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鴿
[摘 要] 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具有很強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分析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與關系,充分認識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出校園文化促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路徑。
[關 鍵 詞] 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18-0098-02
高等職業(yè)教育在努力實現(xiàn)全程、全員、全方位“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中,文化自覺已初步形成,“文化育人”已然超越“知識育人”成為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客觀要求。以文化為載體進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強調對高職校園文化的創(chuàng)新、凝煉與提升,讓高職大學生在學校文化的大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實現(xiàn)政治思想觀念和思想道德品質的主動建構。在當今世界各種文化思潮相互激蕩,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多元化趨勢不斷增強的形勢下,勢必思考和分析文化德育的本原價值,發(fā)揮高職校園文化應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切實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一、高職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立德樹人的重要渠道,是高職院校全面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相輔相成,但各有其特定的內涵。黨中央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高職院校而言,就是要堅持德育為先、以人為本的原則,培養(yǎng)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務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價值觀、政治思想、法規(guī)道德等多方面有著深遠影響。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總體可劃分為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顯性教育以課程教育為主,集中對學生進行較為直接的思想政治理論傳輸與教育;隱性教育以日常校園行為為主體,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通過多種多樣的物化或活化的載體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內涵可以概括為:具有以培養(yǎng)技術應用能力為目標的,高職教育特色的,在高職院校辦學過程中長期積累和創(chuàng)造的,以師生為主題的精神價值、行為方式、規(guī)章制度、物質條件的總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四部分,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內容。校園文化以理想信念教育為中心,以素質教育為目標,深入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實現(xiàn)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由此,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密切相關,并且有一定的交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充實了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又反過來影響和改造著校園文化。因此,我們必須將職業(yè)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實現(xiàn)兩者的相互聯(lián)系、相互補充和良性互動。
二、高職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統(tǒng)領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
一所學校的教育功能從根本上說是借助校園文化的內化作用而完成的。高職校園文化,是在已有的傳統(tǒng)校園文化中融入了更多的企業(yè)文化中所蘊含的職業(yè)技能、職業(yè)素養(yǎng)和人文素質等因素所形成的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統(tǒng)領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就是在學校基礎設施的設計和建設中滲透職業(yè)內涵、人文性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校園規(guī)劃與文化營造中,突出濃郁的職業(yè)特色、時代精神和就業(yè)導向,在工學結合的實訓場所營造真實的企業(yè)化場景,立足行業(yè)特點,打造校園文化品牌。同時,為使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職學生中入腦入心,在營造校園文化中,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系列活動。除校內常規(guī)教育活動外,校外實訓基地、頂崗實習企業(yè)、社會實踐基地的指導師傅及有關人員也在專業(yè)實踐指導中對高職學生施加各種積極的影響。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廣泛開展各種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職業(yè)道德、職業(yè)精神等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去,使學生在學校教學和實踐教學中不斷實現(xiàn)自我教育,提高職業(yè)能力的同時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
(二)高職校園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
高職學生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價值觀易受社會、家庭、學校所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而艱巨。要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必須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增強吸引力、凝聚力,提升針對性、實效性。校園文化具有生動形象、直觀易懂等特點,能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使之更易為學生接受。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精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學生通過活動的參與、潛力的挖掘、特長的發(fā)揮、智慧的增長來提升綜合素質,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每年我?!俺墙ㄖ恰痹u選,均會收到學生積極參與的自薦、他薦的雙創(chuàng)之星、工匠之星、思辨之星、道德之星、團隊之星、自強之星、公益之星等,以大學生風采展示為主線,通過樹立典型、表彰先進,調動學生的價值追求,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文化如同生活的增味劑,能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各種活動中感受到思想和文化的力量,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最終將文化感悟內化為思想意識,外化于行動自覺。
三、校園文化促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路徑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筑牢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根基
(1)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職業(yè)院校課堂和學生社會實踐之中。把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教育、職業(yè)道德教育、綜合素質養(yǎng)成融入課堂、帶進教學、貫穿校園生活中,讓在校大學生在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指引。(2)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特色校園文化構建之中。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既是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又是受益者。高職院校均是服務于特定區(qū)域的特定行業(yè)發(fā)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特色校園文化建設中,可以引導學生形成高尚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引導校園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3)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之中,不斷提升思想引領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筆者所在院校,采用如下方式及途徑,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學理論武裝學生,扎實開展“與信仰對話”理論宣講活動,夯實理論基礎;成立勞模(工匠)精神教育中心,建立勞模育人實踐基地,全國知名勞模走進學生課堂現(xiàn)身說法,以勞模為標桿,做愛崗敬業(yè)、勤奮工作的模范,傳播勞動最光榮的價值理念。通過《建設工程項目管理》《電子制作技術》等課程,踐行育人育德理念,把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影響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認同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一是課堂教學,一是校園文化“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間接方式對學生的影響。獨特的校園文化,既是職業(yè)院校服務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需要,更是區(qū)別學校間校園文化差異的核心標準,是全校師生普遍認同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內核,能持久地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校園文化有機結合,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通過自我教育和主動行為,形成相應的價值取向,并進一步擴大作用范圍形成持久影響。筆者所在的學校,以“立德立人立業(yè)”為校訓,“立德為先”表明學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人才培養(yǎng)以德育為先,培養(yǎng)可靠的接班人;“立人為本”表明學校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養(yǎng),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具有服務祖國和人民的堅實本領,成為合格的建設者;“立業(yè)為重”表明學校的核心目標是不斷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使學生具有與時俱進、心系家國的事業(yè)情懷,努力成為新時代的大國工匠,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祖國和人民建功立業(yè)。“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校訓所倡導的,不僅僅是立(利)一己之身,同時也強調立(利)他人,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和時代擔當,強調團結合作、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優(yōu)良品行。校訓所滲透的校園文化,既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導向功能、激勵功能和陶冶功能的體現(xiàn),更是對學生思想觀念、道德素質和行為方式的引領指導以及價值認同。
(三)制定有針對性的制度,實現(xiàn)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輔相成
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可以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精神追求,對學生的思想價值取向有導向作用,同時,思想政治教育是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將思想政治教育同校園文化建設進行結合,可以使二者相互促進,最終促進高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素質的全面發(fā)展。(1)制度建設是保證。建立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動的協(xié)調機制,成立加強和改進思政工作的領導小組、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工作小組,達到統(tǒng)一與協(xié)調、共存與和諧的目的。(2)豐富載體,重視新媒體建設,打造易班、微信、視頻宣傳片等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提升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同頻共振,相輔相成。(3)加強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學生在實習實訓基地感受到的職業(yè)氛圍、企業(yè)文化,有利于學生職業(yè)道德與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是實現(xiàn)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動的另一重要載體。
總之,校園文化是一項獨特又復雜的思想政治教育工程,是高職院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校園生活多樣化的表現(xiàn)形式。高質量的校園文化活動,是一個巨大的充滿正能量的磁場,對大學生參與其中有強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高職院校在繁榮校園文化活動的同時,應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陣地,將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深入人心,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觸角延伸到校園的各個角落,從學生嶄新的精神面貌上,必將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形效果。
參考文獻:
[1]叢彬彬.高職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與實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6(4).
[2]解水青,曹立堃.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J].天津中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4).
[3]張嬌嬌,劉家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策略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6(11).
[4]張江云.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關系[J].社會科學論壇,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