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娜
1 引言
不管是在漢語文化還是英語文化中,作為社交禮儀的組成部分,稱贊語(compliment)都是建立和維持言語交際和人際關系的重要話語手段。由于文化背景和歷史傳統(tǒng)的不同,中英稱贊語在所選話題以及答語都有顯著的不同。本文主要是對比研究中英稱贊語的上述差異,并且嘗試分析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
2 文獻回顧
2.1 稱贊語的定義
Holmes(1986)指出稱贊語是 “說話者直接或間接褒揚聽者的一種話語行為,其所褒揚的是談話雙方都認為“好”的一切內容(如個人所有物、性格、技能等)”。稱贊語涉及到說話人和聽話人兩個方面。并且在實際生活當中,稱贊語是以連接對的形式出現,即稱贊語和回答是缺一不可的。
2.2前人的研究成果
關于稱贊語的研究,國外的學者做出了不少的努力。Holmes(1986)曾經對英語里面的稱贊語的研究,發(fā)現稱贊語的句法和語義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Daniel Vanderveken(1990)從實際的言語交際出發(fā)研究稱贊語,他得出了稱贊語是面對面的言語交流,并且能表達說話人對聽話人的真摯感情的結論。
國內對稱贊語研究的學者也不少。鄒為誠(1990)在《論英語稱贊語的交際模式》中對英語稱贊語的交際模式進行過研究。石寧(1997)在《英漢稱贊語之比較》一文中對英語和漢語中出現的稱贊語,從內容、形式、回答方式以及人際關系的親疏等角度出發(fā),進行了一個對比研究。賈玉新(1998)曾經調查過80名不同層次的中國人使用稱贊語的情況,他發(fā)現漢語里面的稱贊語的使用是高度程式化的。當然還有很多的學者在這個領域進行了研究,都對后來的學者有著一定的啟發(fā)作用,筆者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3 中英稱贊語對比
本部分主要是從稱贊話題以及答語兩個方面集中闡述漢語和英語中稱贊語的不同之處。
3.1 稱贊話題的對比
由前文的定義,我們知道稱贊語是表達對聽話者的一種正面的贊揚,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漢語和英語中稱贊的話題是有顯著不同的。
關于外貌和所有物方面的稱贊語。英語里面的稱贊語最主要強調的是經過后天修飾的美,說明他們比較注重后天的努力。比較常見的是對頭發(fā)和衣服的稱贊。例如,“Your new hairstyle suits you very much”。同時,英語里面還常用“l(fā)ook”在稱贊語里面,并且強調的是一種刻意修飾過的美。在英語文化中,換了新衣服,或是買了車子之類的東西,主人都是期待著周圍的人的贊美的。漢語中對于外貌的稱贊語通常是表達對主人的自然和天然的美德一種稱贊,常見的是說某個人“天生麗質”。同樣是對頭發(fā)的稱贊,中國人傾向說“您的頭發(fā)真好,又黑又亮”;英國人則會說“nice haircut”。同樣是夸某個女性漂亮,中國人會說“你長得真漂亮”;美國人會說“You look beautiful”。此外,英語中人們常常用“You have lost some weight”來夸獎對方保養(yǎng)有方;但是在漢語中如果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說“哎呀,你怎么瘦了”,則是前者對后者的一種關心。 因為在漢語文化中,體重減輕通常是和未知疾病相關的,而在英語文化中,體重減輕則是值得慶賀的事情,因此會得到別人的稱贊。漢語文化崇尚渾然天成,順其自然;英語文化則是強調后天努力改變先天的不足。
關于能力方面的稱贊語。英語文化中,對于某個人的能力做出評價的必須是這個人的上級,也就是比被稱贊者社會地位高的人才有資格評價。在漢語文化中,情況則又有所不同。我們經常聽到下屬夸上級辦事能力強,表達其對上級的敬仰之情。同時,在同級的人群中,人們也經?;ハ嗫滟潓Ψ降哪芰?。當然,上級對下級的能力做出評價也是不少見的。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比較重視個人的能力,在所有的評價系統(tǒng)中,個人能力都是排在靠前的位置的。
關于某些特定方面的稱贊。由于兩種文化中,對于面子和禮貌的概念的理解不同,有些話題只能在漢語中得到稱贊,在英語中則是屬于不禮貌的表現。漢語中,和個人相關的一些話題對方是可以稱贊的,比如說性格,婚姻狀況,工資收入,社會地位等。但是在西方,這些信息是屬于比較私人的信息,一般旁人是不會對這些信息表達自己的觀點的,否則,會被視為不禮貌的行為,從而無法維持正常的交流。
并且總體說來,英語中關于外貌及其附屬物的稱贊遠多于其對于能力方面的稱贊,而在漢語中,這種情況則是相反的。這主要是在漢語文化中重視個人能力和品德,而不是外在品質;但是英語文化中,則是更加重視后天的努力,希望通過后天改變先天的不令人滿意的一些品質。
3.2 中英稱贊語答語的對比
英語和漢語中的稱贊語除了在話題內容上有所不同,各自的回答語也不同。稱贊語的回答也是學者研究的重點。本節(jié)主要是關注中英稱贊語回答的差異。
英語文化背景下的稱贊者在回答的時候,希望同時滿足自己的正面子和負面子,因此在回答稱贊的時候多數采用“先表達認同、感謝,再采取轉移話題、降低稱贊程度”(林娜,2006)的方式。謝賢德(1998)認為英語中稱贊和反饋有以下幾種模式:稱贊—接受,稱贊—接受+降格,稱贊—否定,以及稱贊—反稱贊。
稱贊—接受模式。這在英語中是最常見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表達了被稱贊者對稱贊者的稱贊語表示贊同,而且也表達了被稱贊者的一種感激之情。例如:
A:I like your hat.
B:Yeah, its cool.
這個例子中,被稱贊者B在回答對方對自己帽子的稱贊時,采取的策略是完全贊同他的回答,同意地說自己的帽子“cool”。這是典型的“稱贊—接受”模式,B同意了A的看法,實際上是滿足了A的正面子。
稱贊—接受+降格。被稱贊者一方面得接受對方的稱贊,另一方面又得表示自己的謙虛,以表達自己的禮貌,這就要求被稱贊者降低稱贊的程度,而不是拔高稱贊程度。例如:
A:Ive been given a scholarship to Cambridge.
B:Thats fantastic.
A:Thank you.Its quite pleasing.
例句中,A贏得了名校的獎學金,這是非??上部少R的事情。B說這件事是“fantastic”??戳薃的回答,我們不難發(fā)現,A既對B的稱贊表示了感謝,又對自己得獎學金這件事進行了降格描述,這顯得A不驕傲,非常謙虛。
稱贊—否定模式。由于在英語文化中,主流是接受對方的稱贊語,但是被稱贊者對別人的稱贊實在受之有愧的時候,還是會采取否定的回答。但是這個否定回答中否定的含義會盡量委婉地表達出來,否則,會讓聽話者很難看,不利于會話的繼續(xù)。例子如下:
A: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 cleaning your house.
B:well, you havent seen the kitchen.
A對B干凈整潔的房間進行稱贊,但是B覺得對此稱贊有擔當不起的地方,因此B說A是沒見過廚房,言下之意是廚房挺亂的。B的回答是對A的否定,但是卻顯得比較含蓄隱晦,不會使對方難堪。
稱贊—反稱贊模式。這種模式可以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人們在稱贊別人的時候,其實也是期望自己的某方面得到稱贊的,這是一種心理需求。比如說:
A:Your hair looks so beautiful today.
B:Thank you. And yours are so lustrous, how did you do it?
例句中,A對B的頭發(fā)進行夸贊,B一方面是表示接受,另一方面則是對A也進行稱贊。A聽完之后會非常高興,有利于雙方交流的繼續(xù)。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漢語中人們是如何應對稱贊語的。由于漢語文化背景下,人們需要表達的是一種謙虛和對別人的尊敬之情,因此,回答稱贊語的時候,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否定,自貶或是降低稱贊的方式。總體上說來,漢語中回答稱贊語的方式遠沒有英語中豐富。例如:
A:您的兒子真聰明。
B:哪里哪里,成天就知道貪玩兒。
我們可以看出,漢語文化中,在回答別人的稱贊的話語時,一定要表現出受之有愧的樣子,對別人的稱贊一定要持否定的態(tài)度,否則就是不禮貌和沒有教養(yǎng)的體現。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英語文化對待稱贊語是采取接受的態(tài)度,但是漢語文化則是傾向于否定。英語的回答主要采用的是合作原則,而漢語的回答則是采取的禮貌原則。
英語和漢語中稱贊語的差別這么大,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接下來,筆者將嘗試著分析導致英漢稱贊語不同的原因。
4 導致中英稱贊語有差別的原因
要探究中英稱贊語差別產生的原因,我們不得不了解東西方關于“禮”的不同見解??鬃拥摹翱思簭投Y”則是中國古代“禮”的實質,要做到“自卑尊人”。具體表現為對自己的或是自己有關的事物的“貶”,和對別人以及別人事物的“揚”。但是英語文化中更加強調的是平等的觀念,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不管出生如何,經過后天的努力都是能夠改善現狀的。這些方面的差異在稱贊語方面就體現為英語中喜歡大量出現稱贊語,并且被稱贊者也對稱贊語持接受的態(tài)度,漢語中的稱贊語及其應答則相對少很多,而且被稱贊者對稱贊語也是持否定的態(tài)度。
5 結語
本文集中討論了英語和漢語中的稱贊語在稱贊內容以及應答方式的不同之處,并分析了差異產生的原因。只有更好地把握中英稱贊語的差異,才能減少因文化背景的無知而導致的交流障礙。本文只是一個嘗試性的分析,有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指正。
(作者單位:大連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