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雙
(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熱電部,上海200540)
由于人民大眾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全國上下都加強了節(jié)能減排工作,新安全環(huán)保法和各項法律法規(guī)中,均對節(jié)能環(huán)保工作做了要求。新環(huán)保法強化了企業(yè)防治污染的主體責任,加大了對環(huán)境違法行為的法律制裁。電廠作為燃料消耗大戶,是節(jié)能減排的重點單位,汽輪機作為發(fā)電及供熱系統(tǒng)中重要環(huán)節(jié),其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電廠的發(fā)電成本,因此提高汽輪機的缸效率對企業(yè)的經濟性具有重要意義。
某廠汽機聯(lián)合裝置裝有3臺C50抽汽凝汽式汽輪機、1臺CC50雙抽凝汽式汽輪機、1臺B25背壓式汽輪發(fā)電機組和2臺CC100雙抽凝汽式汽輪機。4號機組建于20世紀90年代初,為雙抽汽凝氣式汽輪機,型號為CC50-8.83/4.12/1.47,型式為單缸、沖動、雙抽汽凝汽式,具有兩級調整抽氣。
現(xiàn)代火力發(fā)電廠汽輪機汽封一般采用迷宮式汽封,迷宮式汽封的密封原理是齒與轉子間形成一系列節(jié)流間隙與膨脹空腔,使通過的工作蒸汽產生節(jié)流與熱力學效應從而達到密封效果。汽封按其安裝位置不同可分為3類:軸端汽封,隔板汽封和通流部分汽封。對于隔板汽封,由于在汽輪機的高壓端,缸內蒸汽壓力高,為減少蒸汽的泄漏量,一般采用高低齒汽封。在低壓端,常采用平齒汽封以適應轉子和汽缸較大差脹需要。
某廠4號機組的前汽封為高低齒迷宮式,隔板汽封中1~9級為高低齒式汽封,10~14級為平齒;裝在隔板體上的汽封環(huán)1~6級的材質為不銹鋼,7~14級汽封環(huán)的材質為銅。后汽封也是高低齒迷宮式,汽封環(huán)的材質為錫青銅。
為了更好地了解機組性能,委托上海發(fā)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對4號機組進行熱力性能試驗,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4號機組熱力性能試驗數(shù)據(jù)
通過試驗數(shù)據(jù)可知:4號機組汽輪機各缸的缸效率和熱效率較低,熱耗高,影響機組經濟效益。汽輪機內軸端汽封、隔板汽封、隔板阻汽片自投入運行以來未進行全面更換。運行中汽缸受熱變形、碰磨,導致隔板汽封、葉頂汽封和軸封不同程度磨損,增加了蒸汽泄漏量。機組啟停過程中,脹差變化較大,由于軸封和隔板采用迷宮汽封結構,軸上凸臺與汽封短齒發(fā)生位移,進一步增加泄漏量,對機組的運行帶來負面影響。
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汽輪機缸效率反映了汽輪機能量轉換的完善程度,是影響機組運行經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缸效率的變化可能是由于通流部分結垢、內漏、腐蝕或葉片磨損等擾動引起的,這些擾動不僅威脅到機組的安全性,也直接影響機組的經濟性[1]。造成缸效率低有熱力系統(tǒng)的原因,也有可能是機組通流部分間隙偏大造成的。經過分析,如不考慮運行工況造成的影響,汽輪機缸效率偏低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通流部分的動靜間隙偏大
通流部分的動靜間隙偏大,造成級間漏氣量增大,級后壓力變大,溫度升高,熵增增大,有效焓降減小。對于反動式汽輪機,由于葉頂處壓降大,徑向汽封間隙稍有增加,就會造成級效率的損失明顯增大。
(2)制造加工與設計存在偏差
由于動靜葉在出廠前的加工和安裝與設計值相比出現(xiàn)較大偏差(噴嘴出汽角、動葉出汽角、根部反動度、動靜葉光潔度等),使級速比偏離原設計最佳速比值,各級效率低于設計值,造成缸效率下降。這一現(xiàn)象在制造中時常發(fā)生,本機缸效率低可能與此有關。
(3)通流部分結垢
通流部分結垢與蒸汽品質有直接關系。對于反動式汽輪機,結垢同時發(fā)生在噴嘴和動葉上,使動靜葉表面粗糙度增大,通流面積減小,焓降重新分配,導致級效率下降。檢查考核試驗前的運行記錄,發(fā)現(xiàn)機組運行過程中沒有發(fā)生長時間蒸汽品質不合格記錄,結垢的可能性很小。
(4)軸封漏汽量大
高壓軸端汽封用來防止高壓蒸汽漏出汽缸,造成工質損失,惡化現(xiàn)場環(huán)境,或者沖進軸承使?jié)櫥腿榛:筝S封漏氣會使不凝結空氣漏入,導致真空度下降,影響凝汽器的正常工作。隔板汽封用來阻止蒸汽繞過噴嘴而造成能量損失,并使汽輪機軸向推力增大,這些都會使缸效率降低。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4號機組缸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通流部分的動靜間隙偏大,安裝制造加工與設計存在偏差及軸封漏汽量大。
在大修中為提高汽輪機的內效率,要特別注意汽缸內通流部分的間隙情況。通流部分汽封由軸向汽封和徑向汽封兩部分組成。軸向汽封是由圍帶進汽側的尖銳邊緣、葉根上部的密封齒及隔板導葉上下的凸肩配合組成;徑向汽封由鑲嵌在隔板伸出的環(huán)形蓋板上的不銹鋼片與動葉圍帶配合組成。汽機通流部分汽封示意見圖1所示。
圖1 汽輪機通流部分汽封示意
(1)根據(jù)汽輪機檢修規(guī)程規(guī)定,調Ⅰ級處的軸向間隙為2.0~2.5 mm,2011年大修中發(fā)現(xiàn)A、B排最高達到了3.74 mm,由于制造和安裝的原因,此問題一直存在,在前幾次大修中均未能解決,都作為不符合項提出存檔。針對這些情況,因調Ⅰ處軸向間隙偏大,壓1、2級處偏小,無法調整,雖在1#瓦處作了適當?shù)恼{整但變化不大,基本維持原樣。檢修前后通流部分具體間隙情況見表2。
表2 4號機組大修前后通流部分間隙 mm
(2)調Ⅱ級處阻汽片磨去彎曲失效,將葉輪外緣圍帶磨損發(fā)亮,具體如圖2所示。調Ⅱ級處阻汽片損壞失效在大修中委托制造廠修理后調整至標準值,高壓缸的效率有很大提高。
圖2 調Ⅱ級處葉輪外緣
2011年大修時發(fā)現(xiàn)結垢情況尚可,第11、12級葉片垢相對較多。對第10級、第11級、第12級葉片進行取樣分析,結果見表3。
表3 通流部分結垢取樣分析
按照《上海電力工業(yè)局化學技術監(jiān)督條例實施細則》的規(guī)定,對2011年大修結鹽評價為:
第10級:結鹽量為0.65 mg/(cm2·a),小于1 mg/(cm2·a),屬一類,即基本不結鹽;第11級、第12級:結鹽量分別為2.99,2.87 mg/(cm2·a),在1~10 mmg/(cm2·a)之間,屬二類,即少量結鹽。
以往大修中利用黏膠布法測量汽封徑向間隙,在每道汽封環(huán)的兩端及底部各貼兩道醫(yī)用白膠布,厚度分別按照規(guī)定取最大間隙值和最小間隙值,寬度約10 mm,將貼好白膠布的所有汽封塊組裝好,并用木楔子頂住汽封塊。在與汽封塊相對應的轉子汽封凸槽內涂上一層薄紅丹油,然后將轉子吊入汽缸內,盤動轉子轉動4~5圈后吊開轉子,檢查白膠布上的接觸印痕,并根據(jù)印痕的深淺和顏色來判斷間隙。用同樣的方法在上半軸封和上半隔板汽封上貼上膠布,轉子吊入汽缸前應將下半部的汽封塊取出,防止上半汽封環(huán)被下半汽封環(huán)頂起,使測量不準確,然后將上半軸套和下半軸套用螺栓緊固,并把上半隔板吊裝在相應的位置上,轉動轉子,檢查間隙。
運行過的機組檢修時,因氣缸出現(xiàn)變形,在氣缸中分面螺栓未緊固的情況下,中分面大多會出現(xiàn)一定的間隙,而在緊固中分面螺栓消除中分面間隙時,外缸出現(xiàn)變形,內部布套中心必然會發(fā)生變化。氣缸變形情況非常復雜,所以采用全實缸驗收能更接近運行中的真實情況[2]?;谝陨戏治?,在調整汽封和軸封間隙方面,為將間隙控制在最合理范圍,要求進行全實缸檢驗汽封間隙。在50 MW機組上采用全實缸檢驗汽封間隙,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將汽封間隙調整至標準的下限。前后軸封的間隙也調整至標準間隙的下限,以減少高低壓軸封的漏汽量。
汽缸上下汽缸保溫的溫差比較大,下缸保溫失效,針對這些情況,對下汽缸保溫進行更換。減少散熱損失,同時也改善了以往開機時上下缸溫差大的問題。
為檢驗提高4號機組缸效率的幾項措施的效果,在實施后委托上海發(fā)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在大修后進行熱力性能試驗。大修前后數(shù)據(jù)對比見表4。
表4 大修前后各數(shù)據(jù)對比
大修后的缸效率比大修前提高6.24%;汽耗率則比大修前下降1.02%;熱耗率比大修前下降了1.76%。4號機組大修后的試驗熱耗率為7 093 kJ/kWh,比大修前降低了82 kJ/kWh。
折算下降標準煤耗值=(試驗前試驗熱耗值-試驗后試驗熱耗值)÷(4.186 8×7)=(7 175-7 093)÷(4.186 8×7)=2.8 g/kWh。每度電節(jié)約標煤約2.8 g,按4號汽輪機滿負荷發(fā)電7 000 h,標煤價格600元/t計算,則每年可創(chuàng)經濟效益:機組負荷×繼續(xù)運行時間×折算下降標準煤耗值×合同煤價=50 000×7 000×2.8×600=58.8萬元。
通過高中低壓缸汽封間隙調整,不僅解決了熱效率低,熱耗高的問題,同時也減少了潤滑油中進水現(xiàn)象,避免油質惡化的發(fā)生,影響機組帶滿負荷穩(wěn)定運行的問題,降低了每年的濾油費用,為機組的安全運行、保證機組穩(wěn)發(fā)、滿發(fā)做出了貢獻。同時也為其他機組節(jié)能工作開展以及解決同類機組存在的熱耗高問題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姜文鑫.通過檢修手段提高國產200 MW汽輪機高、中壓缸效率[C].吉林:中國電機工程學會,2008:207-213.
[2] 姜文鑫,關鈞.提高國產200 MW機組高、中壓缸效率的檢修措施[J].吉林電力,2009,37(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