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庚姊
摘要:在教學中,根據(jù)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充分利用課本,培養(yǎng)學生的寫話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重視朗讀的訓練,讓那些范文成為無聲的老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重視說話訓練,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寫話、作文打好基礎。引導積累、運用文中詞匯。由仿到寫,長期堅持,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
關(guān)鍵詞:緊靠文本 讀 仿 積累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學生說起作文都有“愁”和“怕”的感覺。無論是低年級的寫話,還是高年級的作文,只要與“寫”沾上關(guān)系,學生就會抓耳撓腮,無從下筆。就算為了完成作業(yè),寫出來的文章也沒多少真情實感。這與農(nóng)村留守兒童多,課外閱讀量少,見識少,沒有家長引導,對事物缺乏細致的觀察,沒能入情入境,詞語貧乏,語言表達能力低等等因素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在教學中,我根據(jù)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充分利用課本,培養(yǎng)學生的寫話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緊靠文本,重視朗讀的訓練,引導學生讀中感悟?qū)懽?/p>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遷移和運用。學生的認知活動是以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為前提,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參與新的認知活動,并運用知識遷移規(guī)律,主動獲取新知識。大部分被選為教材的文章,思想性都很強,語言規(guī)范。是根據(jù)各個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進行選編安排的。所以,我教每篇課文都特別重視學生朗讀的訓練。
朗讀有助于真切感悟課文,領略課文精妙之處,也是學生積累詞句,學習寫作的重要途徑之一。把讀書的時間給足學生,引導他們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自己當作課文的作者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學習讓自己融入課文情境之中,入情入境地反復品味,誦讀至朗朗上口,滾瓜爛熟,脫口而出。長期積累,久而久之,當遇到要表達類似內(nèi)容的時候,腦海里的語句就會呼之欲出。所以,指導學生多讀,認真讀,那些范文便成了無聲的老師。讀,除了為寫提供參考,還可以為寫帶來更多啟發(fā)。熟讀成誦,把所學知識轉(zhuǎn)化成能力。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鼻叭艘惨徽Z道破了“讀”和“寫”之間緊密的關(guān)系。
二、重視說話訓練,促進表達能力的提高
作文,實際是把要說的內(nèi)容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話說得準確、流利、完整、有條理,就比較容易用文字把內(nèi)心所想表達清楚。課本中除了安排有口語交際、交流平臺這些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的訓練之外,閱讀教學過程也通常要讓學生回答相關(guān)問題,引導他們理解掌握課文內(nèi)容。所以,除了利用好口語交際課和交流平臺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之外,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特別注意嚴格要求他們說話響亮、清楚、準確、完整、連貫、生動,引導他們用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表達相同的意思。這樣,在長期的閱讀教學過程中,重視說話訓練,培養(yǎng)、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寫話、作文打好基礎。
三、引導積累、運用文中詞匯
小學課本有大量的優(yōu)美詞句。詞句訓練始終貫穿在小學階段各個年級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在教學過程中,我針對學生詞匯貧乏的實際情況,特別注意指導學生理解和積累。只有理解掌握所學的詞句,才能準確運用。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背誦、摘抄等形式積累課文中生動、優(yōu)美的詞語、精彩的句子、段落,收集生活中獲得的新鮮語言材料,培養(yǎng)學生對好詞佳句的敏感性,養(yǎng)成主動積累的習慣。達到在寫作中靈活運用,隨手拈來的效果。鼓勵學生運用閱讀中積累的語言材料,豐富寫作內(nèi)容,避免梗概式文章。
四、由仿到寫,使學生樂于表達
鑒于學生習作無從下手,無話可說的情況,遵循兒童的心理、思維特征,利用小學生的好勝心、表現(xiàn)欲都很強的特點,在課文教學過程中,每讀一個通暢、優(yōu)美的句子或段落后,我很注意激發(fā)學生與所讀內(nèi)容的作者決一高低的欲望。經(jīng)常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夸張句、排比句、帶有關(guān)聯(lián)詞語的句子,盡量讓學生仿寫。由淺入深,從句到段,再到篇章結(jié)構(gòu),引導學生從模仿入手,由仿到寫。學生都躍躍欲試,很樂于表現(xiàn),興趣很濃。有了興趣,就能消除緊張畏難的情緒,自然而然就能表達出自己內(nèi)心所想表達的內(nèi)容。
如在教《大青樹下的小學》一課時,讓學生仿寫了“同學專心聽課”“課間活動”“放學搞衛(wèi)生”“師生回校”四個情境。
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中寫小蝌蚪外形特點這一自然段:“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的游來游去”后,我說:“小朋友想不想告訴老師,你最喜歡什么小動物?是怎么樣的?誰能把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描寫得比作者寫得更惹人喜愛?”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寫了《可愛的小雞》《可愛的小兔》《大公雞》《小貓》……教學《葡萄溝》時,在學生度讀得興致高,對葡萄溝無限神往的時候,我趁勢引導他們:“我們的家鄉(xiāng)什么東西最讓你自豪,最讓人向往?”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亞洲第一大石——大斑石、千層峰、小桂林、十里畫廊、油栗、麒麟李、羅董柿餅、牛肉干、杏花雞、蓮都山羊……”“這些東西為什么吸引人?”學生又一輪爭先恐后的發(fā)言。自然,也比較容易完成了習作《可愛的家鄉(xiāng)》。
葉圣陶先生說:“寫東西靠平時的積累?!蔽以陂L期的教學實踐中,注意依綱靠本,盡量做到讓學生多讀、多說、多記、多仿,在讀中消化、吸收、積累,靈活訓練,仿中有創(chuàng)新、提升,從課內(nèi)拓展到課外,掘取寫作源泉,造就學生的“材料倉庫”,提高學生的表達技巧。長期堅持,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可怕”的作文漸漸變得“可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