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難忘教育;課程圖譜;多元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8)19-0066-03
近年來,江蘇省南通中學在準確理解國家意志,全面實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針對教育對象的多元化訴求,充分利用課程改革賦予的權利,加強“難忘教育”課程的頂層整體設計,充分挖掘和培育課程資源,在原有“人格教育課程體系”的基礎上[1],逐漸形成了德育分類型、學科分層次、綜合分系列的課程圖譜,以滿足全體學生自主多元發(fā)展的需求。
新世紀以來,發(fā)端于我校德育領域并逐漸拓展到學校全域的“難忘教育”被中宣部推薦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典型。[2]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的變革,我校的辦學態(tài)勢呈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在保證從本地優(yōu)質生源中招收一定數量普通高中學生的同時,2002年起落實教育援藏政策招收西藏籍學生,目前有3個年級約270名學生;2010年起與美國安生基金會合作開辦高中課程(AP)班;2015年,又成為全國首批16所空軍青少年航空學校承辦中學,每年在蘇北有關地區(qū)招收50名左右學員到校參加普通高中課程學習和專項訓練。
“難忘教育”背景下的多元辦學有三個主要特征:(1)專業(yè)的多向性。我校目前有普通班、航空班和國際班三個專業(yè)大類,其中普通班又包括本地和西藏兩種不同生源。(2)學程的自主性。學生基本都要在完成高中三年學習以后,通過普通高考繼續(xù)深造,高中學習中學生所修課程并不完全相同,另外也有部分學生將通過大學少年班招考或國外學校的有關選拔提前結束高中學業(yè),所以,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程。(3)評價的多樣性。學生除了統(tǒng)一參加必修學業(yè)水平測試和綜合素質評價以外,還可能參加選修學業(yè)水平測試、普通高校招生考試以及學科競賽、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申請國外高校的還需要參加AP、ACT、托福等有關考試。這些專業(yè)的多向性、學程的自主性和評價的多樣性等特征,在豐富教育形態(tài)的同時,對學校也提出了多元化的訴求。
在“立德樹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背景下,我校針對國家對高中段學生“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的總體要求,構建了具有“難忘教育”特色的學生素養(yǎng)體系,以回應教育對象的多元化訴求并統(tǒng)攝學校的全部教育活動?!半y忘教育”的學生素養(yǎng)體系包括必備品格、優(yōu)秀人格和關鍵能力三個方面,其中,必備品格表現(xiàn)為誠實、持恒、責任、自信,優(yōu)秀人格表現(xiàn)為自我控制力、豐富想象力、敏銳觀察力、旺盛好奇心,關鍵能力表現(xiàn)為學術能力、表達能力、信息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領導能力。這不僅符合國家對高中段學生的總體要求,而且傳承了學校百余年來一直秉持的“誠于做人,恒于學問”的“誠恒”校訓,彰顯著學校“人品與學問同步卓越”的“難忘教育”特色。
課程的英文“curriculum”由拉丁語“currere”派生而來,意為跑道(race-course),西方國家給課程最為常見的釋義就是“學習的進程”。我國關于課程的定義通常是“為實現(xiàn)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而確定的教育內容的范圍、結構和進程安排”。由此可見,要實現(xiàn)國家意志,同時彰顯多元辦學特色,首先應該做好課程的頂層設計。為此,我校根據國家的課程方案和“難忘教育”的學生素養(yǎng)體系,經過多年的探索,構建了由德育、學科和綜合三個方面組成,并具有系統(tǒng)性和選擇性的“難忘教育”課程圖譜。
1.多類型的德育課程。
當“難忘教育”在我校特色建設中還處于萌芽階段的時候,德育課程就逐漸呈現(xiàn)出了“層層遞進系列化,塊塊相連一體化”的良好形態(tài)。具體包括分別面向個體、班級和全校學生的成長輔導、主題班會、儀式典禮、品牌活動等多個類型(如表1所示),這些都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以培育學生的誠實、持恒、責任、自信等必備品格為主要目的。
德育課程的每一類型都有著各自的體系。如以班級為單位的主題班會,考慮到高一是學生新一段人生的起點,應以初高中銜接與習慣養(yǎng)成為重點;高二是易產生懈怠和松弛的階段,應以厚積學養(yǎng)、塑造完美人格為重點;高三是面臨高考沖刺的階段,應以鞏固學習動力、實現(xiàn)精彩跨越為重點。于是我們按照習慣養(yǎng)成、人格完善、青春跨越三個單元,設置了包括自我認知、溝通合作、家國情懷等在內的36個班會課系列主題,以提高班會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3]再如關于校園明星的培育與評選,我們設置了文明、才藝、關愛、文學、新荷、健雄、宏志、科技、勤奉、誠恒等十大類,以及從“班級明星”到“年級明星”再到“校園明星”的遞進階梯,把培育與評選工作滲透在全年的系列活動之中,年末進行終評并舉行年度“校園明星”頒獎活動,以表彰在有關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學生,并激勵全校學生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進步。
2.多層次的學科課程。
考慮到大多數學生需要通過高考進入高校繼續(xù)深造,我校的學科課程以國家課程為基礎,設置了包括語言與文學、數學與邏輯、人文與社會、自然與科學、技術與設計、藝術與鑒賞、體育與健康等在內的七個學習領域,并具有基礎性、拓展性和研究性等多個可供選擇的層次(如表2所示),確保學生在獲得高中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形成相應的優(yōu)秀人格和關鍵能力。
在學科課程的層次結構中,基礎性、拓展性和研究性三個層次分別對應共同基礎、升學傾向和學科特長的不同需求。[4]其中,基礎性層次是國家課程中的必修課程,以學業(yè)水平質量要求為依據,確保全體學生順利達到高中畢業(yè)的要求;拓展性層次是國家課程中的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以較高層級學業(yè)水平質量和高考要求為依據,確保學生達到進入有關高校的要求;研究性層次是學校自主設置的選修課程,其要求比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主要是為了滿足學生參與學科競賽、高校自主招生考試、大學先修或國外高校選拔測試等需要,也適合有學科志向及相關專業(yè)發(fā)展方向的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和實踐體驗。
3.多系列的綜合課程。
綜合課程基本都是我校自主設置的課程,采用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結構體系,分人文、科學、技術、藝術、體育五個系列,每個系列設置一個必修項目和若干選修社團(如表3所示),供全校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研究性和選擇性學習。綜合課程的每一個系列或具體項目,不僅涉及單一學科知識,更需要跨學科整合,同時還體現(xiàn)德育的滲透與泛化,以提升學生的優(yōu)秀人格和關鍵能力為主要目的。[5]
在多系列的綜合課程中,無論是必修項目還是選修社團,都具有跨學科綜合的特點。如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的簡稱,STEM課程所涉及的問題都是結構不良、接近實際的問題,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實現(xiàn)問題解決,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技術、工程等綜合素養(yǎng)。再如關于戲劇,在文學上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chuàng)作的腳本;在表演上有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多種形式,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臺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jié)的一種綜合藝術;表演時使用的語言又可以是漢語或是英語。所以,涵蓋從腳本創(chuàng)作到道具制作和舞臺布置,再到排練演出等全過程的戲劇課程,有利于學生語言與文學、技術與設計、表演與藝術等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傊?,多系列的綜合課程能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需求,促進學生優(yōu)秀人格與關鍵能力的全面提升。
為了全面實現(xiàn)“難忘教育”課程體系的設計目標,確保全體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發(fā)展,學校在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實施的同時,加強學校自主設置課程的建設,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校本課程對學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學校還通過打造有思想力的教師團隊、組織有震撼力的儀式典禮、創(chuàng)新有思維力的范式課堂、建設有親和力的指導中心、設計有文化力的主題活動、開展有感召力的社團活動、集聚有生命力的課程資源、搭建有影響力的家校平臺等“八有”工程,進一步優(yōu)化“難忘教育”的實踐范式,并且對現(xiàn)有場館進行了必要的改造,建成了與綜合課程系列相對應的人文、科學、技術、藝術、體育等五大學習中心和課程基地,以保障各類課程計劃的有效實施和相關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由于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存在多向性的特征,不同發(fā)展方向的學生文化基礎又不完全相同,本地生源和西藏生源的文化基礎差異更大。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學科課程教學基礎的相近性和有關德育課程及綜合課程學習內容的同一性,學校還對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進行了改造,在同一年級同類學生集中編制行政班級的同時,采取了多種形式的“走班”授課模式。其中,“走班”教學給不同行政班級的學生提供了在同一地點同時參與同一學習活動的機會,這對于加強不同類型班級文化交流,特別是本地學生與西藏學生之間的文化交融,促進民族團結和提高國家認同感具有特殊的意義。
近年來,我校在“難忘教育”背景下所開展的課程體系頂層設計與實踐的探索,有效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多元發(fā)展,歷屆畢業(yè)生受到了國內外知名高校的青睞。學校不僅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優(yōu)質生源基地,而且有多名學生被美國大學排名前十位的高校錄取。由于在育人方面所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我校先后獲得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全國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2017年又獲得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的殊榮。
[1]繆建新.課程:人格教育的重要載體——“人格教育課程研究”結題報告(節(jié)選)[J].江蘇教育研究,2007(12).
[2]陸軍.“難忘教育”教育難忘——論南通中學文化傳承的實踐路徑[J].中小學德育,2014(06).
[3]沈惠祥,邱允莉.高中班會課系列主題與案例[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
[4]成錦平.推動名校特色發(fā)展,提升學校辦學品質[N].江蘇教育報,2017-03-29.
[5]成錦平.教育:培育完整美好的人性[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