兩國通過水稻遷飛性害蟲監(jiān)測與防治合作項目,經過連續(xù)多年開展交流合作,初步明確了越南“兩遷”害蟲發(fā)生規(guī)律,分析了影響越南“兩遷”害蟲發(fā)生的主要因素,探討了中越兩國水稻“兩遷”害蟲發(fā)生規(guī)律的相關性,對提高我國“兩遷”害蟲中、長期預報能力和綜合治理水平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3 中國越南“兩遷”害蟲發(fā)生關系分析

      3.1 “兩遷”害蟲在越南冬春稻遷出期與中國早稻遷入期一致

      越南冬春稻區(qū)是我國早期“兩遷”害蟲的主要蟲源地,尤其是越南的中部和北部稻區(qū)對我國早稻有直接影響。越南中部水稻一般在12月底至1月初開始撒播,在3月中旬至4月初陸續(xù)進入抽穗灌漿期,此后稻飛虱陸續(xù)遷出越南中部;而中國從3月中旬開始,在海南、廣東、廣西等華南早稻區(qū)陸續(xù)出現(xiàn)遷入峰,與越南中部稻區(qū)稻飛虱的遷出期基本一致。越南北部水稻生育期較中部稻區(qū)一般晚15~20 d,4月下旬后稻飛虱陸續(xù)遷出越南北部,作為越南第二大水稻產區(qū),4月下旬后稻飛虱的遷出范圍廣、蟲量大;與此同時,中國華南、西南和江南南部稻區(qū)能監(jiān)測到單燈單日千頭以上稻飛虱同期突增峰,峰期持續(xù)時間長,遷入蟲量大。如2015年越南北部、北中部冬春稻區(qū)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發(fā)生高峰期較2014年早5~15 d,中國華南、江南早稻區(qū)“兩遷”害蟲遷入期也比2014年相應提前10~30 d;2017年越南水稻生育期較常年偏遲10 d左右,加上華南入汛偏遲影響,導致“兩遷”害蟲遷入我國早稻區(qū)也較常年偏遲5~10 d,防治適期比常年偏遲10 d左右。因此,越南中部稻飛虱的發(fā)生動態(tài)可作為我國稻飛虱遷入期、遷入量和主降區(qū)的早期預警指標;越南北部稻飛虱發(fā)生動態(tài)可作為我國早稻中后期的稻飛虱遷入期、遷入量和主降區(qū)的預警指標。

      3.2 越南北部是中國早稻稻飛虱的主要蟲源地

      通過執(zhí)行中越水稻遷飛性害蟲監(jiān)測與防控合作項目,2011-2016年中越兩國每年定期交流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的發(fā)生面積。本文利用SPSS軟件的雙變量相關分析方法統(tǒng)計分析了2011-2016年越南各稻區(qū)與中國早稻各主產省稻飛虱發(fā)生面積相關性,結果發(fā)現(xiàn)稻飛虱的發(fā)生面積在越南北部稻區(qū)與中國早稻主產省大部分呈正相關(表1),在越南南部稻區(qū)與中國早稻主產省呈負相關。如稻飛虱發(fā)生面積在中國福建與越南北部呈極顯著相關,相關系數達0.919;與越南北中部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833;而在越南南部與中國福建、湖南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890、0.874。由此推斷,越南北部是我國早稻稻飛虱的主要蟲源地,為我國華南和江南稻區(qū)提供大量的遷入蟲源。

      3.3 中越兩國稻縱卷葉螟發(fā)生面積呈負相關

      同樣,通過分析比較2011-2016年越南各稻區(qū)與中國早稻各主產省稻縱卷葉螟發(fā)生面積相關性,我們發(fā)現(xiàn)稻縱卷葉螟的發(fā)生面積在越南中部和南部與中國早稻主產省呈負相關,在越南北部與中國早稻主產省沒有明顯相關性(表2)。如稻縱卷葉螟發(fā)生面積在越南南部與中國海南呈極顯著負相關,與中國廣東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920和-0.828;在越南南中部與中國海南、廣東、湖北呈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835、-0.850、-0.812;在越南北中部雖沒有表現(xiàn)顯著的相關性,但相關系數表現(xiàn)出一致的負相關。

      3.4 個例分析中國越南“兩遷”害蟲誘蟲量相關性

      根據中越水稻遷飛性害蟲監(jiān)測與防控合作項目合作內容,中越兩國在各自境內的水稻遷飛性害蟲主要發(fā)生區(qū),共聯(lián)合建立了8個數據共享觀測點,統(tǒng)一配備蟲情測報燈等必要的監(jiān)測專用設備。其中,中方4個觀測點分別建在海南瓊海、廣東雷州、廣西合浦、云南麻栗坡,越方4個觀測點分別建在南定省、義安省、廣南省、富安省。因部分監(jiān)測點在個別年份出現(xiàn)故障,造成監(jiān)測數據不完整,故本文收集整理了其中的中國瓊海、雷州、合浦和越南南定省、義安省、廣南省這6個聯(lián)合監(jiān)測點2012-2015年的“兩遷”害蟲誘蟲量,分析了“兩遷”害蟲在中國3-6月與越南2-4月份誘蟲量的相關性。

      白背飛虱在越南義安、廣南和中國雷州、合浦發(fā)生趨勢一致,表明中國華南南部間歇性越冬區(qū)白背飛虱蟲源主要來自越南北中部和南中部稻區(qū)(圖6);褐飛虱在越南南定、廣南和中國雷州、合浦發(fā)生趨勢一致,表明越南北部和南中部可以為中國華南南部間歇性越冬區(qū)提供褐飛虱蟲源(圖7)。稻縱卷葉螟在2013年中越兩國發(fā)生趨勢表現(xiàn)明顯的負相關,2014年發(fā)生趨勢又表現(xiàn)出一致性,2015年越南南定和中國雷州表現(xiàn)為增長趨勢,越南義安、廣南和中國合浦、瓊海表現(xiàn)為下降趨勢,表明中國越南在稻縱卷葉螟從誘蛾量上沒有表現(xiàn)明顯的相關性(圖8)。

      4 小結與討論

      本文從越南水稻生育期和“兩遷”害蟲發(fā)生高峰期及中國“兩遷”害蟲遷入高峰期的角度進行分析,得出了越南中部、北部“兩遷”害蟲發(fā)生動態(tài)可分別作為我國“兩遷”害蟲早期、早稻中后期預警指標的結論。這與先前利用軌跡分析方法得出的我國早稻前期4月份的蟲源主要來自于越南中部的結論一致[12],從側面反映了研究結果的可靠性。這一結論對提高我國“兩遷”害蟲監(jiān)測預警的早期預見性、增強防控主動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越南各稻區(qū)與中國早稻主產省發(fā)生面積相關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正負相關性,但只有少數表現(xiàn)為顯著相關,這與實際調查監(jiān)測到的情況有一定誤差。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中越兩國統(tǒng)計面積的標準不一致。如越南稻飛虱2 000頭/m2(相當于4 000頭/百叢)才記為發(fā)生面積,比國內3 000頭/百叢的大發(fā)生指標還要高;越南稻縱卷葉螟在水稻分蘗期幼蟲量超過50頭/m2、孕穗抽穗期幼蟲量超過20頭/m2記為發(fā)生面積,而國內稻縱卷葉螟在分蘗期、孕穗抽穗期的幼蟲量分別超過15、9頭/m2就記為發(fā)生面積,這樣造成越南年度間發(fā)生面積差異比中國要顯著。當然,雖然中越兩國記載“兩遷”害蟲發(fā)生面積的標準不一樣,但通過比較年度間發(fā)生面積的相關性,還是能客觀反映“兩遷”害蟲在中越兩國發(fā)生增減趨勢的相互關系。

      通過分析比較中國越南各3個聯(lián)合監(jiān)測點“兩遷”害蟲誘蟲量的相關性,得出越南的南中部(廣南)、北中部(義安)和北部(南定)可為我國華南南部間歇性越冬區(qū)(合浦、雷州)提供稻飛虱蟲源;越南北中部與中國南部稻縱卷葉螟并沒有表現(xiàn)明顯的相關性。其中稻飛虱從誘蟲量角度的分析結果與從發(fā)生面積角度的分析結果相吻合,而稻縱卷葉螟的吻合度不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稻縱卷葉螟的趨光性不強,在發(fā)生程度差異較大的年份能反映年度間的增減趨勢,如2012年和2013年;但在發(fā)生程度相近的年份,誘蛾量并不能準確反映增減趨勢,如2014-2015年。建議今后在稻縱卷葉螟的監(jiān)測上加強高空探照燈、性誘監(jiān)測等測報技術的推廣應用。

      本文通過研究越南“兩遷”害蟲的發(fā)生特點及其原因,從遷入量、發(fā)生面積、發(fā)生量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對我國“兩遷”害蟲的影響,為我國“兩遷”害蟲的提前預測提供了可靠依據。但我們也發(fā)現(xiàn)在監(jiān)測點、監(jiān)測標準、分析方法等方面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加強。一是增建聯(lián)合監(jiān)測點。目前中越兩國各僅有4個聯(lián)合監(jiān)測點,數量偏少,不足以代表中越兩國水稻“兩遷”害蟲總體發(fā)生情況,建議增加聯(lián)合監(jiān)測點,提高數據代表性。二是加大聯(lián)合培訓力度。加大對聯(lián)合監(jiān)測點技術人員的培訓,尤其在病蟲發(fā)生面積統(tǒng)計、測報新技術、蟲情測報燈維修等方面的培訓,提高數據完整性和可比性。三是增強數據分析能力。應用遷飛軌跡分析方法,分析聯(lián)合監(jiān)測點蟲情測報燈下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的遷入遷出蟲量,可以更準確直觀反映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的遷飛路徑,進一步提高中越兩國水稻遷飛性害蟲早期預警能力。

      參考文獻

      [1] 翟保平.稻飛虱: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問題[J].應用昆蟲學報,2011,48(5):11841193.

      [2] 包云軒,曹云,謝小金,等.中國稻縱卷葉螟發(fā)生特點及北遷的大氣背景[J].生態(tài)學報,2015,35(11):35193533.

      [3] 周國輝,張曙光,鄒壽發(fā),等.水稻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fā)生特點及危害趨勢分析[J].植物保護,2010,36(1):144146.

      [4] 姜玉英,郭榮,劉宇,等.越南的水稻病毒病發(fā)生和防治概況[J].中國植保導刊,2010,30(8):5457.

      [5] 劉萬才,陸明紅.2011年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偏輕發(fā)生原因及監(jiān)測對策[J].中國植保導刊,2012,32(7):3639.

      [6] 劉萬才,陸明紅,黃沖,等.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大區(qū)流行規(guī)律初探[J].中國植保導刊,2014,34(4):4752.

      [7] 劉萬才,陸明紅,黃沖,等.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預測預報技術初探[J].中國植保導刊,2014,34(6):4045.

      [8] 翟保平,周國輝,陶小榮,等.稻飛虱暴發(fā)與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流行的宏觀規(guī)律和微觀機制[J].應用昆蟲學報,2011,48(3):480487.

      [9] 呂榮華,高國慶,李丹婷,等.越南農業(yè)生產概況[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1,42(5):562565.

      [10]曾娟,關瑞峰,呂榮華,等.越南水稻重大病蟲害發(fā)生概況及其與中國相關性淺析[J].世界農業(yè),2013(7):123129.

      [11]劉萬才,陸明紅,翟保平,等.越南水稻生產及其遷飛性害蟲發(fā)生情況[J].中國植保導刊,2014,34(10):9195.

      [12]HU G, LU M H, TUAN H A, et al.Population dynamics of rice planthoppers,Nilaparvata lugens and Sogatella furcifera(Hemiptera, Delphacidae) in central Vietnam and its effects on their spring migration to China[J].Bulletin of Entomological Research,2017,107(3):369381.

      (責任編輯:田 喆)

      猜你喜歡
      中越卷葉螟稻飛虱
      中越茶文化對比及中國茶文化傳播研究
      中越情誼深
      水稻稻飛虱的危害與防治方法
      江城縣水稻稻飛虱主要發(fā)生原因及防治對策
      水稻稻飛虱的發(fā)生與防治
      中越邊境地區(qū)壯、岱族婚姻文化初探
      水稻稻飛虱的發(fā)生與防治
      農藥會影響稻縱卷葉螟產卵及生理生化指標
      艾法迪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藥效試驗
      南宫市| 合江县| 武穴市| 普兰店市| 洮南市| 永定县| 通许县| 依安县| 尚志市| 阿拉善盟| 郎溪县| 亚东县| 翁源县| 昌江| 时尚| 保德县| 长岭县| 宜宾市| 西盟| 棋牌| 岗巴县| 柳河县| 上林县| 绥滨县| 泾阳县| 土默特右旗| 焦作市| 黄浦区| 太原市| 田林县| 林芝县| 伊通| 启东市| 新干县| 巴彦淖尔市| 合肥市| 安康市| 稷山县| 确山县| 逊克县| 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