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超然
最近,浙江圖書館和杭州圖書館向廣大讀者力薦一本好書——《心閱星空》。這是一本介紹天文學知識的書,文筆流暢,兼具科學與文學價值。作者剝、邦正寫這本書的時候,還在讀高中。如今他在美國留學,并明確表示學成后決不貪圖國外的高薪報酬,要回國效力——
童年的星空激發(fā)好奇心
1997年出生于浙江寧波奉化的孫邦正,小時候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奉化山區(qū)晚上經(jīng)常停電,每次停電時小邦正就坐在家門口,在大人聊天的時候自個兒數(shù)星星。疼愛孫子的爺爺常坐在他身邊,給他指點北斗七星和北極星的位置,并告訴他,星空對人類的幫助是巨大的,古代的航海家們就是通過觀測九顆選定的恒星(航海九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來判斷航向,而當代的阿波羅11號載人登月飛船,也是通過光學定位儀借助恒星進行定位,以確保飛船沿既定軌道運行。
一個晴朗無月的夜晚,爺孫倆正舉目仰望夜空,忽然看見一道明亮的閃光劃破夜空,給寂寞的星空帶來一絲生氣。小邦正好奇地問爺爺:“那是什么?”“那是一顆流星?!睜敔敾卮?。“奇怪了,為什么只有這一顆星星會流動,而其他星星都不會流動呢?”小邦正追問道。小孫子對未知事物有如此刨根問底的精神,爺爺覺得難能可貴,但老人沒有立即回答孫子的追問,而是給他找來一本天文學知識的科普書,要他自己從書中尋求答案。小邦正看完這本書,終于知道了:原來流星也是天空中的一顆星體,它在接近地球的時候,因為被地球強大的引力所吸引,進入了大氣層,與大氣摩擦,燃燒起來產(chǎn)生光跡,成為人們?nèi)庋鬯姷牧餍恰?/p>
從此小邦正對看天文書識天象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讀小學時他常在夜里仰望星空,觀測各種星象,周末就到圖書館查閱各類天文學書刊。盡管書中很多知識他一時還看不懂,但他就是愛看,就像在沙漠中跋涉的人看到綠洲,又似久渴之人飲到甘露,從中得到莫大的滿足。
讓愛好點亮夢想
孫邦正第一次真正意義的天文觀測是在2009年。這年7月22日,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遇到一次可見的日全食,這是近百年來地球上出現(xiàn)的最壯觀的一次日全食。當時老師要求所有同學認真觀測,然后寫一篇作文。
孫邦正事先做了大量準備工作。他查資料了解到,7月22日我國境內(nèi)可觀測的這次日全食,雖然離上一次發(fā)生在2008年的日全食不到一年,但這兩次日全食可謂天差地別。
2008年8月1日的日全食發(fā)生在傍晚時分,全食時太陽已經(jīng)斜垂在西方低空,持續(xù)時間只有2分多鐘。而這次日全食則將發(fā)生在上午9點以后,此時的太陽高掛在東方,不容易被建筑物或低空霧靄遮擋。最重要的是,這次日全食的持續(xù)時間長達6分39秒,在我國境內(nèi)最長可持續(xù)5分55秒。
之所以會持續(xù)這么久,主要是因為日食發(fā)生前幾小時,月球剛剛從近地點經(jīng)過,而太陽又恰恰處在遠地點附近。因此,平時看起來跟太陽差不多大的月亮,此時看上去會比太陽大8%,投射在地球上的陰影也會比往常寬得多。實際上,這次日全食將是未來123年內(nèi)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次日全食,可謂“絕后”——至少現(xiàn)在活著的人基本上都看不到下一場持續(xù)更久的日全食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這次日全食又可謂“空前”。日全食發(fā)生時,只有月球陰影直接掃過的狹窄長條狀地帶,即全食帶內(nèi)才能看到月球?qū)⑻柾耆趽?。上次的全食帶掃過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中國西北地區(qū),有幸目睹的人不多。而這次日全食,月球陰影將從我國人口最稠密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掠過,途經(jīng)全國九省二市,是有史以來覆蓋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
還有一條理由,使即將發(fā)生的這次日全食顯得尤為珍貴。這次日全食結(jié)束之后,月球陰影將再度遠離我國,未來25年內(nèi),在我國境內(nèi)不會再觀測到任何日全食。錯過了這次“空前絕后”的日全食,除非走出國門去追隨月影,否則就只有等到2034年3月20日,在青藏高原荒涼的無人區(qū),在傍晚時分的西方低空中,才能迎來一次持續(xù)時間不足2分鐘的日全食。因此,7月22日發(fā)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這次日全食,絕對不容錯過。
了解了這些,接下來就是如何才能找到觀測日全食的絕佳地點了,孫邦正進行了認真選址。杭州市位于全食帶中軸線以南50千米,風景秀麗的西子湖畔將在9點34分12秒迎來日全食,持續(xù)時長5分19秒,盡管湖邊的霧氣可能會影響天空的通透性,但孫邦正認為西子湖畔還是很理想的觀測地點。
7月22日這天,孫邦正凌晨4點就起床做好了全部準備,早餐只啃了幾口饅頭,凌晨6點就到達觀測地點,開始了激動人心的等待。早上8:15左右,太陽開始出現(xiàn)缺口,然后缺口慢慢變大。大概9:17左右,整個太陽被月亮完全吞噬,天空瞬間變暗,白晝?nèi)缤谝埂0滋斓暮谝?,多么神奇的變化!孫邦正仿佛置身于童話世界。日全食過程大概持續(xù)了5分19秒,之后天空慢慢變亮,出現(xiàn)了美麗的“貝利珠”。大概10:42左右,太陽重現(xiàn),孫邦正感到好興奮。
隨后,孫邦正寫了一篇作文,名為《見證瞬間的美麗》,詳細描述了日全食發(fā)生的整個過程,把太陽的漸虧與恢復過程描寫得細致入微。他在文章結(jié)尾寫道:“……短暫的日全食在眨眼間就灰飛煙滅了。相信今生我會難忘這幾分鐘美妙而別致的體驗。日全食如一道閃電,劃破天空,那么震撼人心,又那么短暫。只有善于把握機會的人,才能享受這瞬間的美麗?!?/p>
小學畢業(yè)后,孫邦正進入杭州市第十三中學讀初中。中學的課程多了,學習更緊張了,但孫邦正在努力學好功課的同時,仍保持著對天文研究的濃厚興趣。
2012年1月3日,孫邦正年滿13歲,爸爸送給他的生日禮物是一臺望遠鏡。雖然這只是一臺入門級的純手動天狼80毫米望遠鏡,但孫邦正還是欣喜不已。從此,他用這臺望遠鏡和同學們一起觀測月球、木星、土星等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的天體,擴展自己的天文學知識。
2012年6月,孫邦正進入杭州學軍中學讀高中。他與學校里一群同樣愛好天文的同學成立了學軍中學天文社,同學們選舉孫邦正擔任社長。學校十分重視學生們有益的課余活動,為了支持這個天文社,先后投入了數(shù)十萬元資金,購置各種設備,讓學生更好地開展天文觀測,同時還指定學校的徐勤老師負責指導天文社的工作。
徐勤老師每次在開展活動前都會給大家講解有關知識,但在后來的活動中,徐老師發(fā)現(xiàn)孫邦正的天文學知識比自己還豐富。這一發(fā)現(xiàn)讓徐老師由衷地高興,他對孫邦正說:“以后我就不講課了,改由你來講,這對你來說也是個鍛煉的機會?!?/p>
就這樣,孫邦正挑起了組織天文社各項活動的重擔,除了親自策劃每一次活動,帶領天文社的同學外出觀測天象,還要給同學們講授天文課程。每次出去觀測都很有趣,因為都是同齡人,大家在一起很開心,也積累了很多難忘的觀測經(jīng)歷。2013年8月,孫邦正領著同學們上山觀測英仙座流星雨。當大家為看到流星雨歡呼不已時,孫邦正更為有這樣一個團隊一起來追求天文夢想而激動。
在學校的支持與孫邦正的努力下,天文社取得了不少成果,2013年被評為浙江省級優(yōu)秀學生社團,2014年被評為杭州市優(yōu)秀學生社團。
大膽做自己喜歡的事
為了給同學們上好天文課,孫邦正每次備課都要查閱很多圖書資料,但他發(fā)現(xiàn),適合中學生的天文學書籍太少了。而當時全國各地中學里的天文學社團正蓬勃興起,孫邦正敏銳地意識到,各個中學天文社可能都很需要一本具有教程性質(zhì)與功能的天文學讀物。于是,他萌生了一個念頭:自己寫一本這樣的書。
2013年8月,高一暑假即將結(jié)束時,孫邦正開始動筆寫這本教程。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孫邦正一投入寫作便遭遇兩大困難,一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對天文學知識的了解還非常不全面,以至于連這本書的大綱都不能完整地列出來。二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文字功底不足,寫的時候常常詞不達意。怎么辦?為了解決第一個問題,他加強了對天文學的學習和研究。后一個問題,他的解決辦法是“惡補”——多閱讀、多練筆。同時他還認為,寫書最重要的是用心,不必把過多時間浪費在遣詞造句、精雕細琢上,而是要把書的內(nèi)容做充實。
經(jīng)過一年艱苦創(chuàng)作,孫邦正完成了這本教程的最初版本,印制成冊后名為《杭州學軍中學天文社團基礎教程和社員手冊》?!妒謨浴饭?7頁,成了學軍中學的校本教材。后來他多次修改,并于2017年3月將書稿投寄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社責任編輯陳源看完全書,覺得非常好也非常專業(yè),決定出版。由于書中涉及大量天文學知識,出版社特地從外單位請來一位專家?guī)兔Π殃P。
經(jīng)過嚴格編輯,這本書終于在2017年9月以《心閱星空》為名正式出版。書中,孫邦正在“感悟宇宙”一章中暢談了他對天文學的感悟,希望中學生能從中初識這門學科的魅力,并試著讓這門學科影響人們的心靈。
第二章“仰望宇宙”到第五章“星系和宇宙”,是孫邦正精選出的適合中學生學習的天文學知識;在深度上,他在“不用看就懂”和“完全看不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對于中學生來說,興趣為先,因此孫邦正盡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闡述專業(yè)知識,并結(jié)合許多幽默的例子來幫助讀者理解。
在中學天文社團中,相比于天文學知識,社員們往往更希望自己有“擺弄”精密天文儀器的能力,并拍攝出令人震撼的天體圖片。因此,《心閱星空》的第二部分主要講“觀測實踐基礎”。孫邦正以社團經(jīng)歷為基礎,從基本的影像處理技術和天文儀器操作等方面進行了詳細描述,能夠幫助幾乎沒有接觸過天文攝影的社員在短時間內(nèi)學會拍攝并制作出精美的攝影作品。
高中畢業(yè),孫邦正進入中國計量學院學習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專業(yè)。但他實在割舍不下對天文學的熱愛,大二就申請去美國讀大學,當時有兩個專業(yè)供他選擇:金融專業(yè)和天文學專業(yè)。誰都知道,金融乃當今熱門中之熱門,今日學金融,他日做金融,就相當于把金子握在手心里,想不富都難。學天文,“錢”途根本不能與學金融相提并論。但孫邦正考慮的不是個人得失,而是國家需要。他說:“現(xiàn)在世界上研究天體物理的人非常少,我們中國更少。截至2015年底,全美也不過6000人,全中國僅有2000人,所以國家對這方面的人才需求很迫切?!惫蚀怂闳环艞壛私鹑趯I(yè),選擇了學習天文學,并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錄取。
入學后,孫邦正知道美國的Alexandre教授是著名天文學家,是Alexandre Lazarian教授科研團隊的成員之一,他很想得到Alexandre教授的教導。可這位教授已經(jīng)有7年時間沒有招收過本科生,他能破例招收自己嗎?孫邦正大膽地給這位教授發(fā)了一封電子郵件,訴說自己的仰慕之情和求學之愿。讓他欣喜的是,他竟然得到了教授的賞識,獲得了面試機會。更加讓他高興的是,教授最終正式錄取了他。
孫邦正非常珍惜在這位頂尖專家身邊學習和工作的機會,他開始寫論文給雜志投稿,有時一篇文章要改幾十遍,但他毫不氣餒。不久前,孫邦正的一篇論文被全球天體物理界頗具影響力的專業(yè)雜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天體物理學報》)發(fā)表。
接受采訪時孫邦正說:“能把自己的愛好和祖國的需要緊密結(jié)合,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