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櫻頤
摘要: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的動機越來越受到該領域學者的重視,由于內因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只有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使二語教學的效果進一步增強。然而各個學生的年齡、受教育程度以及認知能力等差距導致學習動機各不相同,進一步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已經成為第二語言教學必不可少的過程。
關鍵詞:個體差異 第二語言教學
一、 學生個體差異
來華學習的外國留學生個體差異主要表現在其國籍、年齡、家庭環(huán)境、受教育程度以及對未來的理想目標,甚至對自我的心理認可對于學習第二語言也具有很重要的影響作用。
1、 年齡與第二語言學習的關系
據教學現象研究表明,青年人對于詞匯的理解和對語法的掌握要快于小孩,而成年人的學習速度要快于青年人和小孩。因此,要對不同年齡的留學生采用不同的授課方式,使其達到最好的效果。
2、 國籍與第二語言學習的關系
Sung & Padilla[1]通過調查美國學生對于第二語言的選擇發(fā)現,華裔美國人更容易選擇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
3、 受教育程度與第二語言學習的關系
Sung & Padilla[1]調查發(fā)現美國初級水平學生的動機取向比中級學生要高。
4、 家庭環(huán)境與第二語言學習的關系
溫曉虹[2]對于在美國學習漢語的亞裔美國學生做了調查,得出的結論是:想更多的自己祖先的文化是驅動他們學習漢語的重要條件和動機。
5、 自我認知與第二語言學習的關系
王愛平[3]對來華學習的留學生的學習動機做了調查,發(fā)現希望依據第二語言落得華人身份認同,并獲得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6、 性別與第二語言學習的關系
Sung & Padilla[1]調查發(fā)現,美國女生對于第二語言的學習動機要高于男生。
二、 學習動機與二語學習動機
1、 學習動機定義及理論
由于最影響第二語言教學效果的因素是動機,因此去了解這個可以影響個體活動并維持現有學習活動的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Gardner[4]將二語學習定義為,個體為了滿足或實現愿望而對學習的努力程度。
由此可見,他將學習動機分為了,努力、學習語言的愿望以及學習語言的態(tài)度三個方面。
張亞玲[5]將學習動機做了五種理論區(qū)分。第一種是以桑代克、斯金納等人為代表的行為主義學習動機理論。認為學習動機是由外在因素所控制,并需要外在的誘因來維持。第二種是興于五六十年代的人本主義學習動機,它主要以羅杰斯、奧爾波特等人為代表,認為只要是學生,都會有學習動機,因此強調老師的作用極其教學的效果。第三種是美國五十年代的歸因論,因為歸因論建立的動機理論模型很完善,因此歸因訓練被廣泛應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第五種是成就動機論。
2、 二語學習動機理論
20C50s開始,Gardner與Lambert從一系列的研究中得出學習動機的兩大分類:融入型動機與工具型動機。前者是學習者熱衷于參加目的語言相關的組織活著活動,找到與目的語相關的興趣愛好,希望通過融入團體使自己成為其中一員。而后者是指學習者為了達到考試或者其他的目的來選擇學習第二語言,用來是自己薪酬增加或者地位提高。
三、 二語學習學生的學習動機
為了更好的了解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生們的學習狀況,我們將學生們的學習動機分為淺層動機和深層動機。
1、 淺層動機:
一般情況下,留學生對于漢語的學習效果會受到淺層動機的直接影響,淺層動機甚至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直接聯系。因為淺層次的動機主要出現在為了學業(yè)需要而學習漢語的留學生或者由于自己工作需要的留學生以及為了方便游覽中國大好河山的目的。
2、 深層動機:
一般是留學生有主動學習漢語的意愿,出于自己對漢語的喜愛、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以及方便于自己會講中文的朋友溝通。因此深層的動機一般不會對一個人未來的發(fā)展產生直接的影響。據調查數據顯示,帶有深層動機參與漢語學習的留學生占到一般左右。
四、學習動機與學習策略的關系
1、初中高級學習者經常在學習漢語時采用以下四種策略: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社會策略以及情感策略。
2、研究表明:當學習者的級別越高,元認知策略、社會策略以及情感策略的使用次數會升高。
3、初級、中級和高級的學生對于認知策略的實用程度存在差異。
4、對于所有的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說,社會策略都是較常用的學習方法。
五、教師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二語學習動機?
首先,教室必須根據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教育方針的修訂,尤其是要重視外國留學生的學習動機的類型以及各個動機類型的強度。由此來靈活的對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程度的調節(jié),創(chuàng)新教學環(huán)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其次,由于留學生漢語學習動機和策略的復雜性,并且漢語留學生學習動機取向最主要的是融和型動機,因此教師需要注意使學生對于第二外語活動擁有更大的開放性和更高的積極性。除此之外高級學習者的工具型動機和成就型動機隨之遞減,教師需要在這兩方面對高級學習者進行鼓勵。
要多與學生進行課外的交流溝通,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一段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維持因素。除此之外,學校也要重視改善教學的硬件設施,在軟件教育上更加人性化,為留學生營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參 考 文 獻:
[1] Sung,H.& Padilla , A. Student motivation, parental attitudes, and involvement in the learning of Asian languages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Modem Language Journal . 1998 . 82/2:205-216
[2]溫曉虹. Motiv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 with Students of Chinese.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1997. 30(2): 23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