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小學教師教育研究工具

      2018-05-14 06:39:47張元粉
      學校教育研究 2018年13期
      關鍵詞:質性扎根研究者

      張元粉

      對于廣大的中小學教師而言,由于直接面對教育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研究主要以應用研究和開發(fā)研究為主,表現為行動研究或實踐研究,其目的是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因此,選擇并利用方便有效的研究方法至關重要。

      近幾年來,我國有不少學者提出了一種新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即“質的研究”。對于質的研究國外學者這樣定義:西方學者伯格(Berg)指出:所謂“質”,是指一件事物是什么(what)、如何(how)、何時(when)、和何地(where)等意義,其本質是非常曖昧不清的;鄧津(Denzin)與林肯(Lincoln)也指出“質的”一詞,隱含著“過程”與“意義”雙重意涵;斯特勞斯(Strauss)指出:質性研究的目的不在于驗證或推論,而是在于探索深奧、抽象的經驗世界之意義,所以研究過程非常重視研究對象的參與及其觀點之融入;同時,質的研究對于研究結果不重視數學與統(tǒng)計的分析程序,而是強調藉由各種資料收集方式,完整且全面地收集相關資料,并對研究結果做深入的詮釋。

      陳向明(2000)是中國大陸質性研究的代表人物,她的定義是:質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研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陳向明(2008)認為: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也被譯為“質的研究”、“質化研究”。在我國人類學界通常被稱為“文化人類學方法”,在社會學界通常被稱為“定性研究”。質性研究的操作定義如下: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主要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筆者在完成碩士論文的時候就采用了質的研究方法,查閱了不少的文獻資料,對這種研究方法了解的也較為透徹了。其實,質的研究方法還包含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具體如下:

      一、扎根理論

      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格拉斯(B.Glaser)和斯特勞斯兩人在一所醫(yī)院里對醫(yī)務人員處理即將去世的病人的一項實地觀察,在《扎根理論的發(fā)現》(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一書中提出了“扎根理論” 。其形成過程受到了美國符號互動理論、實用主義思想、科學的邏輯、工作社會學的影響。扎根理論在研究方法產生、發(fā)展和逐步成熟的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點,主要體現如下:

      1.在資料中建構理論

      扎根理論認為研究者應著重資料的分析與實質理論的建構。斯特勞斯和科賓認為,扎根理論強調理論的發(fā)展,而且該理論植根于所收集的現實材料,以及資料與分析的持續(xù)互動。扎根理論的研究者在建構理論前一般沒有理論假設,在不斷提問與發(fā)現經驗材料中,直接從原始資料中提煉概念、建構理論;強調研究材料的經驗性與生活性;強調理論建構與實證分析相結合;強調扎根性的發(fā)展概念與范疇。

      2.不斷進行比較

      比較是扎根理論的主要分析思路之一,在資料和理論之間不斷進行對比,然后歸納出類屬(category)及其屬性。扎根理論是一個不斷比較、思考、分析、轉化資料成概念以建立理論的過程。其涵義包括:比較不同的人(比如他們的觀點、情境、行動、話語和經歷等);比較相同個體在不同時間的資料;事件的比較;數據資料與類別的比較;一個類別和另一個類別的比較。

      3.適度運用文獻

      一定的文獻分析有助于研究者對比原有理論的優(yōu)缺點,從中發(fā)現可能的理論創(chuàng)新之處及研究方向,另外扎根理論的成果也可用來與原有理論進行對比。適度而又靈活地使用文獻資料能夠讓我們的研究更具方向性。

      4.對理論保持敏感

      扎根理論特別強調研究者應對理論保持警覺。在研究的過程中,扎根理論特別注意將經驗材料與理論建構聯(lián)系起來進行思考。保持理論敏感性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在收集資料時有一定的焦點和方向,而且在分析資料時注意尋找那些比較集中、濃縮地表達資料內容的概念,特別是當資料內容比較松散時。

      5.研究過程的系統(tǒng)化與程序化

      是指發(fā)現問題、收集資料、編碼、轉譯、摘記和報告撰寫等一系列步驟。在研究方法上,扎根理論主要采用觀察法、訪談法、文獻法等。同時,在收集與分析資料過程中,不斷采用歸納、演繹、提問、對比、驗證等方法。

      6.強調理解式研究

      一方面,研究者盡量采用“當事人”立場收集、分析資料,理解當事人行動的意義,并且在建構概念過程中也盡量考慮用當事人的原話。另一方面,扎根理論認為研究者的個人解釋在研究中也起著重要作用。研究者可以利用自身的經驗性去理解資料。這樣,原始資料在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立場之間不斷得到互動性的辨析與提煉。通過扎根法建構的理論,實際上是研究者將個人解釋與理解資料本來涵義兩者完美結合的產物。

      扎根理論的具體技術有:資料的編碼、抽樣、撰寫備忘錄等。其中,編碼就是對資料進行定義和分類。包括開放式編碼,主軸編碼和選擇性編碼。抽樣也包括三種:開放性抽樣、理論性抽樣和選擇性抽樣。

      二、訪談法

      由于社會科學研究設計到人的理念、意義建構和語言表達,因此“訪談”便成為社會科學研究中一個十分有用的研究方法。質性研究的訪談法在執(zhí)行過程中實際上應該是一種充滿情感的對話之旅,而在分析過程中卻應該積極秉承價值中立的基本原則。

      三、參與觀察法

      參與觀察法一般運用于個案研究當中,以求對某種現象或一系列現象進行深度的描述和分析。對于問題的學術定義通常為單獨的個案研究提供了邏輯合理性。參與觀察法要求研究者作為所要研究領域的一員直接參與其中,參與者的角色使之能夠從局內人或成員的角度接觸所要探索的“小世界”的自然狀態(tài)。參與是一種策略,否則研究者便無法接近所要研究和探索的某些領域,直接觀察和體驗是收集資料的主要方法和形式,但同時研究者可以運用訪談、查找文獻和其他方法收集資料。

      “質的研究”這種做研究方法強調讓被研究者參與到研究之中,將研究的結果使用于對制度和行為的改變上;在堅持尊重多元的同時堅持研究的規(guī)范化,更加追求方法上的嚴謹和系統(tǒng)性。后期一定要對研究結果進行信度和效度的檢驗。

      猜你喜歡
      質性扎根研究者
      高等教育中的學生成為研究者及其啟示
      研究者稱,經CRISPR技術編輯過的雙胞胎已出生??茖W將如何回應?
      英語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40
      研究者調查數據統(tǒng)計
      中華手工(2018年6期)2018-07-17 10:37:42
      從量化機制到質性建構——情緒話語分析芻議
      新課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2:55
      AIDS患者內心真實體驗的質性研究
      天津護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2
      一輩子扎根在農村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陜西畫報(2016年1期)2016-08-02 03:58:38
      維醫(yī)治療澀味黏液質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85例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醫(yī)生注定是研究者
      宜宾县| 巫山县| 无为县| 北辰区| 浦江县| 米泉市| 牡丹江市| 福泉市| 泾阳县| 长沙县| 杭锦旗| 大同县| 文登市| 民权县| 鄢陵县| 牡丹江市| 上杭县| 望江县| 将乐县| 万源市| 马尔康县| 昭觉县| 重庆市| 呼伦贝尔市| 清镇市| 仁布县| 赤城县| 来宾市| 天门市| 海盐县| 武乡县| 秭归县| 沾益县| 特克斯县| 西充县| 通化县| 锡林郭勒盟| 尼木县| 紫阳县| 曲周县| 昌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