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錚
孟子云:“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仰望歷史星河,凡成就大業(yè)者,無不坦然面對磨礪,擁有超凡的忍耐力。
孔子曰:“小不忍則亂大謀?!睘榱诉_到自己的目的,我們就必須學(xué)會在逆境中忍耐。忍則有益,斗則必?fù)p。然而,隱忍并非逆來順受,它是一種智慧,一種品質(zhì)。
隱忍不是茍活,而是對命運的抗?fàn)?。天漢二年,司馬遷挺身而出,為李陵辯護,慷慨進言,結(jié)果被責(zé)入獄,遭受宮刑。對常人而言,這等奇恥大辱,再無顏面茍活于世,但司馬遷選擇了活下去。他在監(jiān)獄中嘆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他隱忍偷生,正如《麥田守望者》中所說:“不成熟的人為了偉大的事業(yè)而死去,成熟的人為了偉大的事業(yè)而卑微地活著?!彼抉R遷為事業(yè)而隱忍,終于成就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隱忍不是茍活,而是一種能屈能伸的處世之道。人言韓信受胯下之辱,活得沒有尊嚴(yán),卻不知他心存大志,忍辱負(fù)重。他何嘗不知男兒生于世上,必當(dāng)頂天立地?他何嘗不知這“胯下之辱”會招致冷眼和鄙視?可是他忍了!因為他深知,將拳頭縮回,是為了更有力地出擊!欲圖大事,隱忍才是上策。倘若韓信逞一時之勇,連性命都難保,怎么能用“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的卓越智謀和韜略,在井陘之戰(zhàn)中以弱勝強,一舉成名,成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與蕭何、張良并稱“漢初三杰”!
隱忍不是茍活,是撼天動地的民族氣節(jié),是滿腔的愛國情懷。蘇武,一個堅貞不屈的漢使,面對匈奴的誘惑,他堅定地握緊手中的旄節(jié)。單于對他百般折磨,讓他生不如死,后又把他驅(qū)逐至北海牧羊,還對他說:“等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去?!泵鎸Π禑o天日的長期監(jiān)禁,面對胡笳幽怨、大漠飛雪,他嘗盡人間悲苦,掘野鼠拔草根而食,與羊群依偎取暖,但他懷揣信念,不屈不撓,隱忍以待。他忍了整整十九年,用花白須發(fā)、錚錚硬骨詮釋了“生是大漢人,死是大漢臣”的赤膽忠心。蘇武為氣節(jié)而隱忍,為報國而隱忍,感天動地,千古傳誦!
若能隱忍而堅毅地活著,不烏江自刎,項羽或許能重整旗鼓,卷土重來;若能隱忍而堅毅地活著,不投湖自殺,老舍或許能續(xù)寫傳奇,快樂地做“文藝界盡責(zé)的小卒”;若能隱忍而堅毅地活著,不飲彈自盡,梵高或許能將他無與倫比的藝術(shù)發(fā)揚,實現(xiàn)自己至高無上的價值……
有人認(rèn)為,忍氣吞聲,與世無爭,是懦夫行徑。殊不知,開口便笑、大肚能容是擁有大智、大仁、大勇之人的氣量與胸襟;而不識時務(wù),拿著雞蛋撞石頭,才是真正的懦夫、莽夫!
忍耐絕不是茍活!
【陜西省商南高級中學(xué)高三(17)班】
◆點評
該生由“隱忍茍活”逆向思維擬題,機智新穎,引人深思。文中看似并列的三個部分實則層層遞進,從“敬畏生命”“處世之道”“愛國情懷”三個方面,逐層深入地論述了“忍耐絕不是茍活”的觀點,優(yōu)美的形式與深刻的剖析水乳交融,文質(zhì)兼美。在表達上,作文先用大量篇幅從正面論證觀點,再列舉古今中外名人典例,從反面揭示不善隱忍的悲劇,大大增強了論證力度。文中假設(shè)論證、對比論證以及排比句的運用,使行文多變,增添了文采。
(韓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