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踢貓效應(yīng)”,指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傳遞機制:人的不滿情緒往往沿著社會關(guān)系鏈條由強到弱依次傳遞,從金字塔尖一直傳遞至金字塔底層,處在最底層的小個體,往往由于無處發(fā)泄,成了最終的受害者。實質(zhì)上是一種“轉(zhuǎn)嫁”情緒的做法,將個人的負面情緒“傳染”出去,影響和傷害了更多的人。因此,我們都應(yīng)該警惕成為“踢貓效應(yīng)”鏈條的制造者,不做情緒“污染源”。
首先,做事情之前,先調(diào)整心情。我們遇到問題時,情緒通常會先于理智做反應(yīng),這樣的沖動容易造成傷害。當你處在失控邊緣時,一定告訴自己冷靜下來。學(xué)會換位思考,從他人的角度出發(fā),可以避免很多不愉快。
其次,要正確對待他人的批評。如果自己確實犯了錯誤,受到了批評,我們無需為此生氣,應(yīng)該將批評作為進步的動力。所謂“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最后,不要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假如不是自己的過錯,受了批評,要及時地辯解出這件事與自己不相干,不能讓它變成自己壞情緒的導(dǎo)火索。還要學(xué)習(xí)對這種消極事件作出積極反應(yīng)。例如,下次有人冒犯你的時候,可以笑著說:“哦!看來今天有人踢貓了!”
(董新/文,摘自《健康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