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軍(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文傳學院)
布依族古歌就是布依族民間產(chǎn)生的一種韻文體古史歌或史詩。布依族古歌語言生動樸實,想象力豐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千百年來在布依族人民中廣為傳唱。民國時期布依族古歌始受到關(guān)注,并有意著手搜集整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布依族古歌的搜集、整理、出版、研究成果豐富。文章對布依族古歌近百年的搜集、整理、出版和研究成果做綜合論述,意在理清思路,展望未來。
貴州省民族眾多,民族民間文藝蘊藏豐富。由于諸多原因,直至清末貴州民族民間文藝的發(fā)掘才始有人關(guān)注。清末布依族學者莫友芝、鄭珍等在修撰貴州地方志時開始零星記載布依族古歌。民國時期,貴州省各地方志始開辟專目介紹布依族古歌??箲?zhàn)時期,出現(xiàn)了《貴州苗夷歌謠》 《定番縣歌謠叢錄》等一批少數(shù)民族歌謠搜集整理作品。布依族古歌首先被從生長的土壤中標本式地抽取出來??箲?zhàn)爆發(fā)后,大夏大學遷至貴陽。大夏大學于1938年設(shè)立社會調(diào)查部,由社會學家吳澤霖和陳國鈞負責貴州民族地區(qū)的社會調(diào)查工作。社會研究部尤其關(guān)注當時占貴州人口比率高達40%的苗、仲(壯族支系)、夷(布依族)、水、僮(即壯族)、侗等“苗夷”族群的調(diào)查與研究。社會調(diào)查部開展大量的田野調(diào)查,先后出版了《爐山黑苗的生活》 《威寧大花苗語字匯》 《貴州苗夷歌謠》 《定番縣歌謠叢錄》 《西南采風錄》 《貴州苗夷影薈》等民族社會調(diào)查成果。陳國鈞每次到基層做民族調(diào)查時,附帶搜集了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千余首歌謠,最后編成《貴州苗夷歌謠》(貴陽文通書局,1942年)和《定番縣歌謠叢錄》 (《新大廈》 第1卷第3期)。
布依族古歌的大規(guī)模發(fā)掘整理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8年下半年,貴州省組織了由田兵、剛?cè)暑I(lǐng)導,中國作家協(xié)會貴陽分會籌委會、貴州省民族語文指導委員會和貴州大學苗族文學史編寫組有關(guān)人士參與組成的民間文學工作組,開展了長時間的民間文學資料的發(fā)掘整理工作。1959年,為搶救各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貴州省中國作家協(xié)會成立了民間文學工作組,該工作組做了大量的民間文學資料搶救、搜集工作,整理和編印了一批貴州布依族古歌資料。這批布依族古歌資料集中收錄在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貴州分會編印的《民間文學資料》?!睹耖g文學資料》的布依族古歌主要有:《布依族苦歌酒歌》(《民間文學資料》第20集,1959年)、《布依族情歌新民歌》(《民間文學資料》第28集,1960年)、《布依族古歌敘事歌》(《民間文學資料》第41集,1963年)、《布依族情歌》(《民間文學資料》第42集,1963年)、《布依族古歌敘事詩情歌》(《民間文學資料》第45集,1980年)、《布依族對歌》(《民間文學資料》第47集,1982年)、《布依族酒歌敘事歌》 (《民間文學資料》第63集,1984年)、《布依族古歌喪葬歌》(《民間文學資料》第65集,1984年)等。這套《民間文學資料》“不僅在貴州文化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就是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shù)的”。此階段布依族古歌的搜集與搶救為后來布依族古歌的整理、出版與研究提供了堅實的文獻基礎(chǔ)。
改革開放后,布依族古歌的整理工作開展順利,出版了大量布依族古歌整理成果。1980年,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貴州分會 (貴州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前身)成立,同時,提出了“搶救、發(fā)掘、整理”的口號,并動員了200多位會員投入到民間文藝的搶救和整理工作中。1980~1988年,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貴州分會翻印了1950年搜集的43集民間文學資料,新印《貴州民間文學資料》29集。各地州也參與編印了民間文學資料達百余集。許多民間民族文化工作者也積極參與到布依族古歌的搜集、翻譯、整理工作中。班元信搜集整理有《布依歌》(貴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訊河搜集整理有《浪哨歌·布依族情歌》(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5年),黃世賢、毛鷹搜集整理有《浪哨歌——黔西南民歌選》(貴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陳亮明等搜集整理有《布依族酒歌》(貴州民族出版社,1988年),楊有義搜集整理有《布依族酒歌》(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黎汝標,黃義仁等搜集整理有《布依族古歌》(貴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黃榮昌搜集整理有《布依族禮俗歌》(貴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郭正雄收集整理有《黔中布依族歌謠選》(貴州民族出版社,2005年),郭堂亮收集整理有《布依族古歌》(貴州民族出版社,2012年)。這些布依族古歌均采用布依文記錄,漢文意譯,為布依族古歌的傳播與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此外,布依族古歌的普及選本也多有出版, 如《布依族民歌選》(朱吉成編選,貴州民族出版社,1982年)、《布依族古歌敘事歌選》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藝研究室編選,貴州民族出版社,1982年)、《布依族古歌選》(興義地區(qū)民族事務(wù)委員會編,1981年)等。貴州這一階段的民間文藝工作,以資料編印的數(shù)量最多、最系統(tǒng),得到了國內(nèi)外專家的關(guān)注和贊譽。
布依族古歌的整理與出版最突出的成就是歌謠集成和系列叢書的整理與出版。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貴州省開展文藝集成志書的調(diào)研與普查工作,2003年初完成《中國十大文藝集成志書·貴州卷》各分卷的編輯出版工作。在開展民族民間文化調(diào)查和搜集大量資料的基礎(chǔ)上,編輯出版了《中國歌謠集成·貴州卷》 《中國民間歌謠集成·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卷》 《中國歌謠集成·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卷》 《中國歌謠集成·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縣卷》 《中國歌謠集成·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羅甸縣卷》等集成。其中《中國民間歌謠集成·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卷》用布依文記錄,漢文意譯,其內(nèi)容廣泛,基本囊括了布依族各種形式的古歌作品,其內(nèi)容分類編排大致分為:創(chuàng)世歌、歷史傳說、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情歌、生活歌、兒歌等,以歌詞為主,凡能唱或配樂的古歌都要表明曲調(diào)名稱,書末附有代表性的曲譜。2013年,由國家民族文字出版專項資金資助的《布依族口傳歌謠系列叢書》(含《布依族傳統(tǒng)禮俗歌選》 《布依族傳統(tǒng)戀情歌選》 《布依族傳統(tǒng)敘事歌選》)在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主編郭堂亮先生表示,《布依族口傳歌謠系列叢書》“采用新創(chuàng)布依文和漢語對照的形式,展示了布依族傳統(tǒng)經(jīng)典歌謠的無窮魅力以及布依族新文字在傳統(tǒng)文化傳承方面的重大作用”。
隨著布依族古歌整理成果的豐富,布依族古歌的研究也逐步展開。布依族古歌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20世紀80年代初,《布依族文學史》 《布依族文學史》 《布依族文學史》陸續(xù)出版。由于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文學發(fā)展史的主要內(nèi)容,這一時期的布依族文學史均將布依族古歌作為研究對象進行闡述,為后來的布依族古歌理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20世紀80年代早期,出現(xiàn)了伍文義、劉之俠、康家偉、楊明等一批涉足布依族古歌理論的研究者,發(fā)表了一定數(shù)量富有創(chuàng)見的論文。
1986年,貴州省民間文藝研究會第二次代表大會提出“把工作重點轉(zhuǎn)移到理論研究?!敝?993年,貴州涌現(xiàn)出了一批中青年民間文藝理論工作者,在全國各地發(fā)表了大量的布依族古歌研究文章。1986~1993年貴州省及各地州編輯出版了布依族古歌研究文集3種。1994年,貴州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第三次代表大會提出:“抓文化立體考察、抓專著、抓民間文學精品?!贝撕?1卷本《貴州民間文化從書》和10卷本《貴州民間文學選粹叢書》出版,《文藝報》 《中國文化報》 《貴州日報》曾發(fā)表專文評介這兩套叢書。這期間,隨著十大文藝集成志書工作的深人開展,貴州省文聯(lián)各文藝家協(xié)會、貴州省文化廳加入了各民間文藝領(lǐng)域的發(fā)掘整理工作,推出不少成果,把貴州布依族古歌的研究工作推向新的發(fā)展時期。
進入21世紀,布依族古歌的研究逐漸向多學科、多視角深入。其中主要涉及布依族古歌的宗教哲學研究、生命美學研究、審美文化學研究和語言學研究。宗教哲學方面,《論布依古歌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主要從天地起源、人類起源和萬物起源3個方面論述了布依古歌中包含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恫家雷骞鸥璧淖诮绦约捌渖鐣r值》主要以文化生態(tài)視野論證布依族古歌的生存價值?!恫家雷寮漓雰x式與古歌展演》認為布依族古歌儀式承載著布依族的民族精神情感與信仰。生命美學方面,《論布依族古歌的生命意識》認為布依族古歌充溢著布依人的強烈的生命意識。《試論布依族古歌的生存價值及傳承意義》強調(diào)重視布依族古歌所蘊含的精神信仰和價值取向?!恫家雷骞鸥柚械木裎幕芯俊分饕治霾家雷骞鸥柚械木裎幕瘍?nèi)涵和審美價值。審美文化學方面,《布依族聚居區(qū)古歌審美文化研究》探索布依族古歌的文化內(nèi)涵和審美文化意蘊?!段幕鷳B(tài)視野下布依族古歌的傳承》探尋古歌傳承路徑?!蹲匀?、社會與文化因素剖析:布依族古歌的產(chǎn)生》認為布依族古歌的產(chǎn)生與布依族地區(qū)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社會實踐活動環(huán)境和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語言學方面,《試論布依族民歌的語言特色》認為布依族民凝練簡潔,富有音樂性。《布依族情歌語言的審美特征與布依族人的審美意識》發(fā)掘了布依族古歌的語言審美特征。《布依族古歌有聲語檔建設(shè)初探》嘗試用數(shù)字化手段來搶錄處于瀕危狀態(tài)的布依族古歌。
2014年,貴州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研究所黃德林研究員所著的《文化生態(tài)視野下布依族古歌生存價值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出版可謂布依族古歌研究的總結(jié)性成果。黃德林研究員長期深入布依族地區(qū)收集了豐富的古歌文獻和田野資料,為該著的寫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chǔ)?!段幕鷳B(tài)視野下布依族古歌生存價值研究》從宗教、歷史、民俗、社會、文學藝術(shù)、學術(shù)等6個方面對布依族古歌產(chǎn)生的社會和生態(tài)根源、布依族古歌的流布與區(qū)域傳承、布依族古歌分類和價值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全書體例完整、脈絡(luò)清晰、論述嚴密,多有創(chuàng)新和突破。比如闡釋布依族古歌的流布與區(qū)域傳承時,黃德林研究員認為古歌分布與布依族不同土語區(qū)和布依族語言的使用密不可分;在闡釋布依族古歌和民間音樂的關(guān)系時,提出了同源關(guān)系和變異關(guān)系的理論。這些探索都是發(fā)人所未發(fā)的新觀點。
布依族古歌所蘊含的人文價值、社會科學價值以及自然科學價值極其豐富,是傳承和弘揚布依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布依族古歌的搜集整理、翻譯出版和研究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筆者以為布依族古歌的研究當務(wù)之急應(yīng)從以下三個方面深入開展工作:
一是布依族古歌的文獻整理。隨著時間的推移,布依族古歌流失嚴重,因此加緊搜集、整理、翻譯布依族古歌,并將布依族古歌音影和文本進行匯編整理,最終匯集出版《布依族古歌音影有聲集成》 《布依族古歌文獻大系》或《布依族古歌文獻集成》。布依族古歌文獻匯編可以達到永久保存布依族古歌的目的,同時也為布依族古歌研究提供更為集中的文獻引證材料。條件成熟,可以利用信息化、數(shù)字化技術(shù)建置《布依族古歌文獻數(shù)據(jù)庫》,讓布依族古歌研究插上大數(shù)據(jù)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翅膀,其傳播范圍會更廣。
二是布依族古歌的保護與傳承。布依族古歌保護與傳承涉及布依族古歌曲譜傳承、傳承人保護、傳承基地建設(shè)、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庫建設(shè)等內(nèi)容。近年來,布依族地區(qū)高度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在布依族古歌保護與傳承方面做了不少工作。2008年布依族民歌(含古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非遺”名錄。2009年望謨布依族十二部古歌被列入貴州省第三批非遺名錄。2011年望謨縣被授予“中國布依族古歌之都”。2015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花山布依古歌被列入貴州省第四批非遺名錄。不過,當前布依族古歌的保護與傳承依然嚴峻,必須采取政府主導、民間自覺、學校教育等方式來保護、傳承布依族古歌。
三是布依族古歌的理論研究拓展。近年來,民族民間文學理論呈現(xiàn)出多元化、縱深化的特點,讓民族民間文學理論顯現(xiàn)出繁榮景象。布依族古歌研究應(yīng)吸收民族民間文學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向多元化、縱深化方向發(fā)展。布依族古歌理論研究目前主要從宗教學、美學、審美文化學和語言學等角度進行關(guān)照,事實上,布依族古歌理論研究可以嘗試著從人類學、生態(tài)學、民俗學、心理學等多角度進行深入探討。此外,布依族古歌目前還缺少全面總結(jié)性的《布依族古歌發(fā)展史》 《布依族古歌概論》等概論性質(zhì)的專著。
參考文獻:
[1]劉錫誠.客籍黔地民間文藝學家田兵——寫于先生百年誕辰之際[J].西北民族研究,2015(1):162~169.
[2]陳玉平.三十年來貴州民間文學研究述評[J].貴州民族研究,2008(03):85~89.
[3]趙毫.布依族口傳歌謠系列叢書[N].貴州都市報數(shù)字報,2014-01-20:C10.
[4]伍文義.試論布依族古歌中的哲學思想[J].貴州社會科學,1983(03):1~7,12
[5]劉之俠.獨具特色的布依族古歌十二層天十二層海[J].民族文學研究,1984(03):123~127.
[6]康家偉.布依族古歌中的原始意識[J].貴州民族研究,1985(04):68~73.
[7]楊明.試論布依族古歌中的樸素自然觀[J].貴州民族研究,1984(02):123~128.
[8]貴州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貴州省志?文學藝術(shù)志[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2:448.
[9]吳文定.論布依古歌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04(05):49~51.
[10]黃德林.布依族古歌的宗教性及其社會價值[J].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01):46~52.
[11]蘇君.布依族祭祀儀式與古歌展演[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2):43~46.
[12]唐貴嘯.論布依族古歌的生命意識[J].安順學院學報, 2011(06):100~102.
[13]吳婷婷.試論布依族古歌的生存價值及傳承意義[J].戲劇之家, 2015(24):55~56.
[14]楊曉燕.布依族古歌中的精神文化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9.
[15]張榮.布依族聚居區(qū)古歌審美文化研究[J].廣東技術(shù)師范學院學報, 2013(10):34~40.
[16]黃德林.文化生態(tài)視野下布依族古歌的傳承[J].貴州社會科學, 2013(06):141~145.
[17]黃德林.自然、社會與文化因素剖析:布依族古歌的產(chǎn)生[J].貴州社會科學,2014(11):84~89.
[18]樊敏.試論布依族民歌的語言特色[J].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2001(05):63~65.
[19]賀又寧.布依族情歌語言的審美特征與布依族人的審美意識[J].貴州民族研究,2001(01):112~116.
[20]占升平.布依族古歌有聲語檔建設(shè)初探[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16(03):23~27,32.