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樂樂 黃萬梅 朱桂才
(1.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 荊州 434025;長江大學植物生態(tài)與環(huán)境修復研究所 荊州 434025;2.枝江市林業(yè)局 枝江 443200)
道路綠化是城市主干道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表明道路中植物的種類組成、造景方式、空間構成、適宜度等是衡量一個道路等級的重要指標[1]。因此,在道路規(guī)劃設計中,科學合理地進行園林植物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評價道路植物配置是否合理、有何特色及借鑒意義,對枝江市道路植物選擇提出改進建議。創(chuàng)造更好的植物景觀來滿足人們的需求[2-3]。
枝江市地處江漢平原,文化底蘊豐厚、綠化基礎較好,對區(qū)域內同等規(guī)模的中小城市道路綠化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枝江市道路綠化研究的相關文獻卻未見報道?;谏鲜?,做此調查。本研究,擬探討枝江市道路植物種類構成,明確枝江市主干道綠化景觀的現(xiàn)狀特征,通過分析枝江市道路植物種類構成的調查結果,探討城市主干道綠化景觀功能,制定保護利用及改造措施,對枝江市道路植物選擇提出改進建議[4]。
(1)枝江市簡介。枝江市地處湖北省南部,枝江市西接宜昌,東鄰荊州,是三峽宜昌的東大門,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枝江富有文化底蘊,其歷史悠久,是文化名市。曾先后被評為湖北省文明城市、衛(wèi)生城市、園林城市。
(2)氣候環(huán)境。枝江市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特點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兼有南北過渡的特點。該區(qū)域氣候溫和,日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為263 d左右,四季長短不一。雨量充沛,溫暖濕潤,適宜植物生長。
(3)枝江市主要城市道路綠化景觀現(xiàn)狀。枝江市的道路綠化基礎較好,迎賓大道、沿江大道、江漢大道、七星大道、民主大道等道路在枝江城市道路中具有代表性,是重要的園林景觀道路。
本文運用調查法,結合實地普查和資料整合的形式。在枝江市建成區(qū)內36條道路中選擇9條主要道路為研究對象。每條道路至少選取3個不同路段作為樣本。每條道路抽取總株數(shù)的20%測量所有樣本的株高、胸徑、冠幅。對植物種類構成、觀賞特征和生長情況等內容,并進行拍照和記錄。
枝江市建成區(qū)內共有道路36條,本論文實地調查研究的范圍為建成區(qū)內的9條主要道路。包括迎賓大道、江漢大道、沿江大道、友誼大道、東湖大道(318國道)、民主大道、金山大道、仙女大道、七星大道,共計45.6 km,分布于老城區(qū)和新城區(qū)其中,迎賓大道、沿江大道和金山大道綠地率均高于園林景觀路綠地率40%,并且縱橫交錯,在枝江市主要城市道路植物配置中具有代表性(見表1)。
表1 調查范圍內的枝江市主要城市道路
(1)樹種結構的調查:包括種類、數(shù)量、高度、冠幅及胸徑的統(tǒng)計和測量,并統(tǒng)計它們在9條主要道路上出現(xiàn)的次數(shù)。
(2)樹種適應性表現(xiàn)的調查:主要為抗病蟲害能力的調查。
(3)道路植物綠化帶景觀美學的調查:對樹種花、果、葉、香等觀賞特征進行調查。
通過統(tǒng)計植物的株數(shù),測量其株高、胸徑、冠幅,計算物種多度、頻率,評價植物的觀賞特性。分析枝江市主要城市道路植物種類的構成是否合理,評價枝江市主要城市道路植物選擇是否合理,有何特色及借鑒意義,對枝江市道路植物配置提出改進建議[5]。
物種多度即多度,分布是群落中物種個體數(shù)的頻率分布,與群落結構有關,最早也拿來作物種多樣性的測度。多度采用生態(tài)學中定義是研究植物群落種類組成的數(shù)量特征中關于“種的個體數(shù)量”所使用的一個概念。調查結果通過統(tǒng)計樹種分布頻率,樹種所占比例,記錄植物的生長特性,用以評價道路綠化植物的景觀效果[6]。
調查于2017年7~8月進行。
枝江市9條主要道路中,道路綠化樹種39種,分屬26科31屬。其中喬木類18中,隸屬12科14屬。灌木有21種,分屬于13科19屬。
(1)喬木樹種的多度分析。調查結果表明:①喬木樹種計18個,栽植株數(shù)1至6 280不等,多度為0.006%~20%;②有14個主要樹種多度達1%以上,占喬木個體數(shù)的98.8%,分別為:樟樹、女貞、銀杏、廣玉蘭、欒樹、雪松、懸鈴木、雞爪槭、紅葉李、櫻花、桂花、紫薇、紫玉蘭、樂昌含笑,隸屬9個科11屬,共29 810株;③樟樹和桂花為優(yōu)勢樹種,樟樹共6 280株,多度為20%,分布于多條主要道路上。桂花共5 457株,多度為18%,經(jīng)多度分析,優(yōu)勢樹種是樟樹、桂花、欒樹等,劣勢樹種為水杉、雪松、女貞等(見表2)。
(2)樹種生態(tài)型和景觀特性分析。喬木樹種從生態(tài)型看:①常綠喬木有7種,占全部樹種的59.5%;②落葉喬木有12種,全部樹種的占40.4%。
依據(jù)觀賞特性可分為普通類、觀花類、色葉類、觀果類和芳香類[4]。其中普通類13種,達1 594株。其次觀花類有8種,分別為廣玉蘭、欒樹、櫻花、桂花、紫薇、紫玉蘭、樂昌含笑、紅花玉蘭。芳香類2種,即桂花、樟樹;觀果類3種,即柚子樹、欒樹、懸鈴木(見表2)。
表2 枝江市主要道路綠化的道路植物喬木的數(shù)量與生長狀況
圖1枝江市主要城市道路喬木總株數(shù)圖
調查結果:枝江市9條主要道路現(xiàn)有綠化中有灌木21種,分屬于13科19屬。其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3的有7種,為小葉女貞、紅花檵木、中華蚊母、金葉女貞、紅葉石楠、蘇鐵、梔子(見表3)。
枝江市主要城市道路選用的地被植物以雞冠花、蔥章、金盞菊、石竹為主。草本花卉的運用,可以使之成為道路的焦點,并與喬灌木相互映襯形成喬木+灌木+地被的復式結構,增加景觀的可欣賞性。
表3 枝江市主要道路2~3 m灌木植物一覽表
表4 枝江市主要道路1 m以下以地被植物一覽表
經(jīng)過此次對枝江市主要城市道路的實地調查,枝江市建成區(qū)內的9條主要道路綠化狀況總結如下:①喬木共有30 150株,包含18個樹種,分屬12科14屬;②經(jīng)多度分析,優(yōu)勢樹種是樟樹、桂花、銀杏、欒樹等;個別樹種所占比例較大;③沿江大道、友誼大道、東湖大道綠化帶的植物配置方式單一,結構過于簡單、物種豐富度低,層次感較弱。道路綠化色彩單調,缺乏變化,景觀多樣性較差,植物葉色、花色的季相變化不明顯。④迎賓大道主體路段景觀效果良好;仙女大道,在植物配置上較新穎,植物種類也更為豐富;七星大道綠化帶寬度雖然較窄,但是多樣的棕擱植物搭配為其添色不少,以上道路雖然景觀效果都良好,但都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出當?shù)靥厣?/p>
圖2 枝江市主要城市道路綠化灌木頻度圖
(1)樹種結構不合理。行道樹的作用在于統(tǒng)一街景和為人車提供有效的綠蔭,過調查結果可知,枝江的行道樹品種豐富,道路綠化選用較多銀杏作為行道樹,銀杏生長比較緩慢,它久不成冠、綠蔭不足,單獨作為行道樹效果不佳。應該多選用闊葉樹種。
(2)地域特色不明顯。枝江市濱臨長江,是典型的濱江小城,枝江市道路綠化在植物的運用上多選用外來樹種,如法桐、銀杏、香樟,地域特色不明顯。在行道樹的選擇上可以選用櫸樹、樸樹、意楊、枝江楓楊等還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鄉(xiāng)土植物[8]。"濱江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內涵在道路綠化景觀上可以由植物種類和結構組成來承載和體現(xiàn)[9]。
(1)增加道路植物的多樣性、體現(xiàn)差異性。從調查結果來看,枝江市行道樹的選擇基本局限于香樟、銀杏、欒樹,街景過于單調。建議:行道樹的選擇應以生長迅速、抗性強、冠大蔭濃的落葉樹種為主,上層落葉樹種,下層把樹池相連,栽植小喬木、綠籬等[10]。還要體現(xiàn)在植物品種的多樣性。實施多品種、多層次、多花色的配置模式,注重落葉與常綠、觀葉與賞花的搭配[11]。
(2)增加文化內涵、突顯地域特色。從調查結果來看,道路綠化特色不明顯,枝江市道路綠化植物多為外來景觀樹,枝江市鄉(xiāng)土樹種較少。道路可以是展示城市文化的載體,要讓市民感受到枝江的歷史人文。建議:鄉(xiāng)土樹種的選擇運用、增加標識、掛牌[12-13]。
參 考 文 獻
[1]梁瑞明,禹蘭景.城市道路綠化中的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J].河北林業(yè)科技,2009(8),71-72..
[2]馬金艷.保定市主干道行道樹應用現(xiàn)狀調查與評價[D].保定:河北農業(yè)大學:2011.
[3]高中旺,翁殊斐,胡新月.廣州市區(qū)部分主干道園林植物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廣東園林,2010,44(5):44-48.
[4]袁偉.山東省濰坊市道路綠地植物構成屬性特征及改進對策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2016.
[5]傅書遐.湖北植物志[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2002.
[6]馬克明.物種多度格局研究進展[J].植物生態(tài)學報,2003(3):412-426.
[7]韓亞利.石家莊市街道綠化樹種選擇選擇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38(8):21-23.
[8]王艷君,陳新生,郎治飛,等.淺談綠化養(yǎng)護管理與園林施工管理[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4(11):44-45.
[9]蘇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4:133-134.
[10]謝盛強.依據(jù)城市自然條件和規(guī)劃性質做好行道樹樹種規(guī)劃[J].中國園林,1998,14(3):21-22.
[11]竇李婷,商巖,黃亞玲.當前園林施工管理與綠化養(yǎng)護管理思路探索[J].現(xiàn)代園藝,2014(12):175.
[12]王昌騰,林云躍.麗水鄉(xiāng)土地被植物資源及在園林中的選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34(4):653-654.
[13]劉秀群,劉海燕.武漢市鄉(xiāng)土植物資源及其園林應用潛力[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9,34(48):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