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平
一、新課程下小學寫作教學的目標任務
(一)小學寫作教學的目標與要求
新課標指出,小學作文教學的總目標是:“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jù)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币屝W生在寫話和習作的過程中學會生活、學會表達、學會做人、學會處事。新課標在總目標之下,又把小學階段分成1~2年級、3~4年級、5~6年級三個學段,分別提出了每個階段相適應的寫作教學的階段目標,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有效地防止了小學寫作要求被不切實際地拔高。
(二)小學寫作教學的職責與任務
小學寫作教學作為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方式,在實施過程中為實現(xiàn)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 應完成以下任務:首先是傳授語文基礎知識,進行字、詞、句的訓練。其次才是引導學生表達自我,培養(yǎng)健康的情感。使作文成為小學生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并且在學習表達的過程中豐富情感、陶冶情操,讓他們在學習交流中逐步形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情感。
二、小學寫作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寫作興趣缺乏,主體創(chuàng)新意識不夠
通過我本人的語文教學經(jīng)驗以及結合同行老師的講述,發(fā)現(xiàn)很多小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都會有假話、空話,作文有個性的寥寥無幾,對作文存在著深深的恐懼感,千人一面、眾口一詞。一寫到老師,就是愛崗敬業(yè)、“帶病上課”等老掉牙的故事;為了體現(xiàn)堅強勇敢的主題,不惜編自己受傷、受殘,甚至長輩亡故的悲劇;一說到“樂于助人”,不是扶盲人過馬路、送小女孩回家,就是給爺爺奶奶讓座,似乎都是同一情節(jié)、同一故事。生活中很少有新的事情發(fā)生,感悟也是千篇一律的。
(二)各學段區(qū)分不明顯,對低年段要求過高
新課標非常注重不同階段的不同要求,第一學段提出“寫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第二學段提出“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第三學段則提出“寫作時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從想說的話、認識和感想到表現(xiàn)內(nèi)容,再到表達自我和與人交流。是一步步、一層層往前推進,是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和身心發(fā)展特點的。然而,很多老師希望自己的學生快點掌握知識,希望考試能拿到高分,一味地求得“又好又快”的發(fā)展,忽視了小學生們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三)教學形式訓練枯燥,輕視實踐的運用
作文指導是寫作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往往犯重形式,輕內(nèi)容;重分數(shù),輕實踐;重理論,輕生活的錯誤。導致了學生模仿成風,缺少真情實感。又有老師將模仿封殺,視為抄襲,殊不知小學生作文需要模仿,要由仿到創(chuàng),仿中有創(chuàng),創(chuàng)中有仿。教學形式枯燥表現(xiàn)在:
1.包辦代替
指導過細、過死,教師習慣于用自己的構思代替學生的構思。
2.要求過高
有的教師會把《小學生作文大全》《小學生滿分作文》《小學生好詞好句好段》等中的文章作為典范,易造成學生作文中的虛假和造作。
3.放任自流
以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開放想象空間、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為理由,出題后不做必要的指導。學生一頭霧水,思考方向不明確,寫出來的文章自然雜亂無章,既無中心,又無重點。
(四)作文批改空間狹窄,打擊遏制多元化
作文批改是寫作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個“二度創(chuàng)造”的過程,“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文不厭改。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對于作文的批改往往不能很好的兼顧內(nèi)容和形式兩方面。批改空間太狹窄,答案是既定的,唯一的。如一個小學生在寫《秋天》時,說秋天一點都不好,天氣寒冷干燥,樹葉都掉光了,小草也枯萎了,皮膚也容易干燥等,卻被老師否定,要求他寫秋高氣爽、五谷豐登、丹桂飄香等套話。這樣的批改勢必打擊孩子們的自信心,遏制多元化的發(fā)展。
三、當前小學寫作教學的改進策略
(一)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養(yǎng)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惜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新課標指出,教師們在平時要引導學生注重觀察生活,豐富寫作素材,并且學會將頭腦中儲備的生活原料進行加工。當然,城市和農(nóng)村的孩子在積累素材的方面有一定差異,教師要因情況不同,從而要制定不同的教學要求。
(二)讀寫結合,激發(fā)興趣
閱讀教學在促進學生表達能力方面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1)提高了學生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等,這與學生表達的準確度和邏輯性息息相關。(2)豐富了學生的語言。(3)學習寫作方法(包括修辭方法、表達方法等)。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練筆方式、開辟多渠道的習作途徑,選擇多類型的寫作形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消除對作文的恐懼感,促使他們寫作個性化的逐步形成。
(三)因材施教,差異教學
教師要給每學段學生的作文提供適宜生長的自由環(huán)境,要尊重學生的意愿,從說到寫,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對各學段的學生不可做同一要求。寫作教學中的所謂“仿”,就是讓學生依據(jù)范文的某些寫作方法、寫作思路、寫作語言等進行效仿。小學生的寫作就是一個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過程,照范文仿寫,仿中求新,仿中求異,從仿到創(chuàng),這是小學寫作教學必經(jīng)的一個過程,需要遵守的一條規(guī)律。
(四)習作批改,多樣結合
“批”是對習作的優(yōu)點、缺點進行分析、說明、判斷,當習作思想認識有重要錯誤,問題較多或者需要核實方便于公開講評時會釆用口頭批方法,具有時效快、提高快的特點。書面批是主要的批改方式,相對不受時空限制,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思考時間、評改時間?!案摹笔侵笇α曌髦杏米智苍~、造句、語法、邏輯、修辭、結構等方面的錯誤或不當之處進行刪、補、調(diào)、換。兩者相互配合,各有偏重。
總之,教育的本質(zhì)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人的全面發(fā)展呼喚著寫作教學中的人文關懷,人性關照。寫作對于學生乃至每個人而言都是相當重要的,他們所處的階段是學習寫作的關鍵時期,也是最能培養(yǎng)興趣、最能取得進步的時期。這個時期,特別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積極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