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奇
曾經(jīng),我的生活理想之一是給家里請一個私廚,而且最好能做各種飯菜,比如川菜、湘菜、粵菜、北方面食……
來了美國之后,過上了連小時工都沒有的生活,我就徹底斷了這個念想。前不久我去弗吉尼亞州的一個朋友家做客,赫然發(fā)現(xiàn)她居然部分地實現(xiàn)了我的理想:請了七分之一個私廚。所謂七分之一,是人家一個星期只來她家工作一天,可是能夠讓他們一家四口吃上好幾頓。
朋友兩口子一天三頓都需要在家里解決。這個被稱為張阿姨的私廚早上進門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炸醬,午飯打算讓大家吃老北京炸醬面。醬特意多炸一大碗,放在冰箱里冷藏。
吃過午飯,張阿姨就開始和面,說是要包餃子。餃子當天不吃,作為糧食儲備凍進冰箱里,而且張阿姨一次居然能包三種不同的餡兒:“只包一種餡兒怎么吃呢?多單調!”
包完餃子,張阿姨就開始做當天的晚飯。六菜一湯,其中還有像自制叉燒和醬牛肉這樣的硬菜。即便只是一份簡單的糖醋排骨,她也研究得頭頭是道:“糖醋排骨的訣竅是‘一二三四五:一勺酒,兩勺糖,三勺醬油,四勺醋,五勺水?!本瓦B煮米飯,張阿姨也有心得:“如果家里人對米飯的軟硬程度要求不一樣,煮飯時就把鍋稍微傾斜著放,這樣水多的一邊自然就軟一些,水少的一邊就硬一些。”
晚上等張阿姨走了之后,我好奇地追問朋友她是什么來頭。其實她根本不是廚子,退休前是國內某個小城市的藝術館館長,一個不折不扣的“吃主兒”。張阿姨吃遍該城的著名餐館,吃到好吃的就進廚房問大廚是怎么做的,因為她在文藝圈的特殊身份,大廚通常也愿意教她一些秘訣,然后她自己不斷琢磨,改良更新。
到美國后,張阿姨就每周抽幾天時間去熟人家里兼職做私廚。(摘自《深圳商報》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