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
【摘要】 目的:觀察國產(chǎn)UE可視喉鏡在麻醉科外出急救氣管插管中臨床優(yōu)勢與運用。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麻醉科外出急救過程中需要進行人工氣道建立的急危重癥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其中,觀察組采用國產(chǎn)UE可視喉鏡下插管,對照組采用普通喉鏡下插管。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時間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為97.6%,高于對照組的76.2%,插管損傷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插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9.204、9.311,t=7.342,P<0.05)。結論:國產(chǎn)UE可視喉鏡在麻醉科外出急救插管應用中具有操作簡單、可視化、成功率高,插管時間短,患者插管損傷少等優(yōu)勢,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 國產(chǎn)UE可視喉鏡; 外出急救; 氣管插管
doi:10.14033/j.cnki.cfmr.2018.8.07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08-0149-02
氣管插管作為一項基本急救技能是院前急救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的基本操作,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它也是拯救危重患者生命非常重要的手段[1]。臨床中,插管速度的快慢與成功率直接影響急危重癥患者下一步的救治與處理,成為搶救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筆者所在醫(yī)院麻醉科承擔全院急救氣管插管人工氣道建立的全部工作。然而,在臨床工作中,偶爾會遇到頸短、牙齒前突、舌體肥大、小頜畸形、肥胖等特殊患者,即困難氣道。這些患者在以往普通喉鏡插管中,往往不能一次成功,甚至無法插管,不僅影響了搶救速度,而且反復插管對患者會造成氣道的損傷,甚至有時可能會危及患者生命。在筆者所在醫(yī)院麻醉科引入國產(chǎn)UE可視喉鏡后,一些困難氣道患者順利、安全、快速地進行氣管插管,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本文將以可視喉鏡下插管為例,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84例需要建立人工氣道的危重急診患者,對其實施不同的急救氣管插管方法及效果展開討論,以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筆者所在醫(yī)院麻醉科外出搶救插管患者84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7例,女37例,患者年齡21~84歲,平均(62.7±5.2)歲。納入標準:患者表現(xiàn)為呼吸驟停、心搏驟停、突發(fā)性呼吸功能衰竭、呼吸道內大量分泌物、腦部外傷腦出血腦干出血等導致的呼吸功能衰竭、急性農藥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等。ASA分級為Ⅰ~Ⅱ級;無嚴重心血管系統(tǒng)、腦血管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疾??;無明顯頸部活動障礙;無氣管插管禁忌證。排除標準:術前2周內吸煙者;合并有口腔腫瘤、頸部巨大腫瘤或其他外傷原因導致頸部結構無法正常顯露者;臨床資料不全者。所有患者家屬均簽署氣管插管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已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jù)氣管插管方式不同,將應用國產(chǎn)UE可視喉鏡進行氣管插管的42例作為觀察組,應用普通喉鏡進行氣管插管42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21~82歲,平均(62.5±5.5)歲;Mallampati氣道分級:Ⅰ級24例,Ⅱ級18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9例;年齡23~84歲,平均(62.8±5.6)歲;Mallampati氣道分級:Ⅰ級25例,Ⅱ級17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氣道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兩組患者插管前均給予高濃度面罩吸氧或手控簡易人工呼吸器面罩加壓輔助通氣,并進行心電監(jiān)護,包括血壓、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等,并進行心臟復蘇準備或操作及吸痰等有關急救處理,先清除口、鼻、咽的異物,有義齒患者取下義齒,同時在人工氣道建立前與家屬簽署氣管插管知情同意書。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國產(chǎn)UE可視喉鏡(浙江優(yōu)億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產(chǎn)品編碼:1400737,設備型號為TD-C-IV)下氣管插管,對照組患者采用普通喉鏡氣管插管。所有氣管插管均由工作五年以上的麻醉醫(yī)生完成。
觀察組使用可視喉鏡,操作者左手持UE可視喉鏡,從患者口正中將可視喉鏡鏡片置入,從喉鏡顯示屏中觀察患者會厭及聲門,將喉鏡片前端置于會厭谷,調整位置,顯露聲門,然后從患者右口角置入合適管徑氣管導管,通過可視喉鏡顯示屏暴露的聲門處,迅速插入氣管導管至適宜深度,拔出管芯,放置牙墊退出可視喉鏡,聽診器聽診雙肺呼吸音,調整氣管導管到合適深度,固定氣管導管,完成插管操作。
對照組使用普通喉鏡,操作者左手持普通喉鏡,沿患者口角右側置入口腔,將舌體稍推向左側,喉鏡片移至正中位,順著舌背的弧度置入。緩慢逐步暴露,先看到腭垂,繼續(xù)深入可見會厭的邊緣,鏡片深入至舌根與會厭交界處,上提喉鏡,即可暴露聲門[2]。聲門顯露后在患者吸氣相迅速將氣管導管置入,拔出管芯,放置牙墊退出普通喉鏡,聽診將氣管導管妥善固定,完成插管操作。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時間、插管前后最低血氧飽和度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其中,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是指一旦置入喉鏡,就能成功地放入氣管導管,期間不將喉鏡移出咽喉,也不借助其他工具(除吸痰和導絲);插管時間指從口腔置入喉鏡到導管插入氣管過程中所用時間。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和插管損傷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對照組,插管損傷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插管時間及插管前后血氧飽和度比較
觀察組插管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插管前、插管成功2 min內血氧飽和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急診危重患者急救中,建立有效的人工氣道是開展患者搶救的重要前提,與患者搶救成功及預后均十分有關[3]。文獻[4-5]研究顯示,危重癥患者在心博驟停10 s后即可導致患者腦部氧氣儲量消耗盡,如果搶救過程中患者腦部缺氧時間超過5 min,就會對患者造成一些不可逆轉的損傷,對患者的危害影響十分嚴重,因此,及時、快速、有效地進行氣管插管是提高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率的關鍵[6]。而氣管插管的關鍵在于快速充分地暴露聲門,可視喉鏡能改善插管視野,比傳統(tǒng)普通喉鏡更快、更準、更溫柔。2015年發(fā)表在Crit Care Med的文獻[7]研究表明,Gliderscope可視喉鏡能提升一次插管成功率。2014年一篇發(fā)表在Intensive Care Med的文獻[8]薈萃分析認為,可視喉鏡能降低困難插管的風險、減少食管插入發(fā)生率、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本研究中,觀察組的一次性成功率為97.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2%(P<0.05);插管時間(42.7±13.1)s,明顯短于對照組的(75.6±16.4)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國產(chǎn)UE可視喉鏡能夠為患者搶救提供寶貴時間。同時,觀察組插管損傷率低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患者在插管前及插管成功2 min內的血氧飽和度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根據(jù)這一結果可以看出,國產(chǎn)UE可視喉鏡在麻醉科進行外出插管急救具有較為突出的應用價值和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國產(chǎn)UE可視喉鏡下插管急救,在插管前需要提前進行開機預熱,避免喉鏡片進入患者口腔后發(fā)生起霧現(xiàn)象影響視覺效果[2,9],此外可視喉鏡插管過程中需要結合顯示屏進行插管操作,有時有“看得見、插不進去”的問題,其原因在于氣管導管自身曲度無法匹配喉鏡鏡片角度,一般需要提前插入硬質管芯并塑形至較大角度與鏡片角度匹配,以確保一次性插管成功[10-11]。
綜上所述,國產(chǎn)UE可視喉鏡在麻醉科外出急救插管應用中具有操作簡單、可視化、成功率高,插管時間短,患者插管損傷少等優(yōu)勢,具有一定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梁俊雄,黃錦聯(lián),張偉良,等.HC可視喉鏡在院外急救困難氣道氣管插管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26(16):1802-1804.
[2]鄧小明,姚尚龍,于布為,等.現(xiàn)代麻醉學[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988,1001.
[3]黃婭娟,韓鄂輝,劉訓華,等.GlideScope可視喉鏡在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臨床急診雜志,2014,15(7):435-437.
[4]謝健,唐彥明,陳菲.困難氣道患者氣管插管時應用可視喉鏡的臨床意義[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4,26(8):54-56.
[5]吉曉麗,孫燦林,李小靜,等.GlideScope視頻喉鏡與Macincosh直接喉鏡用于急診氣管插管效果的比較[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2,32(2):254-255.
[6]陶永忠,宮偉.Discopo可視管芯輔助直接喉鏡在院內急救有呼吸患者氣管插管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9):143-144.
[7] Silverberg M J.Comparison of video laryngoscopy versus direct laryngoscopy during urgent endotracheal intub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rit Care Med,2015,43(3):636-641.
[8] De J A,Molinari N.Video laryngosopy versus direct laryngoscopy for orotracheal intub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Intensive Care Med,2014,40(5):629-639.
[9]夏發(fā)富.SLIPA喉罩在院前急救快速開放氣道管理的可行性[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3,9(2):85-86.
[10]謝健,唐彥明,陳菲,等.困難氣道患者氣管插管時應用可視喉鏡的臨床意義[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4,26(8):54-56.
[11]林飛,潘靈輝,阮林,等.可視喉鏡在臨床麻醉氣管插管教學中的應用[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13,8(2):158,230-231.
(收稿日期:2017-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