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人體健康的“承重墻”
脊柱內連五臟六腑,外接四肢百骸,被稱為身體健康的“承重墻”。數據顯示,脊柱退變疾病的全球發(fā)病率高達5.7%。
頸肩痛是頸椎病前兆。頸椎是脊柱的第1-7節(jié),它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也較大,很容易發(fā)生勞損。頸椎病有很多種,但以神經根型常見。它主要是由于頸椎退變、增生,壓迫頸神經根,引起肩部、手臂及手部麻木和疼痛,還伴有偏頭痛、眩暈、惡心等癥狀。一般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容易患病,但近年來長期伏案、用電腦、低頭及開車的年輕人也容易患病,主要集中在頸椎病早期頸肩綜合癥,即由于長期姿勢不良,肩頸部肌肉、韌帶處于緊張狀態(tài)而引起的頸背部疼痛。
骨頭松胸椎先遭殃。胸椎占據脊柱的第8-19節(jié),它與肋骨形成“包圍圈”,保護心肺。臨床中,胸椎整體患病率較低,一般以骨質疏松性脊柱畸形和壓縮性骨折常見,多發(fā)于絕經后的中老年女性。因為女性絕經后,體內雌激素水平陡然下降,骨量明顯減少,罹患骨質疏松癥的概率大大增加,最終會導致塌陷、骨折等。胸椎后凸是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特征性表現,也是骨質疏松性畸形的最主要表現之一。
腰突癥多發(fā)。腰椎占據脊柱的第20-24節(jié),雖然沒有頸椎靈活,但它承擔著整個上半身的重量,轉身、彎腰等,受力都是腰部,因此勞損情況也偏多。中老年人群的腰椎管狹窄也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腰椎病,主要由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等造成。該病的疼痛和麻木感會蔓延至坐骨神經、下肢等,嚴重的可能會導致間歇性破行。
骶尾骨折偏愛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脊柱的多節(jié)骶椎和尾椎會逐漸融合,最終占據脊柱的第25-26節(jié)。它們與左右髖骨構成骨盆,能傳遞重量及支持、保護內臟。因為男性尾椎較向內彎,女性尾椎較直且長,所以女性更易受傷。一般情況下,輕微骨折、錯位通過休息即可恢復,不必特殊處理,僅有少數移位嚴重、肢體活動不便的患者才需要手術。(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