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冬梅
師愛是一種力量、一種品質,是教育成功的秘訣??伤皇呛唵蔚墓?,不可以套用在每一個學生的身上。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建立在信任、尊重和公平上,要能做到愛每一個學生,關注他們的心理,關心他們的成長。
對不同的學生也應該用不同的愛。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培養(yǎng)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qū)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yǎng)教育?!?/p>
一、愛,需要智慧
下課時,我們班的丁學帥蹦蹦跳跳地跑到跟前說:“老師,我真是太服你啦!”看著他那忽閃忽閃的的大眼睛,想到他前階段的愚人節(jié)還捉弄過我,不知他那小腦袋里又想什么?我問他:“你服老師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說:“你漂亮,而且你語文棒!”一年級的孩子詞匯少,但就這幾個簡短的字讓我的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提起這個丁學帥,我們班的任課老師以及我們辦公室的老師沒有不認識他的,他調皮愛搞惡作劇。前幾天用手工課上的剪刀把同桌的頭發(fā)剪了一大片,還振振有辭地說那個同學的發(fā)型難看,他只是幫著修理一下……
剛開始其他老師向我訴苦我覺得很奇怪,我的課他從不調皮,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他總是坐得端端正正,一雙大眼睛時刻閃著智慧的光芒,每一個問題他總是積極地思索,讀起書來也是抑揚頓挫充滿感情!
同一個孩子,為什么不同的課卻判若兩人呢?經過一個階段的觀察,我發(fā)現這個孩子比一般孩子頭腦靈活,他總有用不完的精力,平時喜歡看課外書,知識面廣,思維很獨特,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強。他覺得自己會了或者不感興趣的他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甚至搗亂!對我,一開始可能只是覺得我比較年輕、活力四射而喜歡我。教學時我喜歡把課文上一些難懂的知識編成小故事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每次我講故事時丁學帥的神情總是很專注。我就會適當地表揚他,以他為榜樣。課間他總會問我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我耐心地告訴他我所知道的,還為他推薦幾本他感興趣的書籍,于是他腦子里就充滿了對我崇拜。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也許就是這個道理吧!
二、愛,需要冷藏
“老師,李文杰躲在廁所里不肯出來。”班長一見到我就大聲嚷嚷,其他孩子也連忙點頭說:“是啊是啊,他不想寫作業(yè),所以就躲在廁所里,已經快15分鐘啦!”這邊廂話音剛落,那邊廂也大聲地叫起來:“老師,我們已經把李文杰帶過來了!”
只見兩名男學生分別拽住李文杰的兩只手,用力地把他拽到我的面前。李文杰低垂地腦袋,雙手不停地掙扎著,嘴里憤憤不平地喃喃自語??粗@樣的表情,我頓時無語,只得擺擺手,良久才輕輕地說了一句:“別強迫他。他喜歡怎樣就怎么,老師再也不理他啦?!?/p>
這個李文杰,在單親家庭里長大,工作日夜顛倒的母親從來就沒有好好地教育他,孩子稍微不從,就痛打一頓;孩子乖巧的話就過分溺愛。平時我總是會特別關注他,期望我關心能溫暖他。但是沒有想到,他對我的關心不屑一顧,我越是關心他,他就越肆無忌憚。
在接下來的時間,我故意冷漠他;他的作業(yè)沒有完成,我再也沒有像以前一樣讓他補做;他舉手回答問題,我也扮作視而不見;他和同學們做了好事,我也只是表揚了其他同學,偏偏就是不表揚他。慢慢地,他開始著急了,總想在我眼里找出秘密,在我的臉上找出破綻。然后他只好認認真真地上課,老老實實地完成作業(yè)。而我學會了冷藏對他的愛,就像夏天的水果,放在冰箱的冷藏室?guī)追昼?,會更解暑?/p>
三、愛,需要忽略
班上的陳志豪是個非常獨特的孩子,每天早上最后一個進教室的總是他,做操站隊最后一個走出教室的也一定是他,上課時,他眼皮從未抬過,好象永遠沒睡醒一般。他從來不舉手發(fā)言,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也不關心班上的任何事情,不跟同學交流玩耍,他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開始時,我對他是非常惱火,不是說低年級孩子重在培養(yǎng)習慣嗎?像他這樣的學習習慣怎么能行呢?于是,我上課經常將目光掃向他,用動作暗示他,甚至用語言提醒他,可效果甚微。
后來的多次課堂提問和測試讓我不得不重新觀察這個孩子,也開始審視自己的教育方法。雖然他的聲音很小,但我課堂提的每一個問題他都能回答,小測試他考得也非常好。而且他居然知道很多很多一年級孩子不知道的知識。有一天講到汶川大地震時,我想刁難他一下,看他以后上課還敢不敢不聽講,我故意讓他站起來說說地震是怎么形成的。他很不情愿地站起來,我心里暗暗得意,認為他是肯定說不出來的,可他說的話無疑在我的心中也發(fā)生了強烈的地震,他說:地震一般發(fā)生在地殼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和公轉,同時地殼內部也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使地殼巖層變形、斷裂、錯動,于是便發(fā)生地震。我奇怪地問他怎么知道這么多的,他只是淡淡的說從書上看到的。雖然他的聲音還是那樣小,他的神情還是那樣淡,但我分明看到了他眼睛里一閃而過的火花,我看到了他因老師和同學驚訝而流露出的一絲驕傲。
我想我終于找到了通向他心靈的小徑,原來他愛看科普方面的知識,于是,我經常和他談一些科學家的故事,和他交流一些科學書籍。我還安排他每天中午閱讀課時,給班上的小朋友講講他所看的書。慢慢的,他變得健談了,甚至課間他身邊都圍著許多孩子。
他現在上課也還會像在夢中一樣,只是我學會了忽略,我知道他智慧的火花不時地在閃爍!
“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愛是溝通教師與學生情感的紐帶。通過和學生接觸,我充分認識到了“愛心”在師生關系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法國作家拉封丹有這么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試,看誰能把一個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風首先施展威力,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風和日暖,行人覺得暖洋洋的,開始解開紐扣接著脫掉大衣?!边@則寓言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北風”,“南風”。無異于班主任積極的工作方法,而“行人”也就是“學生”了。我們在工作中,是用高八度的調子,盛氣凌人去壓服學生呢?還是用聰敏的智慧、誠摯的情感去熱愛、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呢?當然,我們都愿意選擇后者,愿意做“南風”,也就是說在工作中要運用智慧、情感和愛來教育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