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凱
有腥味的是土雞蛋,還是沒腥味的是土雞蛋?愛吃雞蛋的朋友可能會注意到,有些雞蛋是有腥味的。民間還有通過腥味來判斷雞蛋來源的“竅門”,比如有的人認為有腥味的雞蛋是“土雞蛋”,但也有觀點認為沒有腥味的才是正宗土雞蛋。
為什么雞蛋會有腥味?土雞蛋到底有沒有腥味?
蛋腥味的研究史
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就已經(jīng)開始研究雞蛋腥味的成因。很快他們發(fā)現(xiàn)腥味雞蛋中一種叫做“三甲胺”的物質(zhì)含量比普通雞蛋高10倍,而它恰好是一種類似魚腥味的東西。20世紀70年代英國雞蛋的腥味尤其普遍,由于多數(shù)腥味雞蛋是褐色蛋殼,導致人們一度認為腥味和蛋殼顏色有關,但很快就發(fā)現(xiàn)有些白殼雞蛋也有腥味。后來,借助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科學家終于揭開了雞蛋腥味的秘密。
雞有一個叫做“黃素單氧化酶3”的基因,縮寫為FMO3。有的雞FMO3基因上一個位點發(fā)生了突變,相當于基因編程的時候敲錯了一個代碼。這會導致雞無法正常代謝三甲胺,最終導致雞蛋散發(fā)出難聞的魚腥氣。類似的情況也出現(xiàn)在鴨、鵪鶉等禽類身上,因此它們也能生出有腥味的蛋。在人身上有一種罕見的遺傳病,叫做三甲胺尿癥,又叫魚腥味綜合征,這也是FMO3基因突變造成的。
三甲胺的產(chǎn)生
三甲胺主要產(chǎn)生于雞的腸道消化過程中,正常的雞會將它運送到肝臟和腎臟,在生物酶的幫助下將其轉(zhuǎn)化為“氧化三甲胺”,然后通過尿液排出。FMO3基因突變以后,雞缺少了關鍵的生物酶,這個過程無法完成,于是三甲胺就沉積下來,形成有魚腥味的雞蛋。除了基因,導致雞蛋腥味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飼料。例如十字花科植物中的芥子苷等糖苷類物質(zhì)會代謝產(chǎn)生三甲胺,魚粉中常含有三甲胺和氧化三甲胺等。
此外,雞的年齡和季節(jié)因素也會對腥味有些許影響。
土雞蛋腥不腥
通常大家心目中的“土雞蛋”來自散養(yǎng)的“土雞”,由于中國地方雞種中FMO3基因突變的比例普遍比較低,因此腥味雞蛋的概率相對較小。而最常見的“洋雞”(褐殼蛋雞)的“父母”恰好是攜帶FMO3基因突變的品種,導致褐殼蛋有10%~20%存在不同程度的腥味。加之規(guī)模化飼養(yǎng)時更可能在飼料中添加菜籽粕、魚粉等成分,因此褐殼蛋有腥味的比例確實會高一些。
但這并不能成為辨別土雞蛋和洋雞蛋的標準,比如接近7成的絲羽烏骨雞有FMO3基因突變,因此不管是散養(yǎng)還是圈養(yǎng),烏雞蛋都可能有腥味。而經(jīng)過飼料優(yōu)化,不管什么雞都可以生出沒有腥味的蛋。
此外,在蛋雞選育中,可以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識別那些包含突變基因的雞,然后將突變的雞剔除,就可以讓雞蛋不再有腥味,德國公司在2004年就開始應用這一技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