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
本文通過論述霍克斯和傅雷的兩位譯者的觀點及譯作,探究霍克斯和傅雷翻譯理念的相似性,希望為翻譯研究領(lǐng)域提供一些有意義的參考。
1 引言
霍克斯因翻譯《紅樓夢》而名聲鵲起;而傅雷先生作為我國著名翻譯家,在當代翻譯界享有極高的聲譽。筆者通過研究霍克斯的譯作相關(guān)論述,發(fā)現(xiàn)霍克斯所持翻譯觀和傅雷有很多地方不謀而合。
2 傅雷及其翻譯觀
傅雷是中國著名翻譯家,以翻譯中法作品為長。先生譯文以傳神為特色,更兼行文流暢,用字豐富,工于色彩變化,形成了獨特的“傅雷體語言”,在文學翻譯界獨樹一幟。傅雷最著名的翻譯觀就是“神似論”,并解釋:“以效果而論,翻譯應當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但什么是“形似”,什么是“神似”呢?《中國翻譯詞典》認為從字面上追求譯文與原文的對等,即“形似”,從內(nèi)涵上追求譯文與原文的對等,即“神似”。
3 傅雷與霍克斯翻譯理念的相似之處
3.1 翻譯選擇:
傅雷明確提出“契合性”,他表示:“一、從文學的類別來說,譯書要認清自己的所長縮短,不善于說理的人不必勉強的譯理論書,不會做詩的人千萬不要譯詩。二、從文學的派別來說,我們得弄清自己最適宜于哪一派。我們的界限與適應力只能在實踐中見分曉,勉強不來的。
霍克斯可以說是在實際行動中履行“契合性”的人,盡管他并未明確提出。若按照翻譯家王佐良的觀點: “就譯者來說,個人的條件決定了適應于譯何種性質(zhì)的語言,不宜于譯另外性質(zhì)的。他應該選擇與自己風格相近的作品來譯,無所不譯必然出現(xiàn)劣譯”。從該意義上講,霍克思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選擇了與自己相匹配的作品,因為霍克思不僅是一位頗具素養(yǎng)的漢學家、治學嚴謹?shù)姆g家,還是一位著名的紅學專家。
3.2 翻譯過程:
傅雷曾坦言:“想譯一部喜歡的作品要讀到四遍五遺,才能把情節(jié)、故事記得爛熟,分析徹底,人物歷歷如在目前.隱藏在字里行間的微言大義也能慢慢咂模出來。但做了這些功夫是不是翻譯的條件就具備了呢?不。因為翻譯作品不僅僅在于了解與體會,還需要進一步把我所了解的,體會的,又忠實又動人地表達出來。”
霍克斯在翻譯《紅樓夢》時,對作品的書名系統(tǒng)、底本、作者、故事情節(jié)、人物關(guān)系等多方面進行了考察和研究,并將其研究成果以譯本序言的形式呈現(xiàn)給讀者。此外,筆者還在他的翻譯筆記中,還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圖示,從大觀園的設(shè)計圖,到一件衣服的樣式,每一樣他都按自己的想法描繪出來,認真細致的程度充分體現(xiàn)了傅雷先生所謂的“分析徹底”和“歷歷在目”。
3.3 翻譯主張:
傅雷曾說過,“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西方人多么遠。要不在精神上徹底融化,光是硬生生的照字面搬過來,不但原文喪失了美感,連意義都晦澀難解,叫讀者莫名奇妙?!边€說,“理想的譯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寫作。那么原文的意義與精神,譯文的流暢與完整,都可以兼籌并顧,不至于再有以辭害意,或以意害辭的弊病了?!?/p>
對于霍克斯,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 “譯寫”是霍克思翻譯實踐中最常用的策略。對“譯寫”策略的嫻熟運用,反映了霍克思將文學翻譯歸入藝術(shù)創(chuàng)作范疇的思想認識。對這些方法大膽而靈活的運用,增加了霍克思譯文的藝術(shù)魅力,為其“譯寫”翻譯主張?zhí)峁┝嘶趯嵺`的理論基礎(chǔ)。筆者認為,霍克斯正是因為將原文融會貫通后,才做出這樣自然的“寫作式”翻譯。
4 體現(xiàn)傅雷與霍克斯相似翻譯觀的實例
4.1 人名翻譯
由于曹雪芹賦予人名以特定含義,霍克斯在翻譯《紅樓夢》中人名時,采用意譯法,將人名中隱含的標志身份、刻畫形象、表現(xiàn)尊卑等社會人際關(guān)系表現(xiàn)出來。例如:他將“晴雯”翻譯成“Sky-bright”;“襲人”翻譯成“Aroma”。傅雷在翻譯《高老頭》時,有處涉及到逃犯“Vautrin”這個名字的譯法。Vautrin 是一個冷酷而又陰沉的逃犯,從監(jiān)獄逃脫之后,隱姓埋名,潛伏在伏蓋公寓?!坝械淖g者曾將其譯為‘吳特蘭,而傅雷則譯為‘伏冷脫,音義兼顧,奇巧地勾勒出這個角色的特性。
4.2 詩詞翻譯
詩句“正是: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被艨怂箤⒋司湓娫~翻譯成了“Flowers in my eyes and birdsong in my ears. Argument in my loss and mock my bitter rears.”原文中寶玉聽到了黛玉感花傷己時流露的心聲,悲傷之情難掩。這句禪詩表現(xiàn)了寶玉此時此刻的心境。譯者在譯出詩的字面意思外又增加了內(nèi)涵翻譯,使得原文詩句的“神韻”在譯文中充分展現(xiàn),由此可見,霍克斯翻譯法正是符合傅雷 “神似論”的觀點。
5 結(jié)束語
傅雷先生一生為豐富我國文化而奮斗;而霍克斯則是為弘揚中國文化而付出。兩位譯者均為我們留下了寶貴財富,他們對翻譯事業(yè),不論是理論建設(shè)方面還是譯介傳播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于我們有著很強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作者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