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8日,安徽阜陽女子孫某帶著孩子到某商場兒童樂園游玩。在此期間,商場管理人員看到孩子太小(約2歲)就請孫某給孩子戴上尿不濕以防孩子隨地小便,孫某執(zhí)意不聽,還要求退票。據了解,孫某使用的門票是商場做活動時贈送的,而且已經玩了許久不符合退票退款的條件,管理人員未予退票,雙方發(fā)生矛盾最后報警。民警對雙方進行耐心勸說,管理人員拿出20元錢退給孫女士希望息事寧人。孫某為泄憤,當場將20元紙幣撕爛還振振有辭:“我撕自己的錢總不犯法吧!”民警立即指出孫某的行為已經違法。目前,警方已對孫某處以行政罰款1000元。
撕碎20塊錢,被罰1000元?或許很多人對此充滿疑惑。
律師介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規(guī)定,損害人民幣的行為是被禁止的,這其中損害人民幣的行為主要包括:
1. 故意毀損人民幣;
2. 制作、仿制、買賣人民幣圖樣;
3. 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在宣傳品、出版物或其他商品上使用人民幣圖樣;
4. 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的其他損害人民幣的行為。
其中,對故意毀損人民幣的將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并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比如燒毀、燒損、剪毀、剪損、撕毀、撕損等直接損壞人民幣的行為,其實都是違法的,而且在人民幣上亂涂亂畫、印制廣告或宣傳語、疊成工藝品販售等,其實都屬于損害人民幣的行為。所以,其實錢并不是“屬于”我們,我們只是享有錢的“使用權”。
(《法制日報》2018.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