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赫
1 前言
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語言,其發(fā)展經歷了公元8世紀以前的古代突厥語時期、公元9—15世紀的回鶻語時期、公元15—19世紀近代察哈臺維吾爾語時期以及19世紀以后的現代維吾爾語四個時期,維吾爾語在此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繼承和發(fā)展了各歷史階段語言特點,逐漸發(fā)展為現代維吾爾語。
數詞表示事物的數目和順序,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且使用頻率較高的詞類。維吾爾語數詞也分為數量數詞和序數詞兩大基本類型,表示抽象數量和事物數量的數詞叫數量數詞,表示事物次序、次第的叫序數詞。
本文將對維吾爾語數詞四個發(fā)展階段的特點進行梳理,旨在為維吾爾語的學習及研究盡綿薄之力。
2 維吾爾語基數詞歷時發(fā)展
表示一般數目的叫基數詞。維吾爾語中基數詞是按其形態(tài)可分為簡單基數詞和復合基數詞。在古代突厥語、古代回鶻語、近代察哈臺維吾爾語及現代維吾爾語中,基數詞都是數詞的基本構成部分。
2.1 簡單基數詞
簡單基數詞即由一個基數詞構成的。維吾爾語在各個發(fā)展階段都有簡單基數詞表達方式。
2.2 復合基數詞
復合基數詞即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簡單基數詞按一定規(guī)則組合而成的基數詞。在維吾爾語發(fā)展的四個階段中,復合基數詞的組合方式存在一定差異,由此也可看到維吾爾語復合數詞的發(fā)展脈絡。
古代突厥語中復合數詞的排列方式有兩種表達法,一種是個位數在前,十位數在后,十位數加十;第二種是十位數在前,個位數在后,中間用“ɑrtuq”一詞連接。第一種表達法使用廣泛。
回鶻語復合基數詞中二十到七十之間的排列方式為個位數在前,十位數在后。這種排列方式使用較為廣泛,但十位數在前,個位數在后;低位數在前,高位數在后;以及與古突厥語相同的十位數在前,個位數在后,中間用“ɑrtuq”一詞連接的排列方式在后期也較為普遍。
近代察哈臺維吾爾語復合基數詞的排列方式為高位數在前,低位數在后;或十位數在前,個位數在后,中間用“w?”一詞連接。
現代維吾爾語復合數詞排列一般為十位數在前,個位數在后;高位數在前,低位數在后。古代突厥語、回鶻語和近代察哈臺維吾爾語中用“ɑrtuq”或“w?”連接的方式在現代維吾爾語中是直接連接。具體示例見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